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改故事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处处體现着新思想、新观念、新创意,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课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平时长期地训练,需要教师耐心地指导,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等方面能力的提高也要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做起,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快乐养蚕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 在《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教学中,我采用了“做中学”的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学习,让学生们亲自观察,亲自动手捉蚕、画蚕,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通过他们的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感性认识。这天,我一上课就将课题“养蚕”写到了黑板上,孩子们都静静地看着我,我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一个孩子怯怯地问:“老师你什么教具也没准备,这节课怎么上?”我笑着说:“你们想怎么学?” 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想自己养,你那有蚕种吗?”听了他的发言,同学们纷纷应和。我继续说:“既然大家都赞同养蚕,那我们就来场养蚕比赛,看谁养得好,收获多,好不好?”孩子们听到说要举行养蚕比赛,个个兴趣盎然,并纷纷发言。“老师,咱们也给这个比赛取个名字吧?”听到这,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纷纷给这次比赛想名字,定方案。有的说“就叫养蚕擂台”。有的说叫“养蚕大比拼”……最终我们把这次活动定为“我养蚕,我快乐”并商量制定了养蚕比赛的方法规则。参与办法是个人养、小组合作养都行。
  其实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对我国养蚕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他们中大部分知道我国有“丝绸之国”之称,茧子是由蚕吐丝结成的。但他们没有亲眼看到过蚕卵,没有亲自养过蚕,对于“蚕为什么要蜕皮?”“茧子里有什么?”“飞蛾从哪来?”等问题更是一无所知。因此,在课内,通过讨论、观察认识蚕卵、蚕卵中的小生命,爱换新衣的蚕宝宝,身肥体壮的蚕宝宝,自己盖新房的蚕宝宝;在课外,学生养蚕、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获得养蚕的乐趣。这样的设计充分激起学生对养蚕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参与养蚕的欲望。而我要做的,就是营造出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召开“养蚕”经验交流会,让孩子们介绍他们的经验、方法;让孩子们再次体验成功的快乐。在会上孩子们介绍了收集资料的方法,开始查课本(教材)中有关蚕的文章,觉得太少了;做到及时给学生以帮助,使学生坚持养到底,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究精神。最后在谈感受中升华情感。有的说体会到了丝绸之路的伟大;有的说体会到了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我热爱学习,我热爱探究,我也热爱您—老师。听完孩子们的发言,我思绪万千,没想到他们竟然坚持了下来;没想到他们竟然有那么多收获;没想到他们的感悟竟然会如此深刻。是啊,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强生命力的课堂 。养蚕活动结束后,我的个人体会是:运用“做中学”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也改变了教师“教”的行为,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就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把师生带入了一种全新的境界。
  找本领
  兰本达教授在论述什么是学习时,曾这样描述:“要过学习这条河——从已知的此岸到达未知的彼岸,还有其他的路线——即根据概念的形成过程而安排的路线。河中有许多踏脚石。儿童从一块石头跳到另一块石头,各人有各人的路线……”河中的石头本没有规律,间距太大,学生跳不着;间距太小,感觉是在绕小脚,难受。教师作为新课程学习的引领者,在学生无从下手时,就要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置好踏脚石,让学生能跨得舒服。我在引领学生研究认识《我们的身体》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学生感兴趣的,有关几种动物运动的场面,有老鹰在天空翱翔,鱼儿在水中游泳,青蛙在草丛中跳跃。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这三种动物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本领?学生们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生怕我可能看不到他:鹰因有翅膀而善于飞行;鱼因有鳍而善于游泳;青蛙因有强健的后退而善于跳跃……“从中我们发现了动物的特殊本领跟它的身体构造有必然的联系?”有的说:“我们因为有了腿能进行跑、跳、蹲等动作”;有的说:“我们因为有了手能做很多事,也能制造很多东西”还有的说:“因为我们肯动脑,所以我们学到很多知识,也可以发明很多东西”……教育目的很轻易地就达到了。
  在课改的几年中,我一边深刻体会教学的精髓,一边教育着学生,一边感受着学生的一份真诚,一边回想着和他们接触的点滴,有震惊,有烦恼,也有开心和感动,我想:走进孩子的世界,感受那份纯真,真好!孩子们成功了、快乐了,我就更快乐了!
  【作者单位:济南市槐荫区张庄小学 山东】
其他文献
合唱是一种高雅艺术,是音乐会和社会文化活动中常见的音乐表演形式,并广泛的受到群众的喜爱.从浩如烟海的中外合唱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为人类社会记述了历史的真实,呈示了
主要创新点:  1.将个性化教育作为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树立职业教育是以提升职业素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理念,系统化地将职业素养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消除传统教育模式偏重标准化、同一化的弊端,着力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拓宽和促进了学生职业发展的成功面。构建IPQ育人模式是企业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实践证明IPQ育人模式既符合教育规律又适应职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2
电力工程规划质量直接决定着电力工程的实施质量,因此为了对生态环境展开有效保护,在电力工程规划中需要将生态换环境这一因素考虑其中。基于此,本文将分析电力工程规划对生
以企业实践为教材,利用物流市场信息和免费“教师”资源,“虚实结合”构建工作情景,模拟企业运作流程和业务操作,开展与物流市场接轨的职业岗位(群)综合实训,为物流操作型、综合型人
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不受重视的,但它却是制约教学成效的关键。学生之间不像教师和学生之间那样存在着身份与地位的差别,他们之间的活动更富有协商色彩,而不是一种生硬的控制与服从的关系。因此比较容易进行交往互动,建立和谐的关系。  互動理论强调人们在感受并理解他人角色的过程中自我概念在不断成熟,视他人态度和意向而行动的能力不断增强。小学生由于其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不成熟,还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
卡尔·罗杰斯说:“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和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有教养的人。”他主张教育目标应是以人为本,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而不再像过去一样只重视学生知识内容的学习及知识结果的评判。他认为,按此目标培养出来的人,必然是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即富有创造性,具有建设性和信任感,具有独立自主性和选择自由的人。  学校
小学科学教育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实验教学贯穿了整个小学教学的始终。科学教学对于学生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其动手和观察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其人生具有深刻的教育和指导意义。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很多学校也加强了对科学实验的重视,相应的科学实验教学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教师通过实验科学自己动手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