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黄河?亲近“主人”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tu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黄河的主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袁鹰的一篇叙事性散文,原题《筏子》。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母亲河---黄河那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那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景象,进而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
  (二)?设计思路
  根据教材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聚焦“黄河主人”,我在教学时,将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将感悟“黄河主人”在恶劣环境中机智勇敢,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战胜困难的伟大精神作为教学难点。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不畏缩,具有挑战精神和独立人格。
  本课的教学,以聚焦“黄河主人”为突破口,抓住这个“纲”并由此而带动对全文的探究与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研究性的阅读、讨论,弄清课文是怎样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多角度的、多侧面的描写和叙述,来表现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要充分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探究”的精神,为了避免生硬的说教,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探究,教学时我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教学方式,即说“‘黄河’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读‘黄河’以感受‘主人’形象”、“学‘主人’以彰显精神气质”,最终达到理解、感悟课文内涵之目的。
  (三)?教学步骤
  1.?说“黄河”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实生活中,由于学生年龄小,很多学生没有亲近过黄河,但大多数学生从电视画面中看过,为了学好课文,在学课文前,我让学生大量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有的学生搜集了介绍黄河的文字资料、有的制作了介绍黄河的多媒体课件。因此,在教学时,用说“黄河”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让学生了解黄河是一条世界闻名的大河,激流险滩不计其数,那惊涛骇浪让人不寒而栗,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而播放有关黄河的录像(黄河像一条巨龙,滔滔河水一泻千里,那浊浪排空、惊涛拍岸的气势,让人胆战心惊…),并适当配上解说词(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祖国英雄儿女不畏艰险…),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这样,学生能在感知文本语言的基础上,插上想像的翅膀,感悟出艄公那不畏艰险、勇于战胜困难的伟大精神。
  2.?读“黄河”以感受“主人”形象
  诵读是感知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领悟文本所要表达内涵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构思巧妙、情文并茂的佳作,描写生动,主旨鲜明,并且具有较浓的英雄主义色彩,让人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一种壮阔恢宏的气势,感受到一种雄浑的崇高壮美,很适合学生朗读。该步骤设计从朗读入手,通过对话题的讨论,来感受课文、理解课文,借此来体会文本中所蕴涵的情感,进一步走近“主人”,触摸艄公在艰难险阻中那颗敢于战胜困难的灵魂。为了避免朗读的盲目性,达到理想效果,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本教学步骤设计主要围绕“读什么”、“怎样读”两个方面展开:
  第一个方面是读什么?
  一要读出黄河主人公形象。《黄河的主人》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艄公,能不能将他充分挖掘出来,成了了解课文的关键。讨论话题:通过读课文,你心中的黄河主人是什么样子的?
  组织学生从黄河的地理环境、乘客的感受加以讨论,教师适时加以点拨:恶劣的环境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它也能激发人类战胜困难的决心。
  二要读出赞美主人公。文章是作者感情的结晶,本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前一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感悟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艄公,体会作者以艄公的形象来呼唤劳动者要具有敢于挑战困难、不向困难低头的崇高精神,弄清文本中运用对比的写法。讨论话题:作者为什么认为艄公就是黄河的主人?
  三要读出赞美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全文中作者的心理变化,利用这一线索,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为下一步骤设计奠定基础。讨论话题:赞美主人公的心理是怎样随环境而变化的?学生联系具体语句发表见解,教师适时点拨(心理变化:胆战心惊—提心吊胆—敬佩—赞颂)。
  第二个方面是怎样读?
  学生理解了赞美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再来谈朗读课文的方法就容易了。讨论话题:朗读时,怎样才能读出赞美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呢?组织学生从语调、语速、轻重等方面联系具体语句体会,然后进行充分朗读。
  3.?学“主人”以彰显精神气质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本步骤设计意图是希望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康人格。讨论话题:生活中,我们经常要遇到困难,我们该如何对待呢?你能用一句话或四字句将它表达出来,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最后,教师小结,全文结束。
  二、?精彩片段
  师:这篇课文题目是“黄河的主人”,可是,我们知道所谓黄河的主人,其实就是在黄河上撑羊皮筏子的艄公。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平凡的艄公怎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呢?
