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角色扮演 重塑美满家庭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SS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扮演“父母”角色,让你得不偿失
  经历过一次失败婚姻之后的你,深深地明白重组家庭的不易。当你带着孩子和新的伴侣及其孩子四个人住在一起时,你肯定特别想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因此,你必然想扮演好“父亲(母亲)”的角色,你下定决心不光要对自己的孩子好,还要对伴侣的孩子好。为了你心中所谓的“公平公正”,你小心地维持着这份平衡,你坚守着最基本的原则,买任何东西你都要买两样,绝对不能多给自己的孩子一些。孩子之间有了争执,你就批评亲生的,来表现你的无私。这种刻意做出来的“公平”,其实谁都不领情。连你自己都知道这很虚伪,但是我们大人往往会骗自己说:孩子不知道,孩子认为这是公平的!实际上,孩子比我们大人更清楚、更明白一些。
  亲生孩子怎么想?
  在你沉迷于做个好父亲(母亲)的角色中的时候,他在偷偷地流泪,他看到不管什么东西,都一定有另一个孩子的一份,自己的权利仿佛只剩下了一半。当他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那么疼爱另一个孩子,他会认为爸爸(妈妈)被眼前的这个孩子抢走了!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利,获得父亲(母亲)的爱与关注,潜意识中就会推动他处处与这个孩子做对;如果不幸他正好比这个孩子大一些,这种行为就会遭到父亲(母亲)的严厉斥责。在此之下,他会更加难过,他觉得父亲(母亲)已经不爱他了,从而影响亲子关系。
  继子会感激你吗?
  当然也不会。这种一人一份的公平,不会让他觉得自己“得到”了什么额外的东西,反而让他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而且,他的焦点还会放在物质的得失上,同时会不停地在心里把你与亲生父母比较,最后的结果是,你依然无法代替他的亲生父母。
  而你对这些浑然不觉,你依然在心里平衡来平衡去,照顾这个的情绪照顾那个的情绪,从来没想过从这个圈里跳出去。可能刚开始觉得这样做对,过后又觉得那样做对,结果总是在后悔与不安中度过。久而久之你开始感到累,渐渐有了些埋怨,新的伴侣也开始不领你的情,不愿回家。
  有的父母在这种情况下,会一直扮演这样的一个“受害者”角色,到处诉说自己如何如何辛苦,多么不容易,如何巴心巴肝对人那么好,别人如何对自己不好等等。而有的父母则因为长期得不到孩子感情上的回报和理解,可能会改变自己的初衷:既然这样都无法得到家庭成员的认同,那还不如多考虑自己一些好!因此就我行我素,不再在意身边人的感受。而这种态度的转变,更加成为自己被家庭(伴侣和孩子)否定的理由。
  跳出“角色”扮演,一切“顺其自然”
  不管是以上哪种心态,对家庭来说都是很大的伤害。那么,在这复杂的家庭关系中,究竟怎样做才能让你好我好大家好,维持一个优良的家庭环境呢?
  改变对继子的态度,从“篡位”的身份中跳出来。
  你要明白亲生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无人可以替代的!你需要给自己做好身份定位,千万不要企图去“代替”他的爸爸或妈妈的位置。即使你的伴侣希望你来“弥补家庭位置的空缺”,你也不能贸然“承担责任”,因为你的“篡位”,只会增加孩子用各种方式的拼命抵抗。他会“不由自主”地做一些违背你愿望的事情,如哭闹、搞破坏、不上幼儿园等等,让你失望、难过、叹息。而他看起来会是很无辜的样子,其实连他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这些都发生在“潜意识”层面,这是用“道理”和“逻辑”讲不通的地方。所以,在你努力地用心去爱他、呵护他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明确地让他知道,你并不想占有他心目中亲生父母的位置,以此来表示你充分尊重他的内心世界。
  同时,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你并不比谁更不值得尊重。你也有自己的人生,你也应该活出自己的精彩来。因此你本来就没有必要“牺牲自己”。实际上,在一个再婚家庭里面,继父母是否具有独立的人格,对于你能否在这个新家里面拥有真正的地位关系甚大。作为继父母,除了为家庭提供必要的经济来源以外,更重要的是你能否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孩子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否则,这个家就不可能是一个完整的家!
