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美育的基本特征

来源 :教育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by_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态文明及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美育发展、转型为生态美育,它以生态哲学与整生论美学为理论指导,具有生态性与审美性相统一、一元性与多元性相统一、规范性与自由性相统一、行动与体验相统一、个体性与大众性相统一等特征。生态性与审美性统一耦合而成的生态审美性贯穿于生态美育之始终,引领规范与自由的统一。规范与自由的统一则体现在行动与体验中,并最终和行动与体验一起,落实于个体与大众身上,由此构成的立体化、网络化的生态美育系统,能促进审美主体生态审美素质的养成,推动生态审美世界的生成,最终促成审美人生与审美世界的整生。
其他文献
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五年内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设合格本科院校。要完成转型、实现内涵升本,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须着力解决好七个观念问题,即:发展现、人才观、质量观、特色观、科
本文介绍了陕西平利方言的情态语气词,包括:吵、喱、啦、赦、噢、的、得、啵、的了、的耶、的哆、了哆、去了等,并描写它们的语气表达状态。
解放思想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金钥匙”,在解放思想的实践中要关注“怎么解放”,破解“怎么解放”的难题,从而明确解放思想的立足点、着力点和切人点,掌握解放思想的观
老子哲学对国家建设"道"和人性发展"德"的阐述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内涵,蕴涵着当前国家文化治理的理论逻辑和价值体认。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推动过程中,亟待文化治理者不忘初
群体伦理,作为调节英伦理、群体伦理和个体伦理三者关系的中间环节。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它随着人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对社会群体依赖作用程度的改变而改变。在人的自由
对大学生进行信念教育必须把握信念教育的基本规律,寻求有效的教育方法。必须树立大学生信念教育的新理念、充实大学生信念教育的新内容和营造大学生信念教育的新氛围。只有这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基于"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工作中应用为原则"的思路,在原有的"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职前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体现在对教师的新要求上,主要包括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和综合技能。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职前教育存在着培养模式封闭、课程设置
文章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概述,并根据表现形式分析了成因,最后指出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探讨其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笔者认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所奉行的公平只是"形式上的公平",即使这种"形式上的公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也不可能完全做到。按照马克思的公平观,当今我们消除两极分化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