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凤凰古城老戏台上的几副对联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l1987310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凤凰,作为近代一度统辖“大湘西”二十余州、县(厅)的一个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本土巫傩文化,与从外地迁入的军人和江西商民带来的文化,在这里碰撞和融合,演绎成了多民族包容的多元文化,而其中戏曲文化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傩堂戏、阳戏、文武茶灯、京剧、辰河高腔、木脑壳戏、汉戏等多种戏曲剧种在这里上演。很多集镇甚至村寨,都有业余戏班,他们经常受邀穿梭在乡村,为当地老百姓带去笑声和泪水。凤凰县几个势力强大的家族,纷纷建起了家族祠堂。古城里至今还保留着田家祠堂、陈家祠堂(即朝阳宫)、杨家祠堂等。这些都是当时会族祭祀、议事和演戏娱乐的地方,而万寿宫则是从江西籍迁入的商人议事会馆。这几个堂馆,都修建有戏台和看台,戏台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所以这些戏台设计建设者们,总想淋漓尽致地展示各自的文化特色,除了上演剧目追求“高大上”之外,就连戏台两侧的柱子上,都要篆刻对联,以展示自己的文化底蕴。虽然田家祠堂是凤凰古城中最大的祠堂,但因为文革等多种原因,现在虽有戏台正殿,却不见了楹联。只有陈家祠堂、杨家祠堂、万寿宫至今还保存着三副对联(其作者已不可考)。笔者在此将之列举出来,并作疏浅分析,谈点个人见解,不对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首看陈家祠堂(朝阳宫)戏台的楹联。上联是“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下联是“千秋人物,有贤有愚有神仙”,横批是“观古鉴今”。先说内容:上联写舞台,意思说舞台虽小,但可以演绎的故事却可小可大,暗合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并采用层递手法,把由“小”到“大”的境界,升华得空灵而圆和,非常巧妙。下联写人物,戏剧人物非常多,有贤达聪明的,有愚蠢可笑的;有貌丑心善的好人,也有貌美心毒坏人;有真实的历史人物,也有虚构的神仙。这也就高度地概括了戏剧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舞台到人物,上下联联系紧密,真不愧为一副好联。再说形式:上联的“数尺地方”为偏正结构,平仄形式是“仄仄仄平”;而下联的“千秋人物”亦为偏正结构,平仄形式是“平平平仄”。无论是结构,还是平仄,都真可谓对仗得天衣无缝。上联的“可家可国可天下”为三个动宾短语合成的并列结构,平仄形式是“仄平仄仄仄平仄”;下联的“有贤有愚有神仙”亦为三个动宾短语合成的并列结构,平仄形式是“仄平仄平仄平平”。这两句结构上是工对,但从平仄方面分析它只能算是宽对,不符合工对的苛求。虽然对联没有格律诗那样严格的平仄要求,虽然能把一副戏台楹联写到这般程度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但笔者认为倘能让上下联的这几个字句平仄相反就更加完美了。如果能把下联的后半句改成“有佞有忠有神仙”,意思、结构基本不变,但平仄形式是“仄仄仄平仄平平”,与上联的平仄更加相协了。
  次看杨家祠堂戏台的楹联。上联是“想当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下联是“看今朝,这般光景或然有之”,横批是“合族同鉴”。从容上看,上下联都是写剧情的,上联设问,下联作答,首尾圆和,浑然一体。它激发了观众对剧情虚实和社会现实真假的深思,闪烁着哲理的光辉。从形式上看,上联的“想当年”对下联的“看今朝”,是动宾结构相对,完全对仗;而上联的“那段情由未必如此”对下联的“这般光景或然有之”,也是偏正短语加偏正短语构成主谓结构,也完全对仗,不可挑剔。但如果从平仄方面分析,就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了:上联的“想当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的平仄格式为“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而下联的“看今朝,这般光景或然有之”的平仄格式为“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格律诗虽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但作为对联而言,短语或短句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还是应该上下联相反,才更值得玩味。这副上联的“想当年”和下联的“看今朝”,都完全相同,都是“仄平平”,不符合对联“平仄相协”的基本规矩。倘能把“看今朝”改成“观今日”,它的平仄格式为“平仄平”,姑且可以和上联的“想当年”(“仄平平”)相对了。不可忽视的是,篆刻这副楹联的作者,居然把下联的首字“看”写成本人初次看到这个生僻字也不认识,后来请教大方之家,才确定它是“看”字的异体。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力和为难普通群众阅读的心迹,可见一斑矣!
