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双层骨引导再生壳聚糖膜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huan2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新型双层壳聚糖膜和Bio-Gide膜对大鼠颅骨缺损的修复效果,评估其作为引导骨再生膜的可行性。方法:双层壳聚糖膜与MC3T3-E1细胞共培养,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细胞对膜的黏附效果;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在3、7和10 d检测膜的细胞毒性;选择18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A、B、C组,在其颅骨中线两侧制作5 mm的极量骨缺损,左侧为实验侧,覆盖双层壳聚糖膜,右侧为对照侧覆盖Bio-Gide膜,分别于术后第2、4及8周时处死各组大鼠,通过大体观察、微计算机体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及组织学方法,评价2种膜修复骨缺损的效果。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MC3T3-E1细胞在双层壳聚糖膜上培养2 d后的扫描电镜照片,观察到细胞较好地粘附于多孔层上。第3、7及10天时,实验组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为114.49%、107.17%和98.73%,细胞毒性级别为0或1级,表明膜的细胞毒性轻微。2周时,Bio-Gide膜组的骨形成量(BV)和骨体积分数(BVF、BV/TV)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但在第4和8周时,2组的BV和BVF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型双层壳聚糖的体外和体内生物学性能符合GBR技术的要求,具有作为GBR膜的潜力。
其他文献
对航空发动机封严蜂窝组件的钎焊工艺进行了探索,研究,完成了钎焊的溶蚀,钎着率试验,并在试焊模拟件的基础上完成了试生产。
词块指从特定语料中使用语料库工具自动提取的高频词语序列。这一多词单位,同时又被称为词簇,词串或者词块,其大量出现构成了学术语篇中最显著的特点。以往,对学术语篇中词块的研究非常广泛,包括期刊论文,教科书(Cortes,2004),硕博学位论文(Hyland,2008)等,然而,对于文学期刊论文摘要中的词块却很少有研究涉及。作为关乎论文能否被录用以及发表的一种重要体裁,摘要备受关注,但国内学界对于文学
动态阅读,是一种伴随思考的阅读。在平日的阅读指导中,本人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这一阅读习惯。主要采取了三种措施:一是强化质疑阅读,让学生高举“疑”的旗帜;二是开展比较阅
目的:应用牵引技术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的下颌第三磨牙,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对20例全景片和CT显示下颌第三磨牙牙根压迫或紧贴下牙槽神经的患者,先应用正畸牵引技术牵引,
介绍了基于ZMP稳定区域的移动机械手的稳定性分析及补偿方法的原理,理论ZMP与实际ZMP的计算方法,对该方法的建模过程以及仿真实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影响移动机械手稳定性的
通过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对耳穴贴压认识的阐述,结合笔者的临床体会,探讨耳穴贴压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作用机制。根据紫癜分型,因人因症,优化耳穴贴压的治病穴位治疗小儿过敏
【正】 日本农业的现代化并没有否定日本原有的精耕细作经营传统。恰恰相反,它用现代工业的农用产品和农艺科学技术改造了传统的农业集约经营,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新
目的分析直肠癌癌痛患者采用全程疼痛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服药依从性及爆发性疼痛的影响。方法择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直肠癌癌痛患者7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方式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针灸结合推拿方式治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