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方式”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碰撞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xf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学讲方式”在课堂中的操作和落实、师生在学讲计划教学中的心灵碰撞等方面阐述“学讲方式”教学怎样一石激起千层浪,产生有效碰撞的。
  关键词:“学进去、讲出来、教别人”;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8-0040-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8.016
  记得儿子刚上一年级时,有一天说妈妈我也想领着同学读书,我一听到很高兴,觉得儿子有上进心,想表现,是好事!他说老师没选我,看着他难过、失落的的样子,我有点于心不忍,可是怎样才能实现他的这个愿望呢?我便给他讲了毛遂自荐的故事,看着他表情的变化,我想儿子一定知道该怎么做了。果然,第二天放学回来高兴的告诉我说老师也让我领着同学读书了,开心的我又陷入了疑问,我的学生是否开始上学时也是这样,为什么到了高中,学生学习好像是一个旁观者,根本没把自己当做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老师像是演员,学生像是观众一样。究其原因,百思不得其解。课改势在必行,寻找新的教学方式,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2013年底徐州市教育局推行的《“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简称《学讲计划》),它像一股暖暖的春风,让老师看到课改成功的希望,本文就实施“学讲方式”教学过程中依照自身的教学心得分析和阐述在“学讲方式”教学中的几点想法。
  一、“学讲方式”在课堂中的操作和落实
  “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学习金字塔理论中,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其中学生被动听讲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最差;而“教授给他人”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最好。例如在学习高“物质的量浓度”新授课时,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完成自主先学的部分内容如下:
  [自主先学]物质的量浓度
  1. 概念: 。
  2. 符号: 。
  3. 表达式:cB= 。
  4. 常用单位: 。
  学生接受了“学讲方式”的教学形式,却不懂得如何参与,这时,教师不仅要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更需要足够的耐心,等待、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让一步”空间,由学生自主发现、感知,提出问题。我又在教学中设计以下几个问题来检测对物质的量浓度掌握情况:
  [小组讨论]
  1. 1 mol·L-1的NaCl溶液的表示意义 : 。
  2. 判断正误
  (1)将1 mol的NaCl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
  (2)将22.4LHCl溶于水中配成1L溶液,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
  (3)从1L1 mol·L-1NaOH溶液中取出100mL,则这100mL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小组讨论”是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活动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在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基本问题时,教师要做“站在学生后面的”参与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渐从讲台上“走下来”,要“停一步”,在需要帮助和指导的学生课桌旁驻足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点拨,“一对一”教学;不要忙于指出问题、给出答案,要“慢一步”挑明,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留下“讲出来”的“话题”。
  [交流展示]使用物质的量浓度时注意事项(每小组写在小黑板上):
  注意事项
  (1) 体积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且以L为单位。
  (2) 溶质一定要用物质的量来表示。
  (3) 同一种溶液,无论取出多大体积,其各种浓度均不变,但溶质的物质的量会发生变化。
  通过几个常考题目的正误判断来启发学生讨论使用物质的量浓度时注意事项,让学生顺藤摸瓜,有理有据,每一小组将讨论的结果写在小黑板上,小组长在前台展示讨论的结果。教师注意评析并给予肯定、鼓励,在小组研讨的基础上,把共性的问题、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通过互教互议教师指导,进一步加以解决。学生“讲出来”学习成果,一方面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引导其他学生整理学习内容,理清问题解决思路,以学生“学进去”的成就感和“教别人”的表现欲,满足学生认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师生在学讲计划教学中的心灵碰撞
  推进“学讲方式”应用,我们要凝心思课改,潜心磨好课,不要盲目的模仿,要领会其精神和灵魂。例如高三复习离子反应考点:学生根据学案中近几年江苏高考题的练习,归纳总结出判断书写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标准:
  1. 判断方程式是否遵循客观事实。
  2. 化学式拆分的是否正确。
  3. 方程式是否遵循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质量守恒定律等。
  4. 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用量是否正确。
  5. 是否漏了离子反应。
  6. 产物是否与介质环境一致。
  7. 产物的符号是否正确。