  三看万寿宫戏台的楹联。上联是“鞭扬袖甩,两三步遍行天下”,下联是“将入相出,五六人演绎春秋”,横批是“文经武纬”。先分析内容:上下联都是写演员丰富的动作扮相,“鞭扬袖甩”栩栩如生地写出演员动作神韵,而“将入相出”既指演员扮相之丰富,也是儒家思想激励古代士大夫们人生追求的至高境界。“两三步遍行天下”和“五六人演绎春秋”,都是运用对比手法,多少对举、虚实相生,把戏剧舞台的无限魅力自然而巧妙地表达出来了。同时,上联中的“遍行天下”对下联中的“演绎春秋”,也是非常精妙,因为“天下”属于空间范畴,而“春秋”既可以指时间范畴,还可以代称历史甚至典籍,含义非常丰富,任凭读者发挥他們无穷无尽的想象,生动形象地赞美了戏剧的无穷魅力。可以说,这几个短句充分表现了对联(格律诗)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但上下联整体都是写演员动作神韵的,在构思立意方面还是嫌狭窄了些。再看其形式方面的特点:上联的“鞭扬袖甩”对下联的“将入相出”,结构上都是主谓结构加主谓结构合成的并列短语相对;下联的“两三步遍行天下”对下联的“五六人演绎春秋”,也都是偏正短语加动宾短语,可谓对得非常工整。从平仄格式上看,上联“鞭扬袖甩,两三步遍行天下”,为“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下联“将入相出,五六人演绎春秋”为“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由此看来,从平仄上看,这副对联还是有些瑕疵的,因为“将入相出”四字短语,全部为仄声字了,不能与上联“鞭扬袖甩的“平平仄仄”相对,不符合“平仄相协”的基本要求。但因笔者学识,尚提不出更好的修改建议,等待方家赐教。
  以上根据自己一孔之见,从内容和形式(结构和平仄)两个主要方面,疏浅地品析了凤凰古城三个古戏台旁的三副楹联。从内容上看,它们都堪称好联无愧,但若从古音平仄方面抑扬顿挫来分析,都还有可以不断改进之处。如果为了更加完美地追求更高层次的意境,在确保意思表达准确无误的前提条件下,更高标准地选用词语,达到“美词达意”的境界,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文献
摘要:大脑审美的品质,无非是寻找适合自己的东西,看到一个东西,大脑会根据这个东西的大概外表,和以往见过的东西对比。而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审美。并且会很快欣赏新的事物,并且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审美观。而不同的认知会造成不同的审美观念,不知道马云这个人的人看到马云会觉得很丑,但是把马云叔叔当做偶像的人就是另一种看法了,可能会觉得其实也不那么难看,甚至是好看。而通过审美可以大致看出一个人的需求和认知,审美就是
期刊
老虎自从上次被狐狸骗了之后,一直怀恨在心,暗暗下定决心:再见到狐狸,一定要把它吃掉。  这一天,饥饿的老虎又来到森林里寻找食物。它发现狐狸也在这儿寻找食物。老虎可高兴坏了,一下子扑过去把狐狸按在地上说:“这回看你往哪儿跑?看我不吃掉你!”说着,就张开了大嘴。狐狸急忙向后一闪,大声说:“可惜了一只大肥羊。”老虎停住嘴,疑惑的说:“你又耍什么花招?”狐狸装做很委屈的样子对老虎说:“尊敬的虎大王,刚刚我
期刊
摘要:为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需求,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早已成为社会的必修之课,这便表示,存在智障问题的孩子需要接受符合自身特点的智力开发,如此便要求培智教师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充分迎合他们的学习需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贡献力量。我从多年的培智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关于有效提升智障学生算数能力的教学策略,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展开阐述。  关键词:智力开发;教学策略;特殊需求;量力施教  为了满足国民
期刊
《白杨礼赞》选自2017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的第14篇课文。本单元选入了五篇散文,写人记事散文典范的朱自清的《背影》,典型的托物言志散文《白杨礼赞》,两篇精短的议论性散文《永久的生命》《我為什么而活着》,写景抒情散文《昆明的雨》。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白杨礼赞》的创作背景,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2.体会文章把握抒情主线
期刊
摘要:生本教育是由著名教育家郭思乐所创立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方式,这是一种为了激发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同样也是一种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以生为本”已成为诸多教育职业者所追寻的教学方向,生本教育以学生发展需要为基础的教学观念,为教师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策略、设置教学内容等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探寻了生本教育核心观念的理论来源,指出了实施生本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发挥生本教育价值的
期刊
摘要:个体心理是社会群体中形成的个人心理表征,是对群体心理的一种侧面反应。研究个体心理的案例,有助于帮助我们从社会最小的单位,观察到社会整体的变迁,以点带面地收获一些有益启迪。  关键词:当代社会:个体心理:群体心理  人类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智慧动物。在社会中,个体与群体相互影响,形成了社会的多元化形态。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作为一个个体存在于社会之中,受到社会群体的影响,从而又反作用于社会的发展。
期刊
【人物一行当】  董泰:青衣(40多岁)  许世光:花脸(40多岁)  李伯轩:老生(50多岁)  密师母:花衫(30多岁)外国人  田大娘:老旦(40多岁)  许振邦:娃娃生(10多岁)  管家:老生(60多岁)  宾客甲  宾客乙  【剧本梗概】  1886年,烟台开埠25年,烟台基督教长老会会长、商会会长李伯轩的老母亲过寿诞,他在家中大摆宴席宴请四方宾客,不想多年好友法国传教士密师母到访,请
期刊
摘要:文学文体传达人的精神性需求,它与人类的心灵生活密切关联,具有鲜明的审美性特征。教师在讲授文学文体的阅读与写作时,可以依次讨论诗歌、小说、散文以及戏剧的阅读与写作。必须深入了解文学文体的特点,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切实把握文学文体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  关键词:文学文体;阅读;写作  文学文体与新闻文体、公务文体、学术文体、实用文体有明显的区分,前者传达的是人的精神性需求,而后者传达的是人
期刊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取他十部长篇小说,三部短篇的首字作副对联。其中最显眼的便是一个“侠”字。  “侠”之一字,对于中国人有着深刻的意义。聂政燕轲,渐离击缶,公孙舞剑.....,侠的形象,于中国文化中从不少见。较之古龙笔下浪子式的人物,金先生塑造的形象,更接近人们对侠的认识与期待。  其实对“侠”的思考,也是对人性,对正义,对是非的思考。  少年的想象中,当侠一定要当大侠,身
期刊
摘要:汉武帝时期,西汉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深入剖析了先秦和汉代儒学、西汉初年政治,从儒家思想自身和西汉统治者的想法两方面探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原因。  关键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汉武帝  一、引言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概念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