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监测结果分析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bowen25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闵行区婴幼儿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 HRV)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13年6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期间,在闵行区婴幼儿HRV腹泻监测点医院采集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并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

结果

共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标本797份,HRV检出率为15.31%(122/797)。HRV检出季节分布明显,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形成一个高峰,检出率分别为40.0%、46.91%及25.76%,峰顶位于12月份。检出率最高为12~<18月龄组,为24.32%(45/185),不同月龄组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79,P=0.001)。以散居婴幼儿为主,占95.08%(116/122);幼托机构婴幼儿占4.92%(6/122)。户籍婴幼儿占22.13%(27/122);非户籍占77.87%(95/122)。临床症状属于中度(Vesikari Scale评分为6~10分)的阳性数占阳性标本总数的59.84%(73/122),28.69%(35/122)属于轻度(Vesikari Scale评分为1~5分),11.48%(14/122)属于重度(Vesikari Scale评分为≥11分),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67,P=0.002)。其中20例行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oral rotaviru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ORV),接种率为16.39%(20/122),2例有2剂次接种史,18例有1剂次接种史。

结论

HRV是引起婴幼儿秋冬季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在散居婴幼儿家长中开展季节性防范工作尤为重要,建议对小于12月龄婴幼儿在HRV感染高峰前做好ORV疫苗接种等防治工作。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回顾性分析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对严重烧伤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8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76例严重烧伤患者,统计其人口学、伤情、治疗情况等资料;监测其入院后72 h内血糖,计算MAGE。(1)根据伤后90 d内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46例和死亡组30例,比较2组患者MAGE水平。(2)根据入院后72 h内MAGE的三分位水平,将患者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人表皮细胞株HaCaT迁移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含体积分数10%FBS的RPMI 1640培养液(简称培养液)常规培养HaCaT细胞。(1)取对数生长期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1、5、50、100、200 nmol/L雷帕霉素组,每组6孔。5个雷帕霉素组细胞分别加入含相应质量浓度雷帕霉素的培养液,对照组细胞加入含二甲基亚砜(DMSO)的培养液。常规培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以及对衣原体特异性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WT(C57BL/6)小鼠和TCRδ-/-小鼠(C57BL/6背景)经鼻腔吸入1×103 IFU的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菌株(Chlamydia muridarum, Cm),建立沙眼衣原体小鼠呼吸道感染模型。酶免疫法检测感染不同时间的小鼠肺组织衣原体生长情况,用衣原体包涵体形成单位(IFU)代表衣原体繁殖;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