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体的阅读与写作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DER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学文体传达人的精神性需求,它与人类的心灵生活密切关联,具有鲜明的审美性特征。教师在讲授文学文体的阅读与写作时,可以依次讨论诗歌、小说、散文以及戏剧的阅读与写作。必须深入了解文学文体的特点,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切实把握文学文体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
  关键词:文学文体;阅读;写作
  文学文体与新闻文体、公务文体、学术文体、实用文体有明显的区分,前者传达的是人的精神性需求,而后者传达的是人的工具性需求。文学是人类对自身境遇、命运和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它与人类的心灵生活密切关联,具有鲜明的审美性特征。大体而言,学生在日常阅读中,接触文学文体的机会比较多,因而对这种文体相对比较熟悉。不过,不少学生的阅读行为只是一种消遣休闲的方式,他们的阅读内容往往局限于言情、玄幻、穿越类的小说和小女人散文,阅读纸质图书较少,阅读电子读物较多,阅读技巧和写作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在实施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得到启发、有所收获。
  就教学内容来说,文学文体的阅读与写作包括了诗歌的阅读与写作、小说的阅读与写作、散文的阅读与写作以及戏剧的阅读与写作。
  诗歌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歌谣。它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或者是直抒胸臆,或者是借物咏怀,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诗人真情实感的抒发;二是具有鲜明的音乐性,优秀的诗歌作品,在语言形式上总是表现出内在节奏与外在韵律的完美结合;其三是具有意境之美,意象的有机结合形成诗歌特有的艺术境界。阅读诗歌时,有几点要特别注意。一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避免就事论事,就诗论诗,这样才能对作品有全面、深入的理解。二要反复品读。诗歌作品往往不是很好懂,有些晦涩的、微妙的、复杂的、丰富的意涵和情感需要读者反复体味,才可以懂得深透。三要调用阅读经验。诗歌的阅读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古典诗词,没有阅读经验或者阅读经验较少的人读起来,往往所获甚少,甚至无从下手,因此读者读诗时应该尽可能调用自己的阅读经验,并不断积累阅读经验。四要发挥联想与想象。诗歌本来就是联想与想象的产物,如果只求弄懂字句的表面意思,而不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就不能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也难以得到真正的审美愉悦。五要把握诗歌主旨。要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来把握诗歌的主旨,并在这个基础上,分析作品的表现技巧和艺术风格。谈到诗歌的写作,则至少要强调这么几点:一是情感要真挚,二是想象要奇妙,三是形象要突出,四是修辞要讲究。
  小说是很多学生日常阅读的主要对象。一般地说,小说具有明显的叙事性,它要通过故事情节的描述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艺术形象,反映或表现人类生活。因此,小说的主要特点就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安排以及生活环境的描写这三个方面。相应地,阅读小说时,也可在这些方面多加留意。写小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由于小说往往篇幅较长,人物形象较多,故事发展不太好把握,加之青年学生的生活积累有限,阅历不深,对社会人生的体悟还不丰富,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对写小说这个事情望而生畏。写小说肯定是要有一些积淀、一些准备的。比如,要读过许多作品,要有较好的文字功底,要有较厚实的生活积累,要有较深刻的人生体验等等。除了一般性地谈一谈小说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如选择题材的问题、安排情节的问题等等之外,教师还可以从一些作家的经验之谈中提炼一些东西,供学生学习讨论。比如,莫言的《从身边的生活经验入手》一文中结合自己的《透明的红萝卜》《酒国》《红高粱》《檀香刑》《生死疲劳》等作品,谈到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安排、小说的叙事结构等问题,文章很有意思,很有启发意义,是很好的学习材料。
