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ITO靶材第二相的分离和特征对比研究

来源 :稀有金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来自不同氧化铟锡(ITO)靶材生产企业(编号为进口A、进口B、国产A、国产B、自制A、自制B)的靶材为对比试样,通过将各试样粉碎、过筛和王水腐蚀的方法分离并提取出各靶材的腐蚀产物,本文对腐蚀产物的剩余量、显微形貌、物相组成、失氧率等进行了观察和测试,并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表明:进口靶材晶内小颗粒倾向于聚集、合并,表现为以60~90 nm小颗粒聚集而成的200 nm以上的团簇,而其他靶材小颗粒独立性更强;腐蚀后产物为近等轴状的第二相In4Sn3O12或近等轴状与片状的In4Sn3O12和In2SnO5混合体;各靶材试样的腐蚀量均达到了90%左右,进口靶材试样腐蚀后的第二相余量更多,且加热后第二相粉末出现了1.3%~1.5%的增氧,而其他靶材的增氧率均在1%以下;计算发现,进口靶材的Sn和O含量均略低于国产靶材和自制靶材.
其他文献
研究了铝热还原高炉渣中稀土元素在铁水中的直接合金化行为.将高炉渣粉末和金属铝粉混匀后,压制成Φ15 mm的圆柱状块体,在高温管式炉中进行了高炉渣含铝压块自还原实验,利用
采用电磁发射试验研究在电流作用下CuCrZr合金材料表面组织和性能变化.试验以CuCrZr合金作为发射轨道,7075铝合金作为发射电枢.对试验后的CuCrZr合金样品,进行硬度、金相显微
通过激光3D打印技术制备孔隙率为65%的多孔结构纯钛试样,对试样先进行酸蚀作为表面预处理,再利用植酸与饱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进行表面活化改性处理.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