末日怎样来临?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ef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篇十分“任性”也很率性的小说,写得自由而从容,尽管它所表现的世界和语境非常紧张和压抑。我知道它出自一个年轻的写作者之手,也许,这更加使作者容易在叙述中,大胆地质疑生活的真相和困境。这篇万余字的小说,就仿佛是一位少年在自己个体生命的时空段落里,演绎出的“意识流”或“生活流”,将现实聚焦于“存在”和生死的边缘。小说有意地在玛雅人那个恐怖预言的巨大阴影之下,描述一个年轻的生命,如何艰难地链接“活着”还是“离去”、存在还是“消失”的断裂带。在极度逼仄的时间和空间裂隙中,细腻地呈现他的游弋、徘徊、迷惘、抑郁、无奈、绝望、悲悯、心理失衡,包括勇敢、诚信、爱情、信念,这篇小说埋藏了太多的主题。
   我感到,这位涉世不深的懵懂少年黄小邪所承载的,竟然是俗世中整个成人世界的“指令”,以及对这个年轻身体所进行的巨大的心灵碾压和挤对。正是这种“家长”的逻辑和思维惯性,“压迫”性地、尖刻地“催生”生命的自然状态,构成一个少年成长致命的毁损,并产生心理的窒息和精神的疼痛。黄小邪几乎就是“形而上”的影子,在幽暗处无奈而肆意地让自己飘忽着,孑孓独行,一步步地试探、张望,寂寥的内心始终在“陌生化”的人生小径上踟躇、跋涉。
   牧寻的这篇小说,让我想起诗人朱朱的那首《枯草上的盐》。叙述不斷张扬那种精细的体验和感官的、复杂的“忧伤”,像这首诗一样,外部世界、成人世界,或者世俗生活的“场域”里,“强大的风,从对面的群山,吹拂到厨房里悬挂的围裙上”。这些,在主人公黄小邪的独语里呼啸着,他弱小的、单纯的、脆弱的内心,真像是被盐腌制过的“枯草”,已经无法承受生长的煎熬。
   牧寻的小说尽管在整体上弥散着压抑、郁闷、忧伤,甚至有些许的颓废等诸多特征,但是,小说文本仍在“顽强”地探索一个青春期少年的出路和可能性,其中仍然蕴藉着希望的秘密和生命本身神奇的力量。小说所呈现和蕴藉的、充满哲学兴味的“内心独白”,明显已经超越了道德框架和伦理层面,直面人生,透视自身,既充满玄想、哲思的意味,又直逼死亡的“硅谷”。玛雅人的预言,像一个泡影,随风而去;但黄小邪的故事却像是一个寓言,在他赤身走进吞没他的漩涡时,苍凉最终降临。小说最后,还“打捞”起一个古旧的话题:如果人被告知生命的局限和时间,即在自己仅存的十几天的时间里还要做些什么?攒钱买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竟成为这个孩子的夙愿和宿命。
   那么,年轻的牧寻,在他的小说世界里还看到了什么?末日还是绝望?涅槃还是重生?虽然,这更像是一个少年对世界的奇思异想,以自己的方式刺探世界的深不可测的寓言。或许,这个文本难免充满“自叙传”的意味,但是,这种虚构却令我们这一辈人深深陷入巨大的自我反思之中。也许,小说的单纯,还散发出了些许的“稚气”,却恰恰折射出人性和俗世的荒诞和无厘头。
  责任编辑 张 哲
其他文献
妈:  您走了!  您走了,也许是一种解脱。因为没有人扛得住癌症病魔的痛苦折磨,且是长达半年多的痛苦折磨。您走了,留给我们做儿女的则是终身的思念、悲哀、遗憾和自责!  妈,您为我们四个兄弟妹妹辛苦操劳了一輩子,没有享受过一天的福。记得我们小时候,家住在十三码头,一座简陋的土墙屋。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屋外不下雨,屋里还在滴。您和爸爸在伍家岗建筑工地上班,每月总共七十二块钱的工资收入,维持我们全家
江苏省常熟市古里中学琴剑文学社成立于2009年。文学社依托当地优越的藏书文化资源,构建了“学、看、听、读、讲、写、评”活动体系,组织社员们学习清代四大书楼之一——“铁琴铜剑楼”的历史,听文化名家的读书讲座,读经典书籍,写读书心得。社员们在丰富的文学活动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提升了文学素养。  在各级各类的作文竞赛中,活跃着琴剑文学社社员们的身影。他们的文章也陆续发表在报刊上。学校申报的“十三五
