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程的情感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发展和形成他们的积极情感,做到认知教学目标与情感教学目标的和谐、互动和统一。《学记》中的“亲其师,信其道”,也恰如其分地道出了情感在教学中的功能。一堂课,如果没有师生的情感交流,就似两个齿轮一样,双方没有配合,就不可能快速地转动起来。下面我试从如何营造和运用良好的课堂情感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精心备课,准备情感的酝酿,做一位真正会备课的教师
教材是情感因素的载体,中学英语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资源,为教师开展情感教学提供了各种情感素材和教学活动的平台。备课除了备教材和学生,还要从心理情感维度分析教材,恰如其分地把握语言材料中的情感意义。教师应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仔细品味琢磨,从情感角度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加工和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情感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进入角色,创造和谐课堂,做一位高超的“演员”型教师
教师走进课堂时要面带微笑,亲切自然。这种状态会使学生心情愉悦地准备学好新课,学生的良好情绪被调动起来了也就为随后的情感教学自然而然地打下了基础。
教师要启动真情实感。在情感教学中教师应进入角色,把作者之情化为自己之情,以自己之情点燃学生之情,用自然真实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喜怒哀乐表现出相应的情感,把课讲得形象逼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就会激励和吸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索。例如,我在讲授牛津英语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 (Reading)部分时,我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骄傲地告诉学生,中国经济的腾飞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真可谓一日千里!接着我又引出这样一些话题:和过去相比,我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哪些变化,我们如何去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在我的引导之下,学生们争先恐后、由感而发地说出了家乡巨大变化。最后,我总结到:祖国,正飞速发展着,不断地迈向世界!我们为故乡自豪!我们为祖国骄傲!通过此番的师生情感交流,不但让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单元知识的了解和巩固,又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合理科学地表达情感,做一位学生良师益友型的教师
首先,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等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语言必须亲切和霭、幽默风趣和具有感染力。在教学中多采用些激励性语言,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看到前进的曙光,增强到达彼岸的自信心。譬如,在学生参与和完成某项课堂活动时,一定不要忘记说“Very good/Well done/Excellent”等激励性语言。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说“You are wrong”,而应说“Please think it over”。在学生无法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时,不要生硬地说:“Sit down,please.”或 “Go back to your seat”之类的语言,而应说:“Who can help her/him?”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培养了学生的互助精神,更重要的是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运用表情为配合语言来表达感情。我们教师虽然比不上演员会运用面部表情来表达情感,但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言语中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变化来表达感情。
其次,创设有利的情境表达自己感情。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表达自己和激发学生情感的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下,教师就会有感而发,学生也会引起共鸣。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感情,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渲染教材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只要情境创设恰当,接触到学生情感的“触发点”上,就会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他们的情感想象。比如,我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内容时,我首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解了有关5.12汶川大地震的资料,学生都被那惨烈的场面深深地震撼了,也更为那患难见真情,抗震救灾展人性的场面而骄傲地流下了热泪!通过此种方式的情感交流,进而引出了本单元的话题,也为随后的教学顺利地奠定了基础。
四、学会情感调控,做一位理智、睿智的教师
教师的情感是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中较重要的因素。教师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力求做到:高兴时不得意忘形,悲伤时不垂头丧气;控制无益的激动,调节消极的情绪,始终以饱满的精神,欢快的情绪进行教学。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教师就要先有良好的心境,用饱满的教学热情去感染学生,即使心中有烦恼和不快,只要一进课堂,就要千方百计排除杂念,集中精力,调节情绪,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
教师尤其要注意学会控制烦恼,不要把烦恼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教师是属于伟大的教育事业的,属于学生的,因此,当教师跨入校门走进教室的时候,应该把个人的一切烦恼、忧愁等不良情绪全部留在门外,而以积极的情绪进行教学。
同时,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违纪行为,教师同样要冷静、克制,切忌因为学生顶撞而发火、因学生激怒了自己而随意处罚学生;教师还要克服对“优生”偏爱和对“差生”偏见情绪,对学生应该一视同仁,用真挚热情的态度对待所有学生。教师的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实质。因此,教师要注意情感因素的投入,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工作,给予每个学生恰当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习,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和谐地发展。
