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气管切开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探讨

来源 :上海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9683318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气管切开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方法:选择198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是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将其分为观察组(n=77)和对照组(n=121).对比两组临床特征,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肺气肿、呼吸衰竭、入住ICU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气道开放时间、侵入性操作及多人ICU均与ICU气管切开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有关(P<0.05).同时以上有关因素是ICU气管切开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ICU气管切开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诸多.临床应针对相应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此预防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 本论文采用复合酶解法制备酪蛋白抗凝血肽,然后对其进行了分离及抗凝血活性测试.方法 本实验通过比较混合酶解和复合酶解酪蛋白的水解液活性,获得抗凝血活性最高的组合,为“菠萝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复合酶解酪蛋白组.然后选择截留分子量为1 kD和3 kD的超滤膜对抗凝血活性最高的组合进行超滤,实验结果表明截留分子量为1 kD的超滤浓缩液抗凝血活性最高.结果 超滤浓缩液进行抗凝血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兔血︰1 kD浓缩液(V︰V)=6︰4和兔血︰1kD浓缩液(V︰V)=1︰1组合都是48 h
目的 调查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特点和转归,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8年至2019年上报至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12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与年龄、性别、体重、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的相关性.结果 在112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新的和严重的报告数共989例(88.30%),已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损害较严重;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比例与性别、体重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显著相关(P
口服给药形式简单方便,是常规药物治疗的首选途径,然而对于禁食或其他原因不能口服的药物及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直肠给药是一种安全的替代给药方式.直肠黏膜内血管丰富,给药可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避免肝脏首过效应,防止胃酸及酶对药物的破坏作用,减少胃的刺激.但由于缺乏经证实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对给药器械依赖大,以及给药部位特殊可能引起患者不适等,其利用率相对较低.本综述归纳直肠给药特点及优势,探讨影响直肠给药吸收的因素以及介绍常见给药装置的类型、新型直肠给药剂型,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为直肠给药制剂的开发提供理
目的 研究甘蓝强骨片对小鼠单次给药以及对大鼠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单次给予小鼠最大剂量的甘蓝强骨片33.86 g·(kg·d)-1,给药后观察14 d动物的一般临床症状、体重、摄食量、饮水量和剖检进行大体病理学检查.采用大鼠进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研究,80只动物分为甘蓝强骨片22.50、11.25、0.45 g·(kg·d)-1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对照4组,每天灌胃给药,连续30 d,每天观察记录动物反应,每周测定体重及进食量.给药30 d结束后,测定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
“临床药学必须来源于临床,服务于临床.”作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总药师、临床药学学科带头人,吕迁洲教授从一开始就对临床药学有着清晰且深刻的认知,这使得多年来中山医院的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牢牢抓住了临床的需求,也使得中山医院临床药学学科发展“一直在健康的路上”,吕迁洲教授说.
期刊
目的:系统评价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患者的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opus、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结果: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4227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紫杉烷类药物组相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的总的、严重的和≥3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常见不良事件方面,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的神经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紫杉烷类药物
目的:构建一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药学服务模式,以提高疾病控制率.方法:开设“呼吸药学门诊”和“吸入药物指导门诊”,线下重点对初次用药和用药操作方法错误的患者进行药学服务;线上拍摄并推广“吸入药物用药操作方法”科普视频,为患者提供最基础的吸入治疗药学服务;帮助医联体单位培训基层药师,提升他们的药学服务能力.结果:对呼吸药学门诊100例患者情况的分析发现,85.0%的患者有两个或以上药学相关问题待解决,其中涉及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占比较大.对吸入药物指导门诊患者库中2305例哮喘/慢性阻塞性肺
目的:评价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50)和联合治疗组(n=50),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心脏电生理参数、复律占比、临床疗效、房颤转复时间、复律后心率、QT间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心房有效不应期升高幅度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复律占比8 h占比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84.0%vs 64.0%,P<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四妙散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GA)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湿热蕴结证患者32例,分为治疗组17例、对照组15例,另选取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患者12例,设为间歇期对照组,3组患者均予低嘌呤饮食,对照组给予依托考昔、青鹏软膏,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四妙散加减,连续用药7d.间歇期对照组无须药物治疗.治疗组、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以及间歇期对照组检测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MPR)、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的比值(PPR)、纤维蛋白原(
目的:探讨使用药物相关基因型指导的华法林初始给药剂量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根据药物相关基因型计算华法林初始给药剂量,记录随访3个月内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达标的次数、INR在治疗范围内的时间(time in therapeutic range,TTR)和血栓形成、出血事件.结果:共纳入4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完成了3个月的随访.华法林初始给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