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埠木板年画简述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q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灿烂的民间美术中,木版年画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农耕文明遗留下来的一宗巨型的财富,从而被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列入整个文化普查的第一个专项。本文就杨家埠木板年画展开对其源头、制作工艺及表现手法的简述。
  关键词:年画;流程;手法
  年画是中国民间传统绘画中一个独立的画种,主要张贴在新年之际,除了包括用于年节习俗的年画外,还包括所有的世俗民风的年画,比如:喜画、福寿屏、祖师纸马、扇面画、丈画、灯屏画、博戏玩具和时岁杂画等
  年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殷商时期,殷商时期是宗教迷信最为浓重的时期之一,王朝统治者无论大小事宜都会以卜筮的方式向鬼神请示。汉代,门神和灶神有了初步的艺术造型。宋代,雕版印刷术的广泛应用,便使得年画逐渐形成并日益成熟,此时,年画的性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已由宗教崇拜物变为世俗商品。元代,戏曲的发展给年画注入了新的素材;到了明代,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方面的改善,使得人们慢慢淡化了对驱魔逐鬼的门神的信仰,转而投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主题。到了清代,经济繁荣和国泰民安的大环境,使年画显示出空前的繁荣,尤其在乾隆年间,天津杨柳青和苏州桃花坞两地年画可谓名噪一时。然而,到了晚期,内忧外患、强盗入侵的局面也曾使年画陷入过短暂的萧条,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仍然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在困境中生存着,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一些反应社会现实和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也为日后历史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支持。近现代的年画往往是与社会和国家平行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文革”时期,年画被迫成为封建迷信的代言,就连春节张贴年画的习俗都被废除,许许多多珍贵的年画老版被销毁,至今无法弥补,这或许是万千年画收藏者最为遗憾的事情。
  我出生在山东半岛,对杨家埠木版年畫当然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杨家埠,位于山东半岛北部,世界风筝之都潍坊市寒亭区。对于杨家埠年画的起源目前存在着好多种说法,尤以两种说法居多。其一:朱元璋当皇帝后,回想起自己当和尚时到潍县化缘无人施舍差点饿死的经历,越想越生气于是派人屠戮山东,兵慌加瘟疫使山东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局面,朱元璋只得下令从外地移民,重修山东,杨氏家谱记载,洪武二年,杨家自四川梓潼县迁至潍县,安顿下来,重拾当年年画手艺。其二:据说,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崇祯年间,宫内一个太监回家乡杨家埠探亲,途径杨柳青,天津知府赠送他门神画两幅,以保佑他一路顺风,回家后,乡亲们得知门神可以赈灾辟邪,于是就选出村子里一位手艺高超的工匠,原模原样的刻在板子上,拓印、设色后发给挨家挨户,果然灵验,这年杨家埠风调雨顺,庄家也是大丰收,于是产生了后世常说的“家家会雕刻,户户善丹青”的现象。杨家埠木版年画于明代兴起,到清朝便有了“画店百家,年画千种,画版数万”的称誉。在同治至光绪年间达到高峰,画店达百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在全国范围内家喻户晓。
  在中国年画乡中,杨家埠木版年画当属保存和发展最为乐观的年画乡之一了,进入杨家埠,虽然不能像历史上记载的“画店百家”那么兴盛,毕竟随着工业文明的出现,这种农耕文明所诞生的年画艺术难免会有所衰落。我接连走访了几家画铺,对年画的制作工艺和表现手法真的是叹为观止,堪称精致和巧妙。
  年画的制作也有相关的技术要求,年画质量的好坏,既取决于印刷、描绘的水平,更取决于化工和刻工的水平的高低。年画从制作技艺上大致可分为手绘、半印半绘、木版印刷三大类。在全国年画产地中,也有许多刻、印、画三者皆通的艺人。[1]
  年画的制作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绘画创作。在杨家埠木版年画艺人那里得知,他们是先用柳枝木炭条作画,就像是铺了一层底子,再在这个基础上描出线稿,贴到刨平的梨木板上。他们用比较古朴的过稿方法,用稀释的浆糊把宣纸反贴在画板上,然后晾干。看到这个过程,真的被这种原始并延续至今的手法所折服,比现在处处用复写纸过稿真的有美感不止几倍。
  第二步:雕刻。这个环节是最费工费时的,同时也是最能体现民间艺人技艺水平的。
  第三步:印画。首先扎好一叠纸,调好颜料,刷色时用棕扎成的大大的刷子在盘子里沾颜料,然后迅速在版上朝同一个方向刷两三次,再把扎好的纸翻到版上,同时用一把用鬃扎成的鬃棒在纸上刷几下,迅速揭开,这一种颜色才算印制完成。
  第四步:开脸。年画印制出来以后,为了使年画更生动好看,还需要手工补上某些颜色,这个步骤被农民称作“开脸”。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人,似乎更能看懂杨家埠的木板年画,更能体会黄河流域地地道道的农民画所表达的情感,就像能看懂奶奶的剪纸一样。杨家埠年画产生于民间,它的表现手法自然是农民所赋予它的,就像我们黄河流域的农民一样质朴又可爱。
  杨家埠木版年画用最质朴的概括、象征、寓意和谐音等来表现主题,这点非常有意思,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比如:鱼表示“余”、莲花表示“连”、石榴表示“流”、鸡代表“吉”、蝙蝠代表“福”、牡丹代表富贵、玉兰代表长青、四季花代表常年如意、两只喜鹊代表“双喜”、一百个寿字代表“百寿”、三只羊代表“三阳”、莲花和鲤鱼共绘代表“连年有余”、喜鹊梅花共绘代表“喜上眉梢”等等。
  杨家埠木板年画根植于民间,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和勤劳智慧,凝结了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不愧为我国民间美术中的一件瑰宝。
