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云存储数据安全探讨

来源 :中国设备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123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互联技术、云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数据时代逐步到来.大数据技术让许多行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数据安全威胁逐步加大.本文的课题研究由此出发,深入探究现阶段云数据存储安全面临的威胁与问题,并结合现阶段的安全技术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2017-2019年南宁市≥50岁暗娼人群高危行为特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于2017-2019年,每年4-7月在南宁市市区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疫情较严重的H县和BY县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暗娼人群开展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分析其中≥50岁暗娼人群的
目前,国内奶牛养殖牧场大多数为人工管理,在养殖过程中,奶牛由于自身的生理结构,产奶量和周围的生长环境有很大的相关性,养殖场如果不能很准确地控制空气的温湿度,就会使奶牛产生热应激性反应.奶牛热应激可能会降低奶牛单体的奶产量,严重有可能导致奶牛死亡.现在的人工养殖,可以通过改善养殖场的物理环境,通过饲养员自己的实时观察,对奶牛采取处理,但是不能达到精准的效果.本文主要开发一套智能环控系统,从而杜绝温湿度对奶牛的热应激影响,提升单体奶产量.
传统的人工巡视检查的方法已无法满足市政工程项目对安全管理的要求,大多数建设管理者都已开始选择信息化技术来创新监管模式.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及手机移动端的快速发展,移动信息管理平台已得到快速推广应用.本文根据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智慧工地”平台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北村水系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应用情况,浅析信息技术平台在市政工程安全管理中发挥的价值、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建设管理者和系统建设者们提供可探讨的思路.
在高速铁路的发展过程中,接触网支柱组立一直是建设过程中一个基础性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介绍基于视觉引导系统的机械臂自动对位技术和重载机械臂多自由度控制等关键技术的接触网支柱组立智能装备,并在京雄高铁雄安段对支柱组立装备样机进行了测试,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满足技术设计要求,提高了接触网支柱组立施工的安全和效率.
目的 了解新疆B型流感病毒对奥司他韦的耐药性,为科学使用流感抗病毒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9月分离到的9株B/Yamagata系毒株和13株B/Victoria系毒株及药物敏感参考株B/Rochester/02/2001和耐药变异株B/Rochester/02/2001(D198N),采用荧光发光法检测其对奥司他韦的耐药性,并与疫苗株B/Brisbane/60/2008和B/Phuket/3073/2013、国内 B 型流感耐药株 B/Beijing/l/1987 E1 17G
本文首先阐述了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工地建设中的应用方向,进一步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案例,展开智慧工地构建讨论,旨在寻找物联网技术与建筑领域的契合点,使建筑工地管理工作更具智慧.
顺序控制具备可视化、可验证、高效率等优势功能.同时,顺序控制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可以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降低经济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该技术主要包括智能确认、机器交互和故障自检等功能,在智能变电站中应用顺控技术要注重逻辑编制、故障监测、人机交互等方面的问题.
目的 分析上海市奉贤区哨点医院少儿病毒性腹泻病原谱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病毒性腹泻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19年在上海市奉贤区哨点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及其他病毒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共采集粪便标本263份(男性152份,女性111份),病毒总检出率为34.60%(91份),其中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札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检出
在我国电力工程当中,自动化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构成环节.不仅能让电气工程效率得到提升,还能促进电气工程整体水平提升.而在现阶段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当中智能化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研究分析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当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理论基础和优势,并分析智能化技术所起到的具体作用.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形式,如何更好的实现实训教学,是教学探索和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详细阐述探索和实践高职院校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电力二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保证“线上”教学应对疫情及突发事件的同时,强化了实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