一支破笛,穿越时空,竟也能  吹奏出  如此婉转的笛音,令人咋舌  那几千年的厚重呢?还有那  重重迷雾  难以割舍的情怀,俱往矣,随  风而去  还有那些线装的版本,是否已  有所更改  我不得而知  从古典到现代,一路上  有花声,有虫鸣,还有春天的  呓语  和某种莫名的冲动  哥哥,宋园还在  西楼也还在,只是你的身影  啊,安在?  哥哥,锦书难托,五百年的时  限太短太短  我来时,你
知青,一代人的生命印记,一个时期的历史符号。50年前,为响应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千百万城市热血青年浩浩荡荡奔赴广阔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文革”结束,大批知青潮水般回到城里,少数知青却因各种原因迄今仍留守他乡。如今数十年过去,这些人的命运如何,生活怎样——  知青是共和国史上一桩大事。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转引毛泽东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
女友和另一个人好了,“他”不甘心,于是写了情敌的揭发材料,几经周折却又放弃。爱与恨、制度与人性,在此激烈交锋……  上了车,他刻不容缓地扫视了车厢几眼。这是一辆从武山县开往西水市的过往车。他明显地感觉到,车内没有几个本县人。即使有,也未必认识他;即使认识他,他也没有什么可畏怯的。昨天晚上,他才下了决心,这件事要做,必须做;为这件事,他已经煎熬了几个月,犹豫了几个月。他把写好的材料压在抽屉里,并没有
“小海螺呀小海螺,呼呀嘛呵呵多快乐……”同学们,还记得童年时听的这首脍炙人口的《小海螺》之歌嗎?今天呀,老师要给你介绍一只数学中的“小海螺”——二次根式。为啥叫它“小海螺”?嗯,快来看一看吧!
电影、电视剧翻拍是业界的常态,同一个故事,不同时代由不同演员演绎,俘获了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心。武侠小说爱好者、金庸迷都绕不开的一部小说《射雕英雄传》就先后7次被拍成电视剧,每一部电视剧都有它的收视观众,观众们也会对比不同版本的优劣,甚至产生激烈争论。本期百戏人生,我们一起见识下射雕的靖哥哥们和蓉儿们!  1976年香港佳艺电视台出品  导演:楚原  主演:米雪、白彪、梁小龙、陈思思、秦沛等  198
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人过着“宋瓷一样精致的生活”,当时的社会、经济、科技均达到了相当高的文明程度。  “白领”也叫外卖  有人统计过,《东京梦华录》共提到100多家店铺,其中酒楼和各种饮食店占了半数以上。  因为汴梁餐饮业发达,“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臨安也一样,“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
一、点横撇捺  汉字,中华民族的文化密码,从一页历史的陶片中走来,从黄河源头的清澈走来。汉字可一笔贯通气韵,豪气干云,大唱《满江红》;汉字亦繁复多画,需耐心描摹禅心静悟《四张机》。看似简单的一横一竖是乾坤是阴阳是哲学的卷轴,繁如丝绦飘逸,如惊鸿之舞暗藏玄机无数。  点、横、撇、捺,是汉字的经络,它们肢体简约、身量单薄,却蕴含无穷的力量;偏旁是汉字的骨架,是汉字的刀锋,意在笔先,神在形上;部首是汉字
一  天气渐暖,多风少雨的春季来了,正是土木工程的时节,家里盘算着翻盖居住了十几年的老房子。屋顶的石板松动了,有些漏雨;屋里,长年的烟熏火燎,约有二尺粗的房柁和半尺多粗的房檩已没了木色,花架发黑还折了不少,固定石板的泥土之所以没有掉下来,完全依仗于荆条编的笆拍子。也难怪,歇山脊式的房顶本为雨水流下去顺畅,可这顶子却成了家里的一块场院,晒过草,晒过豆子,还晒过唐山地震那年阴雨绵绵、生产队分的发霉的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