  散文这个概念有点复杂,我们所说的散文,是指文艺性的散文,它或以记叙为主,或以抒情为主,或以议论为主,是一种写法灵活、情文并茂的文学体裁。其特点一是取材广泛,宇宙之大,芥豆之微,山川河岳,花鸟虫鱼,国计民生,内心独白,都在散文取材范围之内;二是小中见大,可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散文往往从小处入手,却能写出世界人生的大道理;三是个性突出,散文的内容讲究真切、亲切,要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其文字有韵味、见性情;四是形散神聚,也就是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取材不受限制,看起来比较散漫自由,但又有内在的情感或思路贯串全文。在了解散文的特点之后,探讨散文的阅读方法就显得顺理成章。首先,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其次,要看清文章脉络,抓住文章的中心线索;再次,要注意文章的构思、材料的选择与处理,并领悟文章主旨;最后从文章的意境之美与语言之美中得到审美的愉悦。散文的写作技巧,要从选材、立意、构思、谋篇布局、创造意境、语言运用等角度来讲解。需要指出的是,要把写作技巧的讲解和散文佳作的赏析结合起来,力避空洞枯燥,才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跟散文一样,戏剧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讲散文时,我们取其狭义;讲戏剧时,则要取其广义。广义的戏剧是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戏剧指的是为舞台表演而写的脚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剧本。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戏剧一方面具有一般文学作品的特点,比如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形象,有完整的结构,要反映或表现人类生活,另一方面,它既然是为舞台表演而创作的,就必须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必须能适应舞台表演的需要。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戏剧分为不同的类型。人们常说的多幕剧、独幕剧是按照容量大小而分的,所谓话剧、戏曲、歌剧、舞剧,是按照表现形式而分的,还有悲剧、喜剧和正剧,是按照戏剧冲突的不同性质而分的,当然,也可以按照题材的不同来划分。戏剧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戏剧作品中的任务性格鲜明,这与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有一些区别。小说可以从容地全面地刻画人物,戏剧则要在限定的篇幅中凸显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戏剧的特点之二是有紧张的戏剧冲突。戏剧的人物形象塑造,必须通过引人入胜的矛盾冲突来实现,没有冲突则没戏可看。在凸显人物性格的同时,戏剧冲突还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戏剧的第三个特点是具备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的语言风格。戏剧的语言要符合塑造特定人物的需要,要顾及舞台表演的实际效果,因而必须富于表现力、富有行动性。戏剧的第四个特点是具有舞台表演的集中性。戏剧文学不能像小说那样细致全面地反映生活,无论篇幅是长还是短、人物是多还是少,戏剧都必须是集中的、浓缩的。教师应结合戏剧的特点来谈戏剧的阅读方法,强调“三看”:一看戏剧冲突,二看人物性格,三看戏剧语言。掌握了戏剧的特点,也就为戏剧的写作打下了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戏剧的写作必须考虑舞台演出的实际效果,因此,在为学生讲解戏剧写作的技巧时,要帮助学生了解舞台知识和剧本格式。
  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上,还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针对许多学生不读纸质书或很少读纸质书而爱读电子书的情况,教师要适时地谈一谈读纸质书的好处,比较一下读纸质书与读电子书的区别,让学生知道纸质书更适合深度阅读;又如,针对学生爱读武侠言情类小说和生活实用类书籍的特点,教师要正确引导學生多读经典作品、多读原典。可以说,教师具备较强的通识教育意识,是上好阅读与写作这门课程的重要保证。
其他文献
大新位于新邵县至冷水江市的交通要道上,这里山高水急,旅游资源丰富。资水自南至北从中切割,把美丽的大新镇分为东西两半,俗有“小三峡”之称。境内筱溪水电站、释印寺、岣嶁门、白水峡谷等地风光旖旎、景色秀美。我在这美丽的山区工作已有十二年,曾多少次,我都想和同学们融入到这如诗如画的山水中去。恰逢今年我任教的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主题是倾吐心声,学生对于《白杨礼赞》、《囚绿记》等作品中象征手法的学习
期刊