一、精心备课,准备情感的酝酿,做一位真正会备课的教师
教材是情感因素的载体,中学英语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资源,为教师开展情感教学提供了各种情感素材和教学活动的平台。备课除了备教材和学生,还要从心理情感维度分析教材,恰如其分地把握语言材料中的情感意义。教师应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仔细品味琢磨,从情感角度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加工和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情感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进入角色,创造和谐课堂,做一位高超的“演员”型教师
教师走进课堂时要面带微笑,亲切自然。这种状态会使学生心情愉悦地准备学好新课,学生的良好情绪被调动起来了也就为随后的情感教学自然而然地打下了基础。
教师要启动真情实感。在情感教学中教师应进入角色,把作者之情化为自己之情,以自己之情点燃学生之情,用自然真实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喜怒哀乐表现出相应的情感,把课讲得形象逼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就会激励和吸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索。例如,我在讲授牛津英语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 (Reading)部分时,我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骄傲地告诉学生,中国经济的腾飞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真可谓一日千里!接着我又引出这样一些话题:和过去相比,我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哪些变化,我们如何去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在我的引导之下,学生们争先恐后、由感而发地说出了家乡巨大变化。最后,我总结到:祖国,正飞速发展着,不断地迈向世界!我们为故乡自豪!我们为祖国骄傲!通过此番的师生情感交流,不但让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单元知识的了解和巩固,又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合理科学地表达情感,做一位学生良师益友型的教师
首先,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等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语言必须亲切和霭、幽默风趣和具有感染力。在教学中多采用些激励性语言,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看到前进的曙光,增强到达彼岸的自信心。譬如,在学生参与和完成某项课堂活动时,一定不要忘记说“Very good/Well done/Excellent”等激励性语言。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说“You are wrong”,而应说“Please think it over”。在学生无法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时,不要生硬地说:“Sit down,please.”或 “Go back to your seat”之类的语言,而应说:“Who can help her/him?”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培养了学生的互助精神,更重要的是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运用表情为配合语言来表达感情。我们教师虽然比不上演员会运用面部表情来表达情感,但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言语中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变化来表达感情。
其次,创设有利的情境表达自己感情。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表达自己和激发学生情感的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下,教师就会有感而发,学生也会引起共鸣。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感情,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渲染教材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只要情境创设恰当,接触到学生情感的“触发点”上,就会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他们的情感想象。比如,我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内容时,我首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解了有关5.12汶川大地震的资料,学生都被那惨烈的场面深深地震撼了,也更为那患难见真情,抗震救灾展人性的场面而骄傲地流下了热泪!通过此种方式的情感交流,进而引出了本单元的话题,也为随后的教学顺利地奠定了基础。
四、学会情感调控,做一位理智、睿智的教师
教师的情感是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中较重要的因素。教师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力求做到:高兴时不得意忘形,悲伤时不垂头丧气;控制无益的激动,调节消极的情绪,始终以饱满的精神,欢快的情绪进行教学。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教师就要先有良好的心境,用饱满的教学热情去感染学生,即使心中有烦恼和不快,只要一进课堂,就要千方百计排除杂念,集中精力,调节情绪,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
教师尤其要注意学会控制烦恼,不要把烦恼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教师是属于伟大的教育事业的,属于学生的,因此,当教师跨入校门走进教室的时候,应该把个人的一切烦恼、忧愁等不良情绪全部留在门外,而以积极的情绪进行教学。
同时,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违纪行为,教师同样要冷静、克制,切忌因为学生顶撞而发火、因学生激怒了自己而随意处罚学生;教师还要克服对“优生”偏爱和对“差生”偏见情绪,对学生应该一视同仁,用真挚热情的态度对待所有学生。教师的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实质。因此,教师要注意情感因素的投入,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工作,给予每个学生恰当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习,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