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许多物品,都可以作为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用到的实验器材。运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铸就学生献身科学的使命感,闪耀我们的课堂。
关键词:生活中的物品 小实验 实验器材
为了改善农村学校实验教学条件差的状况。国家进行了巨额投资的“四配套工程”,给农村学校补充了大量的实验器材。现在,不管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都有条件完成课程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了。其实,利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一些物品,也能完成教材中大部分的实验。用生活中的物品作为实验器材来完成的实验,会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拥有亲切感,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源于生活。
一、教材中用到生活中物品的实验一定要做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设计了许多要求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完成的小实验。例如: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引言》中活动“——”动手做一做,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只要取一只圆柱形的透明玻璃杯,在其中装满水,借助于自己的书本,人人都能完成这个实验。教师只要告诉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不断改变书本与玻璃杯间距离和眼睛与玻璃杯间的距离,就会观察几种不同的现象,犹如一个“万花筒”。这些现象是学生以前没有发现的,但确实又是在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身上发生的。究竟生活中还有多少新鲜事物是他们不知道的呀!经过类似的小实验,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未知世界、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
二、一些课堂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用生活中的物品去尝试
实验室中许多实验器材都是从生活中的物品上抽象出来的模型,用它们做实验也都是为了形象地呈现出生活中的普遍存在的物理現象。在课堂上老师利用实验室里的配套器材完成了教材上规定的演示实验后,可以鼓励学生思考,能否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实验器材的原型?找到后自己独立或者跟别人合作,利用生活的原型物品验证一下课堂演示实验的可靠性。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把两个铜半球合起来,抽出球内的空气,需要几个人才能把它们拉开(也可以用课件演示两个大的铜半球需要16(匹马竭尽全力才能拉开的情景);让空气进入球内,—个人毫不费力就可以把它们分开。这个实验用如此壮观的场景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利用大气压工作的物品呢?学生会想到塑料吸盘。把吸盘紧压在墙壁上,排出吸盘与墙壁间的空气,吸盘就能承受很大的外力而不掉下来;如果吸盘漏气,吸盘就会自动掉下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验证了“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真实性。同时,学生经历过这样的活动,对于把科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会产生迫切的使命感。
三、要让生活小实验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亮点
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个实验只能让学生从视觉上观察到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从触觉上体验一下发声体在振动。学生可以利用自己l的身体做一个小实验,把自己的手指贴着喉咙,用嘴发出声音时感觉到声带在振动;不说话时,就感觉不到声带在振动。这个小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这样的实验,并不是教材上安排的实验。完全是教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来做的,但这却成为教材上规定实验的一个很好的补充,让学生多角度、更加全面的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该体现出自己的智慧,有必要事先设计或者上课时灵机一动,利用学生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做一些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小实验,要让这些小实验成为点亮学生智慧火花的启明星。
四、一物多用。要让生活中的物品成为学生创造的源泉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一直是物理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作为物理学科的支柱,物理实验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想基地。创造源于生活,运用生活的物品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称为最佳的实验器材。例如:巧用废弃的雪碧瓶,就可以完成许多物理实验。1.取一只空雪碧瓶,截去上部并装入适量的水,然后盖上一块硬纸板,将鸡蛋放在硬纸板上,让一名学生用手指突然弹击硬纸板,可以演示“静止的物体有惯性”。2.演示“压强与压力的关系”时,让学生向雪碧瓶中装入少量的水放在一块海绵上,立刻看到海绵凹陷一些;将雪碧瓶装满水再放到海绵上,会发现海绵凹陷很深,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这一结论。3.将一装满水的雪碧瓶浸没于水中。抓住瓶底向上提,会发现在瓶口未离开水面之前,瓶里始终充满水;若在瓶底钻一小孔。重做上面的实验,会发现瓶中水面与瓶外水面始终相平。这个实验可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4.为了演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关系”,取一雪碧瓶,在其侧壁钻三个上下位置不同的小孔,用橡皮塞塞住,给瓶里充满水。将瓶放在足够高的桌面上。然后把橡皮塞同时拔出,小孔的位置越靠近瓶底(即小孔的位置越低),水柱喷得越远。5.还可以用来演示“浮力产生的原因”,取一个瓶口内径略小于乒乓球直径的雪碧瓶。去掉其底部,把一只乒乓球放到瓶口处,然后向瓶里注水,会发现水从瓶口流出,乒乓球不上浮;接着用手指堵住瓶口,不久就可观察到乒乓球上浮起来。学生经常利用日常生活的物品,多思考、多交流、多动手,去尝试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创新活动,对于养成学生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关键词:生活中的物品 小实验 实验器材
