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儿童胰腺疾病中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yq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12例儿童胰腺疾病患者中的疗效,以探讨ERCP在儿童胰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至2013年共对12例患儿进行ERCP治疗,年龄10个月~13.3岁。患儿经B超、腹部CT及MRCP获得初步诊断,先行诊断性ERCP,确定诊断后据具体情况决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胰管括约肌切开、气囊扩张、内镜逆行胆管引流术、胰管支架引流术、内镜鼻胰管引流术。监测术后3、12、24h血常规和血淀粉酶,观察有无不适症状及腹部体征,判断有无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长期随访患儿的进食排便情况、体质量、腹痛复发频率及程度,影像学检查了解胰腺、胰管情况。结果12例患儿诊断性ERCP均成功,共诊断出胆源性胰腺炎3例、胰腺分裂症2例、胰腺外伤2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慢性胰腺炎2例、胰管结石1例,并分别进行了个体化治疗。术后无一例发生消化道大出血、穿孔、重症胆道感染、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无一例出现ERCP后胰腺炎。2例患儿出现高胰淀粉酶血症,经过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经过14~58个月随访,全部患儿症状缓解,治疗后体质量增长,定期复查肝功能及淀粉酶均位于正常范围,饮食及排便无异常者,身体发育及智力发育正常。结论对于一些儿童良性的胰腺疾病,治疗性ERCP是一种微创、可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原发病为胆管扩张症患儿的彻底治疗仍需要外科手术。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婴幼儿肝母细胞瘤手术切除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间的15例肝母细胞瘤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术前均行CT增强扫描及肝脏肿物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首诊后直接行外科切除术4例(Ⅰ期手术组);首诊后难以手术切除,先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11例(Ⅱ期手术组),即将导管插入肿瘤供血动脉,注入吡柔比星(30mg/m^2)+顺铂(60mg/m^2
为推广和普及新生儿外科疾病知识,更新新生儿外科疾病治疗护理的新理念,提高业务能力和操作水平,拟举办“新生儿外科疾病治疗新进展及护理学习班”,此学习班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小儿外科承办,将于2014年9月25日至2011年9月28日举办,届时将邀请国内小儿外科知名教授及护理专家讲学并进行护理操作技术指导。学员完成学习后授予国家继续医学教育I类学分10分(编号:2014—06—02—01
期刊
期刊
2014第六届中国小儿神经外科论坛(2014CPNF)暨2014世界小儿神经外科继续教育学习班(2014 ISPN Course)、第五届上海国际神经内镜操作学习班(5^th SINEHOW)全国小儿神经外科学组会议将于2014年6月6~8日在上海举行。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左支分流术(mesenteric-to-left portal vein bypass,MLPVB又称Rex Shunt,RS手术)治疗小儿肝前型门静脉高压分流或断流术后复发出血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2008年12月至2013年6月共对15例肝前性门静脉高压分流、断流术后复发出血的患儿实施RS手术。本组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76.9±31.9)个月。15例患儿均
目的探讨改良Koyanagi手术一期修复重型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间采用改良Koyanagi手术一期修复重型尿道下裂患儿40例的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年龄1.5~14岁,平均3.9岁。其中会阴型17例,阴囊型17例,交界型6例。结果修复尿道长度3~7 cm,平均4.5 cm;术后随访3~28个月,平均7个月。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22.5%),其中尿瘘
期刊
为促进小儿外科的实验研究与临床新技术水平以及SCI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外科、卫计委先天畸形重点实验室、《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辑部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小儿实验外科与临床新技术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国际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定于2015年4月3日(星期五)至4月8日(星期三)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