  大家议一议。
  (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探讨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气氛相当热烈)
  生:我想,艄公之所以能成为“黄河的主人”,是因为他有着坚强不屈的意志。
  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艄公具有坚强不屈的意志呢?
  生:艄公撑筏子的本领是高超的,“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艄公的这种高超本领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长年累月在黄河上上磨练出来的。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他早就打退堂鼓了,怎么有可能掌握战胜惊涛骇浪的本领呢。
  师:(点头微笑)看来,同学们刚才的讨论还是挺有收获的。他发现艄公具有坚强不屈的意志,言之有理。
  生:艄公非常自信。在跟惊涛骇浪搏击的漫长过程中,他肯定遇到过困难,遭受过挫折,但他咬紧牙关,就凭着手里“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终于战胜了险恶的风浪,最终成了一个具有高超本领的艄公。我想,他如果没有自信心,是不可能成功的。   师:很好。自信,的确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如果缺乏这种品质,我们可能一事无成。
  生:艄公责任心非常强。课文中有一句写艄“身系乘客的安全”,可见在他的心里,乘客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保证乘客的安全是他的天职。他是一个做事认真负责的人。
  生:我觉得,艄公是一个敢于迎接挑战的人。你想,黄河的波涛那么汹涌,那么可怕,一般的人不用说到羊皮筏子上撑船,就是看一眼恐怕就吓破胆了。可是艄公是一点也不怕,敢于去征服那看上去似乎不可战胜的困难。这一点让我敬佩。
  生:我把这篇课文反复读了好几遍。我越读越觉得艄公实在是不平凡的。他的身上有一种打不败的精神。在再大的困难面前,在再险恶的风浪中,他好像从来没有惧怕过,从来没有胆怯过,而且他总能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去战胜困难,化险为夷。我想,这就是他能够成为“黄河的主人”的重要原因吧。
  生:我搜集了相关资料,通过读课文,体会到了作者只所以把艄公写成是“黄河的主人”,是艄公那种不怕艰难险阻、敢于挑战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作者。由此,作者发出赞美之音,呼唤人们要具有挑战精神、敢于战胜困难的思想境界。
  师:大家发言很精彩,说明理解得很深刻。老师为大家感到高兴。
  师:生活中,谁都会遇到困难,我们该如何面对呢?你能用一句话或四字句表达出来,作为自己的誓言吗?
  生:沉着应对。
  生:知难而进。
  生:勇往直前。
  生:敢于挑战。
  生: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
  ……
  师:(小结)艄公作为普通劳动者,作者称其为“黄河的主人”,这里蕴涵一个道理:人的伟大与平凡,不是因地位的高低,而是因其精神的崇高,具有一种品格、一种境界。
  三、?教学反思
  以前第一次教学这篇课文时,惟恐学生不理解,不厌其烦地讲解,结果越讲学生听得越糊涂,搞得学生毫无兴致,自己疲惫不堪。如今这节课使我受益匪浅:
  1.?教师要善于挖掘、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相信学生,让他们在知识展示的过程中尝试成功的喜悦与满足,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质疑、探究。
  2.?在教学中要目的明确,要认真具体,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学习盲目性。本节课的“读‘黄河’以感受‘主人’形象”环节,就是由于在朗读过程中提出了具体要求,才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要真诚地面对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敞开心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平等的交流,学生才能放飞心灵,课堂才能生动、精彩。
  四、?教学点评
  “这是一堂体现全新教学理念的成功的阅读教学课。
  “《黄河的主人》的确是一篇具有崇高美的课文,艄公身上洋溢着难得的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慨。在教学中,教师从读入手,紧紧聚焦“黄河主人”,安排三个步骤(说黄河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读黄河以感受主人形象、学主人以彰显精神气质),重点突出,张驰有致,品味到位。没有停留在对课文的简单梳理上,没有停留在问题的肤浅认识上,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课文的意蕴,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
  “对于理解课文的特色---运用对比手法,采取层层推进,适当点拨,设置台阶,引导学生理解,做得具体恰当,课堂上重点体现了“读”的方法,有范读、齐读、轮读、按自己兴趣读,从语气语感入手,指导学生朗读,十分到位。
  “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意识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积极探究课文“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注重语文的人文色彩。
  “课堂活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高潮迭起,学生理解准确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脸上泮溢着自信与成功。”(点评:江苏省特级教师张洪生)
  (作者单位:东海县和平路小学)
其他文献
最近,朋友送我一本书《我在最中国的学校》,由于从事教育工作,职业的意识让我去翻翻它。原本感觉教育类的书籍无非都是从学校发展的历程及运用科学的术语来进行的一些理论的阐释,大同小异,所以利用休息之时,将之作为消遣之书,看着看着,我似乎已经忘记了时间的存在,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深夜,书在告诉我,文字的魅力可以让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为此,让我不自觉地拿起了笔,写下这些感动。  柳袁照,本不熟悉,也素未谋面,后来