  这时全班已经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个小组更是洋洋得意,适时“放”手,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趁热打铁让学生当堂训练学案中新情境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老师在需要帮助和指导的学生课桌旁驻足观察,发现问题,各小组都踊跃发言,完全看不到刚才的羞涩和胆怯,唯恐这次为小组加分的机会被别组抢走,争分夺秒,干脆利索的将自己小组的成果分享给大家,老师将各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概括小结情境方程式书写的规律。
  (1)非氧化还原反应类:组成物质的各元素在反应时发生重组,生成常见物质,一般用观察法即可配平。
  (2)氧化还原反应类: 依据氧化还原的得失电子守恒思想,写出主要反应物和产物,再根据溶液的性质,补上适当的反应物或生成物。一般步骤如下:
  (1)根据题中信息,分析、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先进行主要物质的配平。
  (3)结合溶液的酸碱性补上适当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4)再根据电荷守恒、质量守恒,对其他物质配平。
  再让学生说出其中自己认为较难的地方,来看看其他同学能否帮助释疑,突破这一难点。在“学讲方式”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乐学, 教师由原来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变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协助者。
  “学讲方式”教学改善了课堂教学生态,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趣、活泼,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有成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义,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学讲方式”的精神呈现给我们: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教师的责任是点燃火把,让其熊熊燃烧。
  参考文献
  [1] 徐州市教育局. 关于实施《“学进去 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2013
其他文献
高层次人才是关系民族地方高校能否快速高水平发展的关键.在分析民族地方高校特点和高层次人才构成现状的基础上,从民族地方高校和高层次人才自身出发,分析了民族地方高校人
<正> 在学习我国方志学过程中,有些认识、体会和不成熟的见解,写出,敬请学者、方志学家予以批评指正.一、方志的意义和内容方志即地方志,它是记述全国或一个地区的天文、地理、物产、名胜、古迹、人物、风俗、教育等的情况、特征及其历史沿革的书籍.方志名称由来已久,如早自《周礼》即有“外史掌四方之志”之说,又如左思《吴都赋·注》也提出:“四方物土所记录者”的说法,由此可见,所谓方志就是指各地方生产
文章介绍了一种用于横管式初冷器分段吹扫分离退液的双用的实用工艺。该工艺能够解决现有横管初冷器不能分段吹扫和堵塔严重时欢扫横管式初冷器不能快速降低阻力的问题,其具有
一九八七年,《读书》第五期在首篇位置发表了景戎华同志的文章:《造极赵宋堪称辉煌》,文章副标题是“读近年出版的几部宋史专著有感”。作者综观我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的历史,指出了宋史研究在史学领域中的地位、意义,并着重综评了我国宋史研究的现状。其中,对我校教授漆侠先生做了专门介绍与评价,现将有关部分转录。
摘要: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及自我监控有很大帮助。文章调查并分析了当前初中生化学学习中的问题意识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问题而适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引导方向,根据自己对教学中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作出判断,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产生正面的影响。  关键词:化学学习;问题意识;调查;情境;问题串  文章编号:1008-0546
<正> 列宁的著名短文《谈谈辩证法问题》写于一九一五年,是列宁一年多来研究辩证法问题和反对国际社会的沙文主义的诡辩论的总结。全文共分两大部分,首先论述了作为客观世界
针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在该课程教学内容中引入实例,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开设综合性实验的教学实践,提高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效果,满足了我
摘要:科学本质教育成为基础理科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情况不容乐观,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师是影响科学本质教育的主要因素。加强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本质教育,要依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科学本质教育意义重大,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关键词:科学本质;科学本质教育;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2-0008-03 中图分类号:G632
摘要:新课程人教版化学教材在课后习题中设计了一些联系实际、强调应用、倡导践行的实践性习题。文章围绕高中化学教材中实践性习题的完成,结合教学实际从方案的设计和指导学生两个方面,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关键词:化学; 实践性习题;活动方案;实施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7-0060-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
结合广西田东锦盛化工有限公司2&#215;135 MW烟气脱硫工程的实施情况,文章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方面分析了电石渣浆液替代石灰石脱硫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