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的独特魅力与其修辞文本建构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李白的《将进酒》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千古以降无数人为之深切感动。李白的《将进酒》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是与诗人以夸张、排比、设问、用典、隐喻等修辞手法建构的一系列修辞文本有着密切关系。正因为有这些修辞文本的建构,不仅强烈地凸显了诗人强烈的怀才不遇、大志难伸的忧愁,也生动地再现了诗人豪放任性的人格形象。
  关键词:李白 《将进酒》 文本建构 修辞心理 人格形象
  一、引 言
  韩愈在《调张籍》一诗中有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可见,在中唐时代,李白与杜甫就被认为是唐代诗坛上两颗璀璨耀眼的“双子星”。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诗仙,这跟其诗歌所具有的浪漫主义风格有着密切关系。其咏酒名诗《将进酒》之所以成为流传千古、引得中国历代无数文人为之掉头苦吟的名篇,其实跟其诗所展现的浪漫主义风格有关。
  “将进酒”即“请饮酒”之意,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李白之所以用汉乐府《将进酒》曲调创作,是因为李白与好友岑勋应邀到元丹丘家里做客饮酒,于推杯交盏、把酒言欢之中,一时触动了愁思,于是情不自禁地借酒抒发人生感慨,将自己怀才不遇、大志难伸的怨愁之情以及遭谗言而被赐金放还,从此仕途无望、政治理想破灭的满腔悲愤之情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仔细研读李白《将进酒》,不难发现,全诗所要表达的题旨其实就是一个字:“愁”。为了写出愁的深切与深重,为了能够博得人们的同情与情感共鸣,诗人围绕这个“愁”字,以夸张、排比、设问、用典、譬喻等修辞手法建构了一系列修辞文本,由此将其个人之愁放大延伸,成为天下所有失意读书人的共情。也正因为如此,《将进酒》才会引发千古以降无数读书人的情感共鸣,并为其诗人怀才不遇、大志难伸的悲愤之情掬一把同情的泪。这就是《将进酒》真正的魅力所在,也是其修辞文本建构成功的表现。
  自古以来,读《将进酒》而生发感慨的人不计其数,对《将进酒》发表评论的人也不计其数。这些评论虽然各有其是,但多是出于个人的情感体悟。真正从《将进酒》的文字表达本体入手进行分析的,则非常少见。从中国知网检索的数据来看,从修辞文本建构和修辞心理去解读的更是寥若晨星。基于此,本文将着重从《将进酒》的修辞文本建构这一角度切入,以此分析其独特的魅力形成之原因,并由此探讨修辞文本建构对彰显诗人人格形象的作用。
  二、以夸张直抒胸臆,展飘逸豪放“万古愁”
  只要读过李白的《将进酒》,就有一个最直接、最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诗中运用夸张手法建构的夸张修辞文本非常多。夸张是一种“说写表达时重在主观情意的畅发而故意违背客观事实和逻辑,对所叙说的内容进行张皇夸大”a的修辞手法。以夸张手法建构的修辞文本,“在表达上有突出强调某种情感或意旨的效果;在接受上有强化接受者注意而引发其与表达者的思想或情感的共鸣和沟通的独特效果”b。
  《将进酒》全诗共有二十八个单句(包括呼告的独词句),其中属于以夸张手法建构的夸张修辞文本就有七个。一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极力夸张黄河源头之远与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这为后文写自己的“万古愁”蓄势增能。因为这种凌空起势的夸张,可以给接受者以一个先入为主的深刻印象和强烈的心理冲击,从而为后文写自己怀才不遇、大志难伸的愤激之情作铺垫,经由客观的黄河之水与主观的情感之愁形成对比,以此相互映衬,突出所要表达的主旨,淋漓尽致地抒发内心的忧愁与怨愤,让接受者不觉得那么突兀,自然而然地就接受了。二是“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极力夸张头发变白之快。不过,这里的夸张不是直接夸张,而是间接夸张,是通过头发“朝如青丝”与“暮成雪”的形象对比,让接受者感知到诗人大志难伸、时不我待的深重忧愁,以此赢得接受者的深切同情与情感共鳴。三是“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极力夸张其对金钱的洒脱心态(“千金”在中国古代是非常大的数目,表示极多、极大的概念),以此与后文对主人“烹羊宰牛且为乐”“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劝说作逻辑语义上的铺垫,从而彰显自己豪放脱俗的人格形象。四是“会须一饮三百杯”,是极力夸张饮酒之多。因为“三百杯”不可能是实指,而只是诗人以超乎现实的数量来反衬突显其忧愁之深,使接受者了解到没有“三百杯”之酒,无法浇灭其心中的这万古之愁,以此引发接受者的情感共鸣,博得他们的同情。五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是极力夸张尽情饮酒的欢乐之情,这也是间接夸张,是通过陈思王曹植饮宴的典故来极力渲染饮酒之乐,同时婉转达意,将自己暗比才高八斗的曹植,以此凸显其怀才不遇、大志难伸的怨愤之情。六是“五花马、千金裘”,是极力夸张马与裘的珍贵,以此与随后一句“呼儿将出换美酒”形成对比,凸显自己重酒轻钱的“风神洒落”之心态,再次彰显了自己豪放脱俗的人格形象。七是“与尔同销万古愁”,是最终交代饮酒原因之句,也是极力夸张的点题之句,毫不掩饰地将其无比深重的忧愁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可谓是“马屁股上放鞭炮,最后的一击”,以期给接受者以一个永世难忘的印象。
  事实上,正是因为诗人以夸张手法建构了上述七个夸张修辞文本,不仅以言过其实的表达起到了“发蕴而飞滞”的作用,有效强化了接受者的语意印象,而且让接受者经由悖情逆理的表达唤醒接受者的理性思考,从而深切体会到诗人悖情逆理的夸张修辞行为背后的心灵痛楚与愁苦心境。
  三、用典蕴含隐喻,抒“伏采潜发”之愤情
  在中国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中,以用典手法建构修辞文本乃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事,也是作品借此提升审美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段。诗歌因为篇幅的限制,要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这就为用典手法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众所周知,用典是一种“运用古代历史故事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写”c的一种修辞手法。以用典手法建构的修辞文本,“在表达上可以使表达者的达意传情显得婉约含蓄;在接受上,由于表达者在文本意义的表达与接受者的接受之间制造了‘距离’,使接受者只能通过对表达者所建构的修辞文本中的典故进行咀嚼、消化后才能理解其内在的含义,这虽然给接受者的接受带来一定的障碍,但接受者一旦经过努力破除了接受困阻,便会自然获得一种文本解读成功的心理快慰与欣赏中的美感享受”d。正因为如此,诗歌中以用典手法建构修辞文本的情况非常普遍。
