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形式逻辑视域中荀子正名逻辑的不足及其原因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wl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的正名逻辑思想是对先秦形式逻辑的系统总结。但若以西方形式逻辑为标准来考察,就会发现荀子的正名逻辑存在明显的不足,这种不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以“人”为中心的从社会到自然再到社会的总思路有着深刻的关系。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引导青少年人格走向健全和完善,就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国学者赫尔巴特指出:“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因此,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一定要从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开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自觉地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看作是历史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  学生健全人格的
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部美育的教科书。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原则,既是从学科特点出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历史学科的社会美往往是以历史人物为中心,并且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所显示出来的美。历史教学中的社会美教育常常和德育结合在一起,表现为美德教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是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正确处理远大理想与现实实践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