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热传递

来源 :初中生学习·七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chi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器材:
  宽2cm、长20cm的铁片、铝片、铜片各l片或直径0.8cm~lcm、长20cm的铁杆、铝杆、铜杆各一根
  宽2cm、长20cm的玻璃片1片
  宽2cm、长20cm的小木条1根
  吸水性较好又有韧性且不太厚的棉纸1张
  氯化钴5g~10g(一般的化学实验室有)
  酒精灯一盏
  200mL烧杯一个,装l/4杯水
  实验过程:
  将氯化钴溶解在烧杯中,水溶液呈粉红色;把棉纸裁成2cm宽的长条,蘸上氯化钴的水溶液后分别贴到铁片、铝片、铜片、玻璃片和木条上。
  (1)把贴了湿棉纸的铁片中间或一端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烧,如图1所示,即可看到粉红色的棉纸条从靠近热源处向两端或另一端逐渐变成蓝色,生动形象地显示出热沿着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低的部分。
  (2)若我们将贴有湿棉纸的铝片或铜片放到铁片上面,与铁片接触,这时铝片或铜片上的棉纸也会由红变蓝,这说明热由铁片传递到了铝片或铜片上,这又形象地反映了热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3)将贴了湿棉纸的铝片、铜片、玻璃片和木条分别放到酒精灯上加热,发现它们变色的快慢各不相同,这说明了不同的物质热传递的性能不同。
  (4)如果我们将贴了湿棉纸的铁片或铝片扭成不同的形状,再放到火焰上烧,我们会发现,热也会沿着物体不同的形状传递。这能很好地说明:热的传递既不是沿直线也不是沿曲线,而是沿着物体传递的,没有物质,热是不能传递的,即在真空中不能传递热,只能靠辐射。
  实验原理:
  这个实验利用了氯化钴失去水分时颜色发生变化的性质。氯化钴(CoCl2)在干燥的空气中只含有两个结晶水(CoC12·2H2O),颜色是蓝色的,湿时变成含有6个结晶水(CoC12·6H2O),颜色变成了粉红色。铁片或铝片传递过去的热将湿棉纸上氯化钴溶液中的水份蒸发掉,故其颜色由粉红色变成蓝色。
  实验优点:实验材料易得,制作简单,演示效果明显、直观。
  注意:棉纸在氯化钴溶液中浸湿后,要让水沥去一些,不要使其含水太多,含水太多不仅不好贴到金属片上,而且演示时间长,效果也不好。
  在把铁片放到酒精灯上烧时,最好不要用手直接拿着,若实验时间较长就会烫手,用传热性能差的纸或其他物体包住铁片的一端再拿着,更加安全。
  玻璃片和木条放在火焰上时不要烧得时间过长,玻璃片温度过高可能炸裂或软化,木条烧久了会燃烧,既不安全也影响实验效果。
其他文献
学习古文,大部分学生觉得古文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语言精华的积淀,是古人文化底蕴的见证。在改革开放和现化文明的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古文以其独有的魅力焕发着青春和光华,因此对于初中生而言,应该注重其学习兴趣的培养。  然而,古文毕竟不如现代文,难度高,内容深奥,学生阅读能力低,这种高低不一的“门槛”,使学生在跨越上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无以适从。其次,背诵任务太重,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引发学生的反感
近日我县组织了一次全县班主任综合素质大赛,其中的一项内容是上一节主题班会。我作为一名评委,有幸观摩了全部比赛,深有感触。从教多年,我深深地认识到,班会是班主任的主战场,是学生与教师交流的重要课堂,也是生生交流的重要平台,加之中小学学生尚处在多元思想冲击的阶段,他们对自身、他人与社会的认识尚未定型,因此一节成功的班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那么上好一节班会课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中国人经商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商业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商业活动中逐渐培育出中国商人“秘而不宣”的经营谋略,归纳起来为“经商十诀”。    一知地取胜,择地生财    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可见地形对作战之重要,为将者不可不察也。经商如作战,商场如战场,经商者如指挥千军万马之将帅,智慧的将帅往往会占据有利的地形,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