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帕霉素对人表皮细胞株HaCaT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rucaiho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对人表皮细胞株HaCaT迁移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分子机制。

方法

采用含体积分数10%FBS的RPMI 1640培养液(简称培养液)常规培养HaCaT细胞。(1)取对数生长期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1、5、50、100、200 nmol/L雷帕霉素组,每组6孔。5个雷帕霉素组细胞分别加入含相应质量浓度雷帕霉素的培养液,对照组细胞加入含二甲基亚砜(DMSO)的培养液。常规培养4 h后,采用酶标仪检测细胞增殖活性(以吸光度值表示)。(2)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同实验(1)分组培养,每组1孔。常规培养4 h后,在活细胞工作站下观察各组细胞3 h内运动范围,计算细胞曲线运动速度,筛选雷帕霉素适宜实验浓度。(3)取对数生长期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雷帕霉素组和对照组,每组1孔。雷帕霉素组细胞加入含50 nmol/L雷帕霉素的培养液,对照组细胞加入含DMSO的培养液。常规培养4 h后行划痕实验,观察划痕后0(即刻)、5、10、15 h的划痕面积并计算后3个时相点的细胞迁移率。(4)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同实验(3)分组培养,每组1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黏着斑激酶(FAK)活性(以磷酸化FAK与FAK灰度值比值表示)。上述实验重复3次或5次。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t检验。

结果

(1)对照组及1、5、50、100、200 nmol/L雷帕霉素组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1.22±0.28、1.29±0.38、1.12±0.27、1.20±0.29、1.15±0.30、1.39±0.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12,P=0.068)。(2)1、5 nmol/L雷帕霉素组细胞的运动范围与对照组接近,其余3个雷帕霉素组细胞的运动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细胞曲线运动速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25,P=0.004)。1、5 nmol/L雷帕霉素组细胞曲线运动速度分别为(0.8±0.4)、(0.8±0.8)μm/min,与对照组[(0.9±0.5)μm/min]相近(P值均大于0.05);50、100、200 nmol/L雷帕霉素组细胞曲线运动速度分别为(0.7±0.5)、(0.7±0.4)、(0.7±0.4)μm/min,明显慢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选择50 nmol/L雷帕霉素用于后续实验。(3)划痕后0、5 h,雷帕霉素组细胞划痕面积与对照组相近;划痕后10、15 h,雷帕霉素组细胞划痕面积较对照组大。划痕后5 h,对照组及雷帕霉素组的细胞迁移率分别为(17.5±2.6)%、(15.8±3.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1,P>0.05)。雷帕霉素组划痕后10、15 h的细胞迁移率分别为(42.5±4.0)%、(71.3±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9±6.7)%、(88.0±7.7)%,t值分别为2.732、6.746,P值均小于0.01。(4)雷帕霉素组细胞FAK活性为0.16±0.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46±0.14,t=4.967, P<0.01。

结论

在HaCaT细胞中,FAK信号通路对雷帕霉素敏感,FAK活性下降可能参与介导雷帕霉素对HaCaT细胞迁移的抑制效应。

其他文献
目的定量评估一体化创伤救治体系对危重创伤患者救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笔者单位创伤中心创伤数据库中提取并统计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危重创伤患者以下数据:性别、年龄;入院后基本情况,包括收缩压、舒张压、腋温、心率、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首日尿量;入院后首次生理生化检测指标值,包括pH值、剩余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回顾性分析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对严重烧伤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8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76例严重烧伤患者,统计其人口学、伤情、治疗情况等资料;监测其入院后72 h内血糖,计算MAGE。(1)根据伤后90 d内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46例和死亡组30例,比较2组患者MAGE水平。(2)根据入院后72 h内MAGE的三分位水平,将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