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对构建和谐边疆之借鉴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lianyangd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诸葛亮治理蜀汉的一系列措施是以系统的民族政策为基础的,特别是平定南中以后,推行和谐边疆,改善民族关系,增进相互了解,消除民族隔阂,这为之后的几百年间,国家西南的安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边疆和谐、民族共处、共享和平与发展的的理念和实践在当代对于促进民族团结、边疆的开发以及国家的统一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诸葛亮;民族政策;和谐边疆
  中图分类号:C95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1-0190-02
  
  诸葛亮是中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所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包含了大量的民族自治思想,这些思想在治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特别是其和谐边疆的法制思想在民族政策中的贯彻执行,对于促进边疆的开发、民族团结及国家的统一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后人借鉴。
  一、民族政策在治蜀中的体现
  诸葛亮的民族自治思想体现在他治理蜀汉一系列实践中。该思想在平定南中叛乱、加强民族团结和发展南中经济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存恤百姓、仁政的思想
  诸葛亮在南征战争中,其表现出爱惜生命,尽量少杀人,争取少数民族理服心服的一面,体现了以和谐理念治国、以民为本、存恤百姓、仁爱之心等法律思想。如在出兵攻打孟获前,有人根据当地风俗建议用俘虏的夷人之头祭神,期望能得到神的佑助。诸葛亮认为这样做可对孟获叛军起到震慑作用,便采纳了,但他不愿意滥杀无辜,用的是替代品。“因杂用羊豕肉,而包之以面,像人头以祭。”更为重要的是,在诸葛亮的和谐边疆建设理念与实践中,充分地反映了诸葛氏尊重少数民族的利益关切,在突出以理服人以仁治人的同时,尤其注重照顾到少数民族特殊的利益需要,以利益组建国家和民族共同体,从而为蜀地的长治久安打下结实的政治基础。
  (二)民族自治的思想
  平定南中叛乱之后,诸葛亮采取“和抚政策”,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政策措施。不仅在尊重并照顾少数民族既有利益方面做的很好,还以极大的努力关注通过发展来增加他们的利益,全方位地促进边疆地区社会的和谐建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官吏任用方面。平定南中之后,诸葛亮一方面选派熟悉地方并在当地有影响的贤能之人为太守。如任命李恢、吕凯、马忠、王伉等人分别担任各郡太守,并以李恢为统领七郡的庲降都督。这些人多为当地的土著,长期在南中地区为官,而且“忠于汉室”,正直可靠,廉洁奉公。因此,他们一般都能严格贯彻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在治理南中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另一方面,诸葛亮选拔地方人才,任用少数民族首领参加蜀汉政权,实行地方“自治”。为了争取少数民族首领的支持与合作,诸葛亮重用那些拥护蜀汉政权而有很高威望的大姓首领,让他们到中央朝廷中任职。如孟获官至御史中丞、孟琰官至辅汉将军、爨习官至领军将军等。在地方上,“皆即其渠帅而用之”,即选拔各个部族中的上层分子来担任各级政府的官吏,保留原来的部落组织,承认原来少数民族的头领、酋长的统治权力,给予新的封号,并世袭官职,这一措施成为明清时期“土司制度”的萌芽,也可视为后世民族地方“自治”制度的渊源。
  2.经济方面。促进了南中地区经济的开发,加强了边远地区同内地的联系,体现了“富国安民、以民为本”的法制思想。在封建社会,安民必须富民,而安民之本既是以农为本,只有农桑发展了,社会才能发展,民之生活才能改善。南中地区土地广袤,物产丰富。但生产水平低下,经济文化落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诸葛亮推广汉族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如农耕、纺织等;设置盐铁官,重视对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改进交通条件,便利物资交流等。这些都体现了诸葛亮富国安民、以民为国之本的法制思想。
  3.文化方面。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因势利导,传播汉族的先进文化,体现了教刑并重,以教为先,重视教化的法制思想。南中地区文化落后,没有文字,遇有重大事件以盟誓为信。《庆符县志》记载:在庆符县(今四川高县西北)的武侯祠内有一块“诸葛武侯南征誓蛮碑”,表明诸葛亮尊重他们的习俗,确实利用鬼神来同他们诅咒盟誓。诸葛亮在尊重夷人风俗习惯的同时,还通过图谱将封建国家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灌输之中,在潜移默化中被接受了。这种启迪教化,正反映了诸葛亮重视教化、以教为先的法制思想。
  通过以上的措施,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经济、文化及思想方面的交流,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诸葛亮平定南中的叛乱,是反对分裂主张统一,反对互相仇视,主张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因而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此外,诸葛亮采取的攻心为上的和抚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纯的“刑以威四夷”的传统政策,改变了从汉武帝开发西南三百多年来统治者对少数民族杀戮、镇压、掠夺的状况,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次,有利于西南地区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联系的加强,在当时极大地促进了南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蜀汉政府的财政收入,从而使得蜀汉以一州之地抗衡无论是人口、土地还是兵力方面都远远强大于己的魏国成为可能。再次,对南中统治的加强,对南中的进一步开发,还有着更深远的意义,它为祖国西南边疆的建设和巩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到西晋时,“以益州大,分南中四郡为宁州。”这表明南中与中央朝廷政治联系的程度已大大超过了两汉。
  三、对构建和谐边疆的启示
  当然,诸葛亮毕竟是地主阶级政治家,不可能实行真正的民族平等的政策,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矛盾。但诸葛亮治理南中的民族自治思想及其实践,在当代对于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边疆的开发以及国家的统一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对构建和谐边疆可提供以下启示:
  1.政治方面。首先,民族政策必须要转化为具体的法律制度,才能够始终如一地得到贯彻执行,不会人走政息。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在南中的贯彻正好验证了这一点。当执行者能够正确认识其中的法制思想时,政策就执行的比较好,如马忠、张嶷;相反时,政策的本意就会被曲解,执行的效果就大不相同,甚至南辕北辙,如张翼。因此,政策要被遵守、贯彻执行,必须要被固定下来,具体化为可操作的措施、方法,最好的手段就是法律制度。其次,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既要使得地方服从中央的统一安排,同时要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这在民族地方尤为重要。诸葛亮通过行政区划的重新划分,加强了对南中地区的统治,但同时给予地方“自治权”,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由地方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在和谐边疆的构建过程中,我们面对的问题主要是地方如何用好法律赋予的自主权。这就要求积极提高边疆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而这又是和官员的选拔、任命是密切相关的。再次,选拔熟悉当地情况的良吏为官,并大力选拔地方优秀人才,做到政策制定中央把握,政策的实施与监督则地方化,从而大批吸收容纳当地各少数民族的精英之士,形成中央与地方利益攸关的共同体。这是构建和谐边疆的关键,因为政策、制度都要靠人来执行,官员选拔、任命的是否合适,直接导致政策执行的成功与否。诸葛亮治理南中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在构建和谐边疆的过程中,就是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分民族、出身,任人唯贤,特别是对于那些政治过硬、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民族干部,要大胆提拔重用,发挥他们在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地区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中的作用,从而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2.经济方面。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开发边疆,利用当地资源,并造福于当地。诸葛亮推广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兴修水利,对于世代居于深山丛林的人民进行晓谕,从事农业生产,改变了原有的落后的狩猎方式。并且以民为本,知民疾苦,存恤百姓,充满了“仁者之情”。如今在西部开发、边疆发展之际,不仅要关注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关注社会的进步发展,是否为百姓带来了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待遇的提高。要在改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改善少数民族群众民生、民计上来。要加快边疆农牧业、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要增加民族地区的就业机会,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收入,改善物质生活条件,同时合理利用资源,要充分顾及到提升当地的社会建设与居民生活水平,并要做到边疆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同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文化方面。在尊重边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同时,传播先进文化,强化公民的国家意识。诸葛亮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因势利导,传播汉族的先进文化。今天,我们在构建和谐边疆的过程中,应强化国家观念,把忠于国家、忠于宪法、维护国家的统一作为公民的基本准则、最高理念和基本价值观,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以增强公民的国家意识。同时,应将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认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先进的价值观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共同发挥启迪教化人的作用,从而培育出适应边疆新时代要求的合格的现代公民。
  
  参考文献:
  [1] 余明侠.诸葛亮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 朱大渭,梁满仓.诸葛亮大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2.
  [3] 陈寿.三国志·蜀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 黄崇成,高宏.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及其对蜀汉政权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4).
  [5] 柳春藩.正说诸葛亮[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在农村,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促进社会风气不断改善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
文章以2004年和2006年哈尔滨市卫星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结合各类地面调查统计数据,按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定》所给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哈尔滨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动态进行研究和评价。从整体看来,两年间,哈尔滨市的各类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非常微小,参与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各项指数,除水网密度指数外,也均无明显变化,哈尔滨市生态环境状况变化不大,总体上微幅好转。
要使棉花膜下常压软管滴灌春季正常播种、滴水,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整地必须达到齐、平、松、碎、净标准,否则,播种困难,质量差、速度慢.(2)无论在哪种地块上播种,铺
《亲历画坛八十年:石谷风口述历史》是百岁老人石谷风的回忆录,讲述石谷风从少年进北平艺术职业专科学校就读,跟随黄虹宾、张大千等国画大师学画,后来成为中国知名国画家、文物鉴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解决目前日益紧张的医患矛盾,在新时期对医院营销管理的研究,发挥医院营销的作用,重视就医顾客的需求,引入营销管理理念,选择合适和有效的营销策略,
通过1990—2010年共21年来乌鲁木齐市固定资产投资(FAI)数据与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DP)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模型,结合因果分析、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确定了乌鲁木齐固定资产投资
方英文是我特喜爱的作家。他在商州城的十年间,我常去他那里谈文学,吹捧他的文字,喝他的烧酒。一进群艺馆的院子,车子一撑,锁了还是没锁全忘了,就急着绕到里面的他那间十来平米的简
玛纳斯县2000年底,农机总动力已达17.5万kW,农机固定资产总值已达2.11亿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6.8倍和12.3倍.农机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农牧民收入的增长,2000
对大庆路交通噪声污染状况进行监测、研究与分析。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大庆路声环境进行评价。大庆路声环境质量属于三级,已经受到污染。大庆路周边声环境属于轻度吵闹区域,
说道唐代杜牧的《清明》,曾引起了翻译热潮,各大家都对其进行了翻译,其中最为出名的要数吴钧陶,蔡廷干,孙大雨,杨宪益、戴乃迭,万昌盛、王中,许渊冲这六个译本。随着译本的出现,之后,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