为了改善农村学校实验教学条件差的状况。国家进行了巨额投资的“四配套工程”,给农村学校补充了大量的实验器材。现在,不管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都有条件完成课程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了。其实,利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一些物品,也能完成教材中大部分的实验。用生活中的物品作为实验器材来完成的实验,会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拥有亲切感,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源于生活。
一、教材中用到生活中物品的实验一定要做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设计了许多要求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完成的小实验。例如: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引言》中活动“——”动手做一做,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只要取一只圆柱形的透明玻璃杯,在其中装满水,借助于自己的书本,人人都能完成这个实验。教师只要告诉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不断改变书本与玻璃杯间距离和眼睛与玻璃杯间的距离,就会观察几种不同的现象,犹如一个“万花筒”。这些现象是学生以前没有发现的,但确实又是在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身上发生的。究竟生活中还有多少新鲜事物是他们不知道的呀!经过类似的小实验,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未知世界、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
二、一些课堂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用生活中的物品去尝试
实验室中许多实验器材都是从生活中的物品上抽象出来的模型,用它们做实验也都是为了形象地呈现出生活中的普遍存在的物理現象。在课堂上老师利用实验室里的配套器材完成了教材上规定的演示实验后,可以鼓励学生思考,能否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实验器材的原型?找到后自己独立或者跟别人合作,利用生活的原型物品验证一下课堂演示实验的可靠性。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把两个铜半球合起来,抽出球内的空气,需要几个人才能把它们拉开(也可以用课件演示两个大的铜半球需要16(匹马竭尽全力才能拉开的情景);让空气进入球内,—个人毫不费力就可以把它们分开。这个实验用如此壮观的场景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利用大气压工作的物品呢?学生会想到塑料吸盘。把吸盘紧压在墙壁上,排出吸盘与墙壁间的空气,吸盘就能承受很大的外力而不掉下来;如果吸盘漏气,吸盘就会自动掉下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验证了“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真实性。同时,学生经历过这样的活动,对于把科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会产生迫切的使命感。
三、要让生活小实验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亮点
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个实验只能让学生从视觉上观察到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从触觉上体验一下发声体在振动。学生可以利用自己l的身体做一个小实验,把自己的手指贴着喉咙,用嘴发出声音时感觉到声带在振动;不说话时,就感觉不到声带在振动。这个小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这样的实验,并不是教材上安排的实验。完全是教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来做的,但这却成为教材上规定实验的一个很好的补充,让学生多角度、更加全面的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该体现出自己的智慧,有必要事先设计或者上课时灵机一动,利用学生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做一些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小实验,要让这些小实验成为点亮学生智慧火花的启明星。
四、一物多用。要让生活中的物品成为学生创造的源泉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一直是物理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作为物理学科的支柱,物理实验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想基地。创造源于生活,运用生活的物品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称为最佳的实验器材。例如:巧用废弃的雪碧瓶,就可以完成许多物理实验。1.取一只空雪碧瓶,截去上部并装入适量的水,然后盖上一块硬纸板,将鸡蛋放在硬纸板上,让一名学生用手指突然弹击硬纸板,可以演示“静止的物体有惯性”。2.演示“压强与压力的关系”时,让学生向雪碧瓶中装入少量的水放在一块海绵上,立刻看到海绵凹陷一些;将雪碧瓶装满水再放到海绵上,会发现海绵凹陷很深,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这一结论。3.将一装满水的雪碧瓶浸没于水中。抓住瓶底向上提,会发现在瓶口未离开水面之前,瓶里始终充满水;若在瓶底钻一小孔。重做上面的实验,会发现瓶中水面与瓶外水面始终相平。这个实验可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4.为了演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关系”,取一雪碧瓶,在其侧壁钻三个上下位置不同的小孔,用橡皮塞塞住,给瓶里充满水。将瓶放在足够高的桌面上。然后把橡皮塞同时拔出,小孔的位置越靠近瓶底(即小孔的位置越低),水柱喷得越远。5.还可以用来演示“浮力产生的原因”,取一个瓶口内径略小于乒乓球直径的雪碧瓶。去掉其底部,把一只乒乓球放到瓶口处,然后向瓶里注水,会发现水从瓶口流出,乒乓球不上浮;接着用手指堵住瓶口,不久就可观察到乒乓球上浮起来。学生经常利用日常生活的物品,多思考、多交流、多动手,去尝试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创新活动,对于养成学生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