摘要:关于音乐教学中的红色教育,红色歌曲是其中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研究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利用红色歌曲对学生实施红色教育。  关键词:小学;音乐;红色教育  优美的音乐给人们带来艺术的熏陶,同时,作为一种承载文化、传播文化的媒体,音乐在许多学科的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红色歌曲承载着一代革命人的血泪史、承载着不朽的民族精神,其在音乐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德育作用。下面分析如何利用“红歌”对小学生实施红色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必须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既要做到由点及面的工作,更要得到质的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下面谈点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朗读指导的粗浅体会。  关键词:朗读教学:多媒
期刊
摘要:大脑审美的品质,无非是寻找适合自己的东西,看到一个东西,大脑会根据这个东西的大概外表,和以往见过的东西对比。而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审美。并且会很快欣赏新的事物,并且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审美观。而不同的认知会造成不同的审美观念,不知道马云这个人的人看到马云会觉得很丑,但是把马云叔叔当做偶像的人就是另一种看法了,可能会觉得其实也不那么难看,甚至是好看。而通过审美可以大致看出一个人的需求和认知,审美就是
期刊
老虎自从上次被狐狸骗了之后,一直怀恨在心,暗暗下定决心:再见到狐狸,一定要把它吃掉。  这一天,饥饿的老虎又来到森林里寻找食物。它发现狐狸也在这儿寻找食物。老虎可高兴坏了,一下子扑过去把狐狸按在地上说:“这回看你往哪儿跑?看我不吃掉你!”说着,就张开了大嘴。狐狸急忙向后一闪,大声说:“可惜了一只大肥羊。”老虎停住嘴,疑惑的说:“你又耍什么花招?”狐狸装做很委屈的样子对老虎说:“尊敬的虎大王,刚刚我
期刊
摘要:为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需求,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早已成为社会的必修之课,这便表示,存在智障问题的孩子需要接受符合自身特点的智力开发,如此便要求培智教师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充分迎合他们的学习需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贡献力量。我从多年的培智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关于有效提升智障学生算数能力的教学策略,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展开阐述。  关键词:智力开发;教学策略;特殊需求;量力施教  为了满足国民
期刊
《白杨礼赞》选自2017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的第14篇课文。本单元选入了五篇散文,写人记事散文典范的朱自清的《背影》,典型的托物言志散文《白杨礼赞》,两篇精短的议论性散文《永久的生命》《我為什么而活着》,写景抒情散文《昆明的雨》。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白杨礼赞》的创作背景,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2.体会文章把握抒情主线
期刊
摘要:生本教育是由著名教育家郭思乐所创立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方式,这是一种为了激发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同样也是一种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以生为本”已成为诸多教育职业者所追寻的教学方向,生本教育以学生发展需要为基础的教学观念,为教师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策略、设置教学内容等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探寻了生本教育核心观念的理论来源,指出了实施生本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发挥生本教育价值的
期刊
摘要:个体心理是社会群体中形成的个人心理表征,是对群体心理的一种侧面反应。研究个体心理的案例,有助于帮助我们从社会最小的单位,观察到社会整体的变迁,以点带面地收获一些有益启迪。  关键词:当代社会:个体心理:群体心理  人类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智慧动物。在社会中,个体与群体相互影响,形成了社会的多元化形态。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作为一个个体存在于社会之中,受到社会群体的影响,从而又反作用于社会的发展。
期刊
【人物一行当】  董泰:青衣(40多岁)  许世光:花脸(40多岁)  李伯轩:老生(50多岁)  密师母:花衫(30多岁)外国人  田大娘:老旦(40多岁)  许振邦:娃娃生(10多岁)  管家:老生(60多岁)  宾客甲  宾客乙  【剧本梗概】  1886年,烟台开埠25年,烟台基督教长老会会长、商会会长李伯轩的老母亲过寿诞,他在家中大摆宴席宴请四方宾客,不想多年好友法国传教士密师母到访,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