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29所本科院校“十三五”规划运行机制的调查及启示

来源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t_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协调、高效的高校“十三五”规划运行机制,既是高校“十三五”规划活动的内在需要,也是贯彻落实高校章程所确立的内部治理体系的需要.基于129所高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运行机制的调查表明:在协调性方面,大多数高校的“十三五”规划运行机制基本健全、基本协调.在成效方面,多数高校规划运行机制科学化程度较高;规划编制的民主化程度受到认可,但是绝大多数高校规划目标任务分解环节的民主化程度低;大多数高校比较重视内部治理体系建设,但规划审议经校学术委员会的比例严重偏低.针对高校“十三五”规划运行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对高校编制和实施“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一是高校规划编制应把校外专家论证纳入必备环节;二是地方高校应将学术事务还政于学术委员会审议或决定;三是高校应实施“有标准地协商分解目标任务”方式;四是高校应健全规划任务分解、评估与监督机制.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厘清思辨能力的概念,从思辨能力模型、思辨工具和思辨教学等方面梳理思辨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并结合英语学科,从教师认知、教学目标、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揭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思辨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任何一个学科也都有其核心研究对象.在英语教学中,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产生重要和/或长远影响的关键环节,就是我们应当高度关注、全力探索的核心研究对象.单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看,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输入、互动和产出,它们与学习者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更深层的知识基础息息相关.怎样的输入以及怎样输入能更好地促进理解能力提升?什么产出活动以及产出什么能更好地促进表达能力提升?多环节如何组合、交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夯实知识基础,提升语言能力?这些既是基本问题,也是核心问题.我们各式各样的具
期刊
英语新闻题材广泛、语言凝练丰富,是优质的教学资源.本文以一节新闻阅读课为例,通过探究英语新闻语篇特点、实践英语新闻阅读、尝试英语新闻写作等步骤,探索英语新闻阅读的过程与方法,旨在指导学生怎样读英语新闻.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英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提升了思维品质,逐步形成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终身学习英语打好能力基础.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微视频资源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一节初中英语单元课的教学设计为例,通过呈现视频、学习视频、内化视频和生成输出四个环节,探究如何利用微视频资源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能力的提升与高质量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应重视培养学生用语言做事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学习作出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等.本文旨在明确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揭示批判性思维的具体含义,针对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探索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融入语言学习之中的具体途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关注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特别是分析、推理、评价能力的培养,并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注意抓住文本核心,营造思维拓展的良好环境,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
北京市从2018年开始实行初中英语听说机考,新增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考查.本文阐述了英语听说机考的考查依据、考查内容以及听说机考对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产生的反拨作用,并提出了“双减”背景下改进听说机考命题的期望.
随着课改的深化,主题单元成为核心素养时代英语单元教学的主要形态.但在主题单元实践中出现了过于强调主题意义,忽视了学生语言意识发展的现象和问题.本文结合文献阐述了培养学生语言意识的基本理念,并结合单元案例提出了主题单元视角下发展学生语言意识的实践策略.
骨架文本是可适用于小学英语对话课型的一种教学方式.骨架文本要求学生自主“建构”完整文本,因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也较高.本文提出小学英语教师可创设骨架文本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包括:作好前期铺垫激发思维;在文本建构中综合训练思维能力;以层次性问题为引领,关注视觉信息、训练观察能力;通过补充空白处信息训练推理判断能力;通过在新情境下运用目标语言训练知识迁移能力.而如何突出对话课型特点,是使用骨架文本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缺乏深层思维的语言学习不能使学习者产生持久的兴趣与动力,而培养批判性思维可以整体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优化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多位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界定从而明晰其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一些误区,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民族音乐学的学术理念与目标是阐释人类文化中的各类音乐.民族音乐学具有探索性,面对不同声音/音乐持开放包容与多元的态度,关注声音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的发展需要开启思维之创新能力,包括如何探寻理论创新之路,如何阐释不同文化中的音乐,如何在应用层面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创新,也包括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