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的教学特点与方法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Ha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唱法并非“越土越有味”,应当在继承我国民族唱法的基础上,借鉴和吸取西欧传统唱法之精华,使民族唱法更加完美。
  【关键词】共性与个性;发声与共鸣;歌唱的呼吸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过去有人认为唱民歌,只要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能掌握较强的民族风格和韵味,不必经过严格的科学发声训练就能唱好作品,教学实践证明,恰恰相反,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对民族声乐的审美观念在不断地改变。笔者在二十多年的教学体会中,感受颇深,下面分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坚持共性的训练原则,体现个性风格
  共性是指科学的发声方法,个性是指鲜明的民族风格,我们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中,既要借鉴西欧科学发声方法,又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这是我们民族声乐教学应该坚持的方向,我国著名的民族声乐教育家金铁林教授讲:“在掌握科学训练方法的同时,就要结合民族声乐的个性去进行引导和训练,歌唱共性的关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区别于各种风格的个性。”下面谈谈歌唱共性的第一个问题——歌唱的呼吸:
  (一)呼吸是歌唱的动力
  要想取得好的声音,必须有良好的呼吸支持。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世界歌王帕瓦罗蒂讲:“气息就像围在腰周围的一个充满气的轮胎”等等,从古到今,從事歌唱艺术的人都非常重视呼吸,可见呼吸是多么重要,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呼吸的要求是一致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为胸腹联合式的呼吸方法是最好的一种呼吸法,也是目前声乐界公认的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其特点吸气时利用胸腹腔吸气肌肉群的收缩运动,使横膈膜下降,胸腔底部向下伸展,两肋扩张,气吸的深而饱满,然后稍微保持这种状态进行呼气,腹部收缩,横膈膜回升,这样协调地完成呼吸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常用“闻花”来形容这种感觉,这时的吸气状态就是歌唱的状态,怎么吸就怎么唱,吸在哪里就唱在哪里,唱的过程中,每个字都要保持吸的状态,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较好。
  (二)歌唱的发声与共鸣的运用
  在歌唱中,喉咙的打开,喉头的稳定和各共鸣腔的混合使用是非常重要的。怎么才能打开喉咙呢?世界著名声乐大师贝吉讲:“我只能教给你像打哈欠那样打开喉咙,按打哈欠的喉结位置去发音,这是非常简单的途径。”打哈欠时,喉咙里面的状态是打开的,软腭、硬腭包括小舌头是同时抬起来的,在歌唱时从头到尾都要保持这种状态去发声、歌唱。因为这种状态可以使声音垂直、通畅、掩盖、容易调整气息和位置的关系,找到合理的共鸣状态,特别是对那些声音尖、紧、挤的学生比较有实效。我有个学生它来自边缘的地区,刚入校时声音比较明亮,音域宽广,像《沂蒙山小调》、《包楞调》这样的作品唱得比较好,当唱到带有共性的歌曲《红豆词》《一抹夕阳》这样的作品时,声音就比较紧、挤、卡、真假声打假、声区不统一。在训练中,我就让她用打哈欠的办法去打开喉咙,并保持这种状态去发声,音阶下行,多练“U”母音从高到低就保持一个位置,这样声音就协调统一了。通过一两年的训练声音进步很快,原来唱的很不顺的作品现在基本上都解决了。回过头来再唱《包楞调》等这些作品时,声音就比原来圆润、通畅,况且风格把握的比较准,还多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实践证明,先共性后个性的训练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效果较好,前者是基础,后者才是我们训练的真正目的。个性是在共性的基础上体现出来的,我们从事民族声乐教学的同行们应当遵循这种原则。
  二、“微笑状态”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
  在歌唱的过程中,要保持“微笑”的状态这是我们声乐老师经常提醒学生的一句话。我国曲艺、戏曲界的老艺术家们在道白和演唱时大都保持这种微笑状态,因为微笑可以使下巴运用灵活,口腔能一下子张开;微笑可以使声音保持在口腔上半部,音色比较甜美;微笑可使面部肌肉向上提起,小舌头上抬,上下颌张开,容易获得高位置;微笑还可以使口鼻同时吸气,使呼吸比较自然、通畅,便于打开喉咙,在演唱时保持微笑状态,不但口型好看,而且还便于和台下观众交流感情。因此微笑是我们民族声乐训练中的重要内容,必须加以重视。
  三、声和情的关系
  每一首声乐作品都有它自身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意境,这些思想情感都是通过优美的歌声进行二度创作表现出来的,一名好的声乐老师不仅要训练学生具有高超、熟练的声音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去理解每一首声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及内涵,体会歌曲所表达的丰富情感,想象歌曲的创作意境,然后通过熟练高超的声音技巧淋离尽致地把她表现出来。
