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药学服务模式的构建

来源 :上海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xiao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一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药学服务模式,以提高疾病控制率.方法:开设“呼吸药学门诊”和“吸入药物指导门诊”,线下重点对初次用药和用药操作方法错误的患者进行药学服务;线上拍摄并推广“吸入药物用药操作方法”科普视频,为患者提供最基础的吸入治疗药学服务;帮助医联体单位培训基层药师,提升他们的药学服务能力.结果:对呼吸药学门诊100例患者情况的分析发现,85.0%的患者有两个或以上药学相关问题待解决,其中涉及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占比较大.对吸入药物指导门诊患者库中2305例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情况的分析发现,首次使用吸入药物的患者占68.8%,用药操作方法错误或治疗依从性不佳的患者占31.2%.对479例吸入药物指导门诊患者进行吸气峰流速监测发现,在药学服务前,他们的吸气峰流速达标率仅为27.8%;药学服务后,达标率增高至93.1%.结论:药师全面参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药物治疗管理可提高疾病控制水平.
其他文献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表现为记忆、认知障碍并伴随焦虑情绪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淀粉样β蛋白组成的老年斑和tau蛋白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是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的分子病理特征.Tau病理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主要假说之一,成为药物研发者的关注重点.本文就当前以tau蛋白为靶点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进行了分析,在分子、细胞、整体动物以及计算机辅助药物研发水平上总结了临床前实验中常用的研究模型及评价方法,概述不同模型的利弊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口服给药形式简单方便,是常规药物治疗的首选途径,然而对于禁食或其他原因不能口服的药物及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直肠给药是一种安全的替代给药方式.直肠黏膜内血管丰富,给药可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避免肝脏首过效应,防止胃酸及酶对药物的破坏作用,减少胃的刺激.但由于缺乏经证实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对给药器械依赖大,以及给药部位特殊可能引起患者不适等,其利用率相对较低.本综述归纳直肠给药特点及优势,探讨影响直肠给药吸收的因素以及介绍常见给药装置的类型、新型直肠给药剂型,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为直肠给药制剂的开发提供理
目的 研究甘蓝强骨片对小鼠单次给药以及对大鼠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单次给予小鼠最大剂量的甘蓝强骨片33.86 g·(kg·d)-1,给药后观察14 d动物的一般临床症状、体重、摄食量、饮水量和剖检进行大体病理学检查.采用大鼠进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研究,80只动物分为甘蓝强骨片22.50、11.25、0.45 g·(kg·d)-1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溶剂对照4组,每天灌胃给药,连续30 d,每天观察记录动物反应,每周测定体重及进食量.给药30 d结束后,测定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