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二级预防的理想药物治疗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h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动脉粥样斑块侵蚀或破裂及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对于ACS建议联合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P2Y12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ACS出院后治疗以降低再发缺血性心血管事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ACS出院后患者的二级预防的处方模式,评价患者是否18个月持续用药。

方法

回顾性分析出院后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时间为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

结果

研究期间共3676例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有494例患者进入最终分析。出院患者的处方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他汀者374例(75.71%),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177例(69.69%),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4例(70.97%),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53例(85.96%)。与出院应用全部5种药物的ACS患者数比较,12个月应用这些药物者169例(34.21%)、18个月时为105例(21.26%),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结论

本研究中的ACS患者绝大多数在出院时接受临床指南建议的5种药物,但是与出院时比较,出院后3、6、12、18个月时完全应用这些药物者逐渐减少,认真监测ACS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有助于改善这类患者再发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对行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70例行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根据采用的透析模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观察组采用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模式,评估两种透析模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目的观察分析卵磷脂络合碘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炎症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非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86例,共86只眼,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43只眼)。两组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术,对照组术后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卵磷脂络合碘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周、4周玻璃体混浊的等级。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Ⅰ级、Ⅱ级
目的探讨肾功能衰竭患者建立不同方法血管通路血液净化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慢性肾脏病、拟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31例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建立动静脉内瘘、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法及动静脉直接穿刺法等不同方法的血管通路,比较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动静脉内瘘组的C-反应蛋白浓度低于经皮中心静脉插管及动静脉直接穿刺(P<0.05)。动静脉内瘘者和经皮中心静脉插管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动
目的对比鼻镜手术和常规手术在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严格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鼻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目的观察改良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MMPT)在重症监护病房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困难气管切开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采用MMPT方法进行气管切开,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切开(CT)。对比分析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愈合时间及低氧血症、心律失常、皮下气肿、气胸、气管食管漏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手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急救中心确诊为急性STEMI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急诊PCI术,治疗组于入院前即口服负荷量替格瑞洛,对照组口服负荷量氯吡格雷。主要观察:①PCI手术前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②术后相关导联抬高的ST段回落幅度;③术后1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及miR2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缬沙坦组。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缬沙坦组术后给予缬沙坦30 mg/(kg·d)灌胃4周,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量助溶溶剂灌胃。4周后处死大鼠,取前壁心肌梗死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微血管密度,检测miR29表达水平。结果缬沙坦组微血管计数较模型组增加,模型组
目的探讨严重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符合诊断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2例,麻醉前行心肺功能及气道评定,根据气道是否紧急及喉镜显露分级,选择不同的全麻诱导方式及气管插管方法。观察并记录术中、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非紧急气道组一次插管成功15例,二次插管成功2例。紧急气道组1例患者鼻中隔严重偏曲,无法经鼻插管。非紧急气道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3%(6/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方案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胫腓骨骨折后肢体肿胀的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A、B、C三组,依次按照静脉滴注甘露醇、七叶皂苷钠(SA)、甘露醇+SA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三组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的临床效果、消肿时间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①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C组有效率为93.75%,明显的高于A、B组(75%、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