  注释:
  [1]谭红丽 康家路著 《年画》 北京:在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0.1 第62页
其他文献
摘 要: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家”都有着无与伦比的情怀。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凡夫俗子,无论是绝世佳人还是墨客才子,“家”都是他们生命画卷中最精彩的部分。从古走到今,“家”情怀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化作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文化符号,成为了中国人与生俱来的追求和信仰。本文试从小切口大情怀入手,感受中国人的“家”情怀。  关键词:“家”情怀  春秋时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
期刊
摘 要:歌曲《板蓝花儿开》是由词作者贺东久、解明月,曲作者盘龙共同创作而成。这首音乐内容极富江南水乡韵味,充满人间大爱的创作歌曲由著名青年歌唱家雷佳在2014年11月10晚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正式会议(简称APEC)文艺晚会上首唱。雷佳极具亲和力的台风以及扎实的歌唱技巧演绎出这首歌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本文从情感表现手法中的“起承转合”来分析创作歌曲《板蓝花儿开的情感运用。  关键词:情感表现
期刊
摘 要:邹亮为明代“景泰十才子”之一,字克明,早号梅崖,后改为藻奄,长洲人。善为文,才思藻丽。他的诗善于运用辞藻和典故来催生文采,能冷艳如李贺之诗。邹亮能诗善画,他的画笔意疏秀入古,也是由其书卷气而来。其实,“笔意疏秀”是其画风,也是其诗风,二者融合。  关键词:才子;诗歌;才思;笔意  邹亮(1406-1454)为明代“景泰十才子”之一,字克明,早号梅崖,后改为藻奄,长洲人。善为文,然少轻侠无行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类迎来了数字时代,而在设计行业也随之诞生了UI设计。UI设计是建立在电子显示设备上发展的设计。User Interface,顾名思义其主要的对象为人,所以一切的设计都随着人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对于现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人民大众而言,简洁直接的表达才是他们所需要的,只有简洁直接才能适应这个“快餐”时代,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因此UI设计走上了简化之路,从开始的拟
期刊
摘 要:从表演形式角度出发,话剧表演与小品表演都属于舞台剧的表演形式,其人物塑造上也有着相通之处。本文就话剧表演和小品表演在人物塑造时的同质性进行探讨,从现实生活、表演节奏、演员与角色之间的关系等三个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为话剧表演与小品表演更好的塑造人物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话剧表演;小品表演;人物塑造;同质性  引言:伴随国民经济的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人们产生了
期刊
摘 要:《桃花源记》在我国的历史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相较于《桃花源记》等传统文学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其在国外的翻译版本或相关研究少之又少,这将严重阻碍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通过查阅文献与研究发现,造成此现状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国外的相关学者未对《桃花源记》有充足的了解与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的翻译难度非常人所能驾驭。故此,本文将以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分析《桃花源记》的国外译
期刊
摘 要:文字的历史,几乎就是人类的文明史。文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人类思想感情交流的必然产物,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并有力地推动了文明的发展。对文字设计的研究也将是我们设计师所应该关注和重视的。在海报设计上也不例外。鉴于文字设计在海报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所以在本论文中,在大致了解海报与文字的美学特征的演变以及发展的基础上,运用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海报的文字设计的“形”美和“
期刊
除了星空,  这个世界最可爱的就是孩子了。  春风花蕾,  朝陽雨水,  看那裂开成豆芽瓣状的幼苗,  是孩子绽放的嘴角。  鸟语虫鸣,  蛙叫猿啼,  听那叮叮咚咚跳入山涧的泉流,  是孩子响亮的笑声。  说话不必曲折,  抬头看见微笑,  低头落下泪珠,  想哭就哭,  想笑就笑,  单纯不加思索,  就是他们。
期刊
摘 要:黄碧云的《其后》以其病态阴郁的笔调、恍惚无望的自白,来表现出一种世界无秩序,人生无意义的悲剧色彩。本文以其悲剧中的情感悲剧为主,通过分析主人公作为社会人其社会关系的冷漠、其救赎方式的暴虐这两方面来反映作品中具有情感悲剧的黑色世界。  关键词:黄碧云;《其后》;情感悲剧  一、情感悲剧的表现形式  一个悲剧的呈现,必然会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其后》通过几段与主人公平岗的关系来展现悲剧。她写亲
期刊
摘 要:从设计艺术的视角切入,着重研究能够高度体现青城山道教文化与地域文化特色的导视系统设计理论体系与方法。导视系统的外观设计與道教文化元素的融合体现着导视系统的美观度、时代感、可识别 性、地域特征、与使用路线或青城山环境的融合程度等,是景区中流动的风景,让“有 形”的符号传递出“无形”的地域特色。我们现阶段同样的对它进行符号的转化进行“再设计”,将形体、图案、文字这些符号直接 复制平移运用,这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