  四、民族声乐的咬字与吐字
  我国名代昆腔大师魏良辅在他的《曲律》中说:“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一绝,板正为一绝”字清列为“三绝”之首,可见古人对吐字是多么的重视!我们民族声乐在训练中要求学生以字带声,字正腔圆,要保持我们民族语言的特色和韵律美,绝不能“有声无字”、“音包字”或“以声坏字”、只有“字”和“声”结合得好,才能做到以字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按照咱们中国的语言特点不仅要像美声那样练好a、e、i、o、u几个母音,更应该按照我国传统唱法中的“五音”、“四呼”、“四声”、“十三辙”等原则去进行训练。一般来讲,我们民族唱法在咬字时特别强调:“嘴皮子劲”,字头要比美声唱法咬的“紧”一些,但并不是咬紧不放,不能因为咬“紧”而破坏声音的通畅性,要咬而不紧,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将字“叨”住,字腹要严格地按照齐、开、撮、合四呼的原则去进行训练,字腹无论如何变化,字在口中的着力部位和口型都要坚持不变;字尾是鼻韵母和复韵母的字时要清楚干净地收声归韵,也就是说,在训练中要求字头简短、有力,字腹圆润、字尾要清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字带声,字正腔圆。
  总之,民族声乐教学有一系列系统的训练步骤和方法。以上是笔者在二十多年来从事民族声乐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供从事民族声乐教学的同行们参考。
其他文献
【摘要】中小学交响乐团建设运行意义重大。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中小学生交响乐团在建设和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接着提出了中小学交响乐团的建设与运行的策略。并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看法,以期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中小学;交响乐团;建设运行;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同时开始逐步追求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因
【正】 一、东家与“东人”《儿女英雄传》上有这样一句话:“在下姓李,邓九太爷便是敝东,人不在家里,大约还得个三五天回来。”人民文学出版社本、西湖书社本和广西人民出版
【摘要】在高等艺术院校招生考试当中,对于考生基本乐科的考核是必不可少的。基本乐科的考核能够全面了解考生对于乐理知识的掌握能力、视唱和练耳实践能力,可以帮助高校选拔出全面发展的学员。本文将在阐述基本乐科主要考试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基本乐科在高等艺术院校招生考试中的重要性,期望此文能够对高等艺术院校的招生考试工作以及我国音乐艺术教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基本乐科;高等艺术院校;招生考试 
【正】 与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样,巴金对特定历史条件下以儒家礼教为核心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过彻底、在今天看来也许不无偏激的批判和否定。也许正由于这样的原因,他
【正】 在艺术结构上,茅盾与巴金的小说创作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他们究竟“异”在何处?“工”在哪里?“异曲”何以又能“同工”?围绕这些问题加以探究,不仅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他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要能够意识到自身班级学生的好动好玩特征,并有效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为自身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所服务,也就是巧妙借助游戏教学模式来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获得提升。为了有效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需要进行游戏教学理念的不断学习,并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参考自身的游戏教学现状。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够真正发挥游戏教学模式的功效,并促使自身班级的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
“器乐合奏”课程是我国高师院校器乐表演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课,对于器乐发展的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高师院校的器乐合奏课教学已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