期刊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开设时间较短,师资不足等问题。大部分地区每位英语教师要担任三到四个班的教学任务,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会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加剧,因此也产生了不少“学因生”。“学困生”是自身基础比较差,失去英语学习信心,在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上有明显缺陷的一个群体。他们智力正常,却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了学习困难。他们大多缺乏成功的体验,一次又一次的不及格,在新的学习任务面前丧失了勇气。如何让英语“学困生
期刊
“生活性”的特質及对其内容综合性的规定,必定影响、规定着生活课程的形态。显然,生活课程的形态与其他课程有很大的差异。    第一,生活课程内容的基本形态应是综合性的,而不能“学科化”    普通课程表达和传送的是普遍性的专业知识,普遍性知识最简明的存在形态是各种教科书,以学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与此相反,生活课程所表达和传送的是生活性知识,生活性知识还没有被学科化,还未走进课本。在日常生活中,生活性
期刊
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  一要虚怀若谷,大气。为人师者应该充满正气,常怀一颗公平、公正之心;应该处处以大局为重,事事为学生着想,体谅家长、同事和学校;应该胸怀大志,发奋图强,不甘落后;应该很有底气,教而不烦,学而不厌,知识渊博。二要兼收并蓄,包容。教师各有所长,各具特色。每个教师都应该学会兼收并蓄,揽重家之长。对学生要善于包容,懂得关爱和理解。要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以智者的睿智去引领,以身作则,循循善
期刊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乱砍滥伐”和“泛滥成灾”的意思,  2.?辨析含有“蓄水”意思的词语:“挡住”“吸收”“储存”,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  3.?学习根据提示语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好人物的对话。  4.?探究环境恶化的原因,体会森林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学习如何使表达有条理: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教学重点:  1.?学习根据提示语体会人物的心情
期刊
教育科研校本化、常态化是优质教育的现实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为广大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使教育科研成为改进教育教学、提高质量的有力推手。  注重研究实效,突出质量中心 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来组织实施,广泛调研,明确选题方向,确定实施程序。要以“实效”为中心,做到重点引导和自主选题相结合。要紧紧围绕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针对课堂
期刊
课堂教学追求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拥有学习主动权”,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来看,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问题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开动脑筋进行高效地学习。因此,笔者认为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问题情境的时效性    问题情境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无论选用哪种形式,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为此,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力求体现它的
期刊
新课程呼唤真实有效的课堂,有效课堂呼唤科学有效的课堂评价。科学的评价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释疑解惑、点拨导向等功能,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目前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陷入了课堂评价的误区:表扬太多,对学生的错误理解视而不见,不合时机不合对象的程式化评价,评价主体单一,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评价语言过于华美缺少真情等。  误区一:表扬泛滥。毋用置疑,在课堂中,肯定性的鼓励使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
期刊
一、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
期刊
新一轮音乐课改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性使用教材,改善教学方式,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幼儿主动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帮助者。那么,教师该如何调动幼儿积极性,发挥幼儿主体性,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一、?设置情境,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感觉、表现和创造美的内在动力。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