其他文献
摘 要:《说文解字》 是我国文字学的重要著作,是第一部影响深远的字典,收字9353个,涵盖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本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现象的百科全书。本课题通过研究《说文解字》 中的兵器字,以管窥古代兵器文化,进一步揭示古人的战争观。  关键字:《说文解字》 兵器字 兵器文器  《说文解字》是许慎所著,在我国文字学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全书收字9353个,所收的字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可以反映当时社会
刘诗伟长篇小说《南方的秘密》研讨会于2017年5月6日在江汉大学举行。来自湖北省作家协会、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武汉作家协会、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大学文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多家单位的三十多名文艺评论家、学者和编辑与会,对这部长篇小说进行了题材、语言、结构和叙事技巧的多角度探讨和交流。  一、作品的思想力度和深度  小说
摘 要:《哀兵吟》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远征军为描写对象,用质朴生动的笔触为我们还原了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战士在反攻缅北的战役中与日寇奋勇作战的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作者采用了历史与现实交叉叙述的结构,通过对战争与和平时期两条线索的不同叙述,不仅详细描写了以康健为首的一排战士完成战斗任务的全过程,而且对幸存者在战后的生活经历也做了详细交代。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突出了
摘要:在茅盾的小说创作转型中,《春蚕洇其“经济危机”的主题而成为一个标志性的经典文本。历来对于《春蚕》的解读,也多倾向于将其置于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将老通宝的破产归咎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然细读文本可知,《春蚕》绝非单纯以反映“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为归旨的意识形态类型小说,而是包含着诸多复杂和矛盾性的因素。正是对经济危机的复杂性书写使其成为折射出传统中国现代化艰难转型
摘 要: 竹枝词是以浓郁的乡土气息、突出的地方特色、悠长哀婉的情韵为特征的山歌,最初是以纯民歌的形式存在于民间的。竹枝词在艺术特点上最为突出的是其创作中大量运用了地方方言和地方俚语,在艺术风格上以“怨”见长。竹枝词最终在遭遇贬斥的唐代文人笔下,从鄙俗逐渐走向雅致,走向诗歌的殿堂。  关键词 :竹枝词 兴起 流传 艺术风格  在唐代,竹枝词从粗鄙通俗走向了高贵典雅,登上了诗歌文学的殿堂。据北宋文人郭
摘 要: 风景概念在西方经历了含义的不断扩充与转变,其与主体的关系也从单一的凝视-被凝视转变为一种交融与同构的共生关系,风景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巨大的文化编码场域,与民族、阶级等诸多概念交织在一起。在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分别看到了两种风景,即遮蔽的风景与解蔽的风景,不同的视角决定了相异的风景,而视角形成的背后又有民族与阶级的深层动因。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不同形态的风景,旨在揭示出风景的感知与主
摘 要: 阿城小说《树王》采用的是平淡的叙事风格,其中通过身份构建后的第一人称视角与作者采用的顺序叙事对于此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平淡叙事风格下的情感迸泄有着含蓄而深刻的情感张力,带给读者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叙事风格的构造,是作者针对文章主题如何呈现的选择与策略。《树王》所采用的这种平淡叙事风格为作者表露主题背后的思想感情,提供了一条自由而包容的呈现路径,使情感迸泄丰富的同时不失纯粹的书写态度
摘 要:本文以史蒂夫·卓博斯基导演作品《壁花少年》为例,结合叙事学、精神分析学与审美理论等分析了该电影的情感叙事逻辑与其传达的价值观。本文试图通过对青春电影《壁花少年》的分析,来引起学界对当下国内青春电影市场存在问题的关注,并鼓励社会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历程,尊重青少年的个体价值。  关键词:叙事 价值观 青春电影  一、绪论:《壁花少年》简介  青春是不分国界、没有种族区分的人生记忆,是人类所共有的
摘 要:唐代诗文研究一直是古代文学研究的热门。千余年来,著述如林,要想在这样一个领域脱颖而出,不下点苦功夫估计是不行的。本世纪以来,唐诗研究更是蔚然成风。在这么多的著作中,重读余恕诚先生的《唐诗风貌》,便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体大思精”是对作品及作者本身的理解,而“恕诚为人,既恕而诚”则是对其治学态度的深深叹服。  关键词:余恕诚 《唐诗风貌》 体大 思精  如果把唐诗比作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那么
摘 要: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是重要的海外贸易港口之一。宋元时期,开放自由的对外政策,使得宁波的港口贸易达到发展高峰;明清时期实行的海禁政策使得宁波受到钳制,对外贸易绝对衰落;鸦片战争时期,随着五口通商时代的到来,宁波虽有开放,但主权的丧失,使其贸易发展日趋衰落。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中央政府的对外政策、市场经济条件、港口腹地范围与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国土主权的完整等外部因素都对港口城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