  对待亲身的孩子,可以“顺其自然”。
  如果你是一位妈妈,你可以这样来明确地告诉自己的亲生孩子:我是你的妈妈,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永远是你的妈妈,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因为你的身体里流淌着妈妈的血液,所以你有资格做妈妈的孩子。你也有爸爸,虽然他现在没有和你在一起,但是他依然是你的爸爸,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这些。
  当孩子听了你这番话,他也放心了,感到安全了,他发现原来没有人能夺走妈妈,所以就不需要花心思来“捍卫”了。同时他发现原来他也没有失去爸爸,他的原生家庭并没有被破坏,他依然是一个有资格有身份的孩子,依然可以拥有成功快乐的人生。在行动上,你可以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眼神,拍拍他的脑袋,给他一个鼓励,拥抱他一下,来表达你的关心与爱护。这些在孩子心里是完全可以感受到的,他会从心里感受到甜蜜,感受到安全。
  当你真正地跳出来,不再执着于“角色”扮演之后,你会发现,在这个家庭里面,每个人都有了明确的身份和定位,大家都互相尊重对方的界限。而由于你尊重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也必然会给你尊重与爱戴。你也会非常的轻松,不需要再花精力去平衡关系。买东西也没有必要一定两样,你觉得谁更加需要就给他。
  一切都“顺应自然”,一家人才会更其乐融融,和谐美满。
其他文献
很多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关于机器人的梦想。这个夏天,就让我们和孩子一起,亲手制作一个活泼好动的机器人,让孩子和他的机器人朋友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夏天吧。  准备材料  彩色卡纸、双面胶、剪刀、细绳、小棍、活动眼睛。  制作步骤  1)用蓝色卡纸制作1个大纸筒,作为身体。制作6个小纸筒作为胳膊、腿部和脚部。用红色卡纸制作1个圆筒作为头部。做2个小纸筒作为手部。  2)把活动眼睛贴在头部,然后用红色卡纸剪出
期刊
晚上,儿子在听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忽然对我说:“爸爸,白雪公主是干什么的?”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儿子又解释:“就像爸爸是带我出去玩的,妈妈是在家做饭的,那白雪公主是干什么的?”我笑了:“白雪公主是公主啊,不用干活的。”可儿子还不死心,接着问:“她后来不是不在王宫里了吗,不在王宫就不是公主了,那她是干什么的?”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想过,白雪公主要是有一天流落民间,她该依靠什么生活下去。  我又陪着儿子
期刊
在澳大利亚某城市一个普通的公园里,小孩子玩滑板,被长椅绊住摔倒了,孩子腿上破皮了,但站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一下长椅有没有被撞坏。如果是被撞坏了,孩子会带着腿伤找到公园管理处主动缴罚款。  难道是澳大利亚人天生这么自觉和善良吗?带着一个大问号,我拜访了几个当地家庭。 我走访的那几个家庭,每个家庭给我留下的印象都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是管束与被管束的关系,家庭氛围很是轻松民主,但是孩子却并没有恣意妄为,
期刊
我和老公是2012年经同事介绍认识的,和老公认识之前,我就了解到他有一对双胞胎男孩,他妻子在孩子不到两岁的时候就因乳腺癌去世了。他在爱人去世以后整日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基本上是奶奶带大的。2013年初我和他走进婚姻的殿堂,把孩子从奶奶家接过来以后,从没做过母亲的我成为了两个5岁男孩的继母。  其实做一个继母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艰难和可怕,但继母到底怎么做,才能被孩子和整个家庭接受?这是每个再
期刊
当前,有不少妈妈放弃自己的工作和发展,做起了全职妈妈。她们大都感叹,自己每天不是忙着接送孩子上学,陪孩子上特长班,就是忙着打理孩子的日常生活,一切都是围着孩子转,为此牺牲了自己的爱好、事业,“孩奴”成了自身的代名词。  其实,我们需要给自己一点空间,解放孩子,也解放大人,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与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  家长漫谈  @天天妈:儿子出生后,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孩子小的时候因为没
期刊
甜甜五岁了,是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月前,甜甜的妈妈出国了,她回到爸爸家,我成了甜甜的后妈。  我和先生结婚时间不长,只见过甜甜几次,她叫我阿姨,显得很乖巧的样子。我先生与前妻离婚时曾对甜甜抚养权进行过争夺,最终还是她妈妈获胜了。所以,我一直认为甜甜在我的生活中只会是一个客人,我只需做个好阿姨就够了。  当这个局面突然发生改变时,我有些不知所措,曾经听说过的那些后妈与孩子之间水火不容的故事都浮上脑海
期刊
随着现代社会离婚率的攀升,以继父母为轴心的再婚家庭数量明显提高。多元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一些人过分注重个性张扬,使得再婚家庭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再婚家庭复杂的家庭伦理关系,使得因孩子教育问题产生的矛盾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孩子的身心受到二次伤害,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实践也证明:再婚家庭对儿童的心理、学习成绩、品德行为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倘若幼儿潜意识里的负面情绪不断积累、量变,这样的心灵阴影在成
期刊
男孩就应该“放养”  郭涛的儿子郭子睿又名小石头,因在拍摄《疯狂的石头》时怀上而得名。在当上爸爸之后,向来比较粗线条老爷们的郭涛觉得男孩就应该放养,“我的教育方式是比较自由宽松、任其兴趣发展的。”郭涛身边的朋友都知道郭涛在陪孩子的时候非常有耐心,除非“小石头”表现特别顽劣”。比如有一次因为“小石头很不尊重外婆,曾被郭涛打过一顿。”郭涛好友透露,郭涛之所以答应参加湖南卫视新节目《爸爸去哪儿》,肯定也
期刊
上周日,俊俊去参加象棋比赛时带上了自己的卡片,说比赛的间隙要跟小朋友玩。中午吃完饭,几个小伙伴逮着机会玩了一会儿卡片,可是回来的路上,俊俊突然发现他的卡片不见了。  这些卡片是这段时间俊俊最宝贝的玩具,他急得“哇”地大哭起来,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不止。  我心里既心疼也窝火:自己弄丢了卡片,还好意思哭?这个念头在我心里一闪而过,我憋着一口气,沉默地看着他哭,一句话也没说。我知道我得先处理好自己的
期刊
【案例】  一天,妈妈带5岁的昕昕去一家书店看书。书店很安静,有不少人在看书。妈妈让他在旁边呆着,可是他跑开了,拿起一个玩具枪,远远地大嚷:“妈妈,买这个。”妈妈摇摇头,他大叫:“就买这个,我非要。”妈妈说道:“放下,不许动。”谁知他在书店里乱跑,大嚷:“你逮不住我,我就不给。”书店里其他顾客皱起眉头,书店老板也颇为不满地说道:“你也管管孩子吧。”妈妈回道:“作为一个大人,你干嘛和孩子过意不去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