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舒服又查不出病咋办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rfan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肠道是最能表现情绪的器官
  1932年,美国20世纪著名的生理学家坎农首先分析了不同情绪状态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并区分了有利或不利于胃肠道的各种情绪,认为“胃肠道是最能表现情绪的器官之一”。他的研究还证明,情绪不仅对胃肠道功能有影响,而且与心血管、肌肉、呼吸、泌尿、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等系统功能也都存在着类似的关系。
  不少人在焦虑、愤怒、忧伤、紧张、生气等情绪状态下会表现出胃肠不适的症状:上腹部隐隐不适,口干口苦,甚至反酸、烧心;有些人会出现下腹部胀痛不适,或感觉肠道叽里咕噜、肛门排气不断,甚至伴有急迫的便意,排便后仍有不爽的感觉;有些人还可能伴有全身不定位的疼痛,睡眠不佳,心情郁闷或烦躁等心理障碍。反复就诊却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如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等),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功能性胃肠道疾病”。随着医学科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现在医学界一致认为,胃肠道病变并伴有心理障碍均被称为“胃肠道心身疾病”。
  10%城市人患病
  造成胃肠道心身疾病的原因有哪些呢?世界上关于它的真正原因尚不清楚,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精神心理因素、肠道感染、食物因素、内脏感觉异常、胃肠动力学障碍、胃肠道激素与神经肽、遗传因素等有关。
  现在认为,精神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有人因为矛盾争吵生气时常出现不思饮食、胃胀满、肚子一拍砰砰响;有人面临考试和突发事件时常出现腹部不适和如厕次数增多即是典型例证。心理障碍者如焦虑、抑郁症等常伴有胃肠道疾病,且成为这些患者就诊的主诉,如果稍微留心一下患者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他的心理障碍。
  研究显示,精神心理因素可影响胃肠运动和内脏感觉,还可通过中枢神经作用而影响胃肠道分泌功能。另外,精神心理异常还有家族聚集现象,在门诊就医的心理障碍患者家属中,常发现患有同样的焦虑、抑郁、神经性厌食和胃肠道疾病。
  综合治疗有良效
  由于胃肠道心身疾病与患者早年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和工作环境有关,因此患病后首先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1. 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对于大多数症状较轻或心理应激源不明显的患者,首先要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如经常做一些助人为乐的事,保持知足常乐、自得其乐的心态,正确对待生活中碰到的各种挫折。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自我调节
  有些人在春暖乍寒或是秋冬变化之际出现胃肠不适症状,那么平时生活中就要注意气候变化,减少气候对疾病的影响;还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自己肠道敏感的食物;有的人吸烟后会打嗝,那就要戒烟;有些人喝牛奶会拉肚子,就要尽量少喝牛奶,可以喝一些酸奶。
  3.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多给予胃肠道解痉剂、动力剂、胃酸抑制剂、肠道菌群调节剂、收敛止泻剂等药物,缓解胃肠道症状;抗抑郁、焦虑、精神疾病和阿片制剂等药物治疗,可作为辅助手段。
  在治疗胃肠道心身疾病时,抗抑郁、抗焦虑治疗有时会出现戏剧性的效果,得到意外收获——困扰多年的慢性头晕头痛、胸闷、低热乏力等也可以取得缓解,甚至治愈。
其他文献
【增强免疫力构筑“防病墙”】  压力大、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等原因,都在使我们的抵抗力不断下降。如何提高免疫力?  睡眠与免疫力密切相关  周军介绍,免疫力是人体自身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人体执行这一功能的是免疫系统,可通过多种方法增强免疫力。  周军说,睡眠与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时人体会
现在,许多医院都成立了二孩生育评估门诊。通常,超过40岁的人,检查中多项指标都不太正常,于是,一些人开始犹豫,甚至放弃生二孩的打算。其实,过度纠结于某一指标,并不完全正确。  2015年,我的门诊病人过万,其中年龄超过40岁的女性占10%左右。从我临床上掌握的情况看,影响孕育结果的主要因素不是年龄,而是以下几点:  1.月经  我经常说:“能生不能生,首先看月经。”《中医妇科学》教材明确指出:“月
【地仓穴】祛风、治感冒,地仓有疗效  当你在受了风寒、感冒或者中风以后,眼睛、眼皮、脸颊上的肌肉可能会跳动不已,严重的时候甚至还有可能口歪眼斜、不能远视、不能闭眼、不能言语;讲话时口齿不清、流口水;吃东西的时候无法咀嚼、眼肌痉挛。一旦出现了这些情形后,不但不雅观,还可能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心理。不过,遇到这种情况后,可以一边配合中西医师的诊治,一边自己每天按压地仓穴,早晚各按压一次,就会收到良好的治
气温的骤升骤降会引起人体激素分泌的变化,导致心脏氧的消耗增加,從而导致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为此,专家给出了冬季防心脏病的五大准则,帮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安全过冬。  A=Aspirin(阿司匹林)  坚持服用阿司匹林  在存在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中,长期、规范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能使心脑血管疾病的总发生率下降;对已经发生过心肌梗塞的患者,能使心肌梗塞的复发率降低。  什么人该服用阿司匹林?男性>4
“慈禧御用秘方”让人类远离心脑血管病困扰,心脑血管病可防可治!  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是威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百病之源,长期困扰着中老年人。如何从根本上治疗,过去一直困扰着医学界。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院曹教授根据宫廷御用秘方成功研制出特效产品“山楂银杏养生茶”。其主要成分山楂、葛根被誉为心脑血管“软黄金”,銀杏、何首乌有长生不老药之称,丹参号称心脑血管圣药。此方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高效抗凝、
春节期间,心血管病高发  ●本刊记者: 每年春节,都会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注意身体,但每年急诊室里仍是人满为患。您再给讲讲,为什么春节期间易发病吧?  ○孙宏涛:主要有几大原因。首先,节日期间大鱼大肉,高蛋白,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吃多了会使血脂升高,血液变得粘稠,血流缓慢,再加上饱餐后,体内血液都集中在消化道,使冠状动脉供血相对减少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第二,节日聚会,难免推杯
如今,不少人既贫血,又有高血脂。吃肉吧,担心血脂变高;不吃呢,贫血状况又不能得到改善,到底该如何是好?  症状严重者首选药物治疗  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杜冬梅指出,高脂血症和贫血的治疗并不矛盾。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高脂血症且伴有严重贫血,首先要考虑药物治疗,再兼顾其它的营养治疗方法。根据贫血类型给予硫酸亚铁、维生素C或维生素B12、叶酸口服治疗,服药期间应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或服用维生素
你可知道,人体自身有能力治愈60%~70%的不适和疾病?你可知道,我们的自愈能力为何越来越差?本期,我们请来中西医几位专家为大家详细解答,帮你唤醒沉睡已久的自愈力。  【自愈力,人人与生俱来】  人体自带“良医”  著名心血管专家、中国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医生治病,只是激发和扶持人类机体的自愈力而已,最终治好疾病的,不是药,而是人们自己。这是因为,人体内其实蕴含着一个大药
女性吸烟,心梗危险增加13倍  一项研究显示,吸烟会增加男女患心脏病的风险,但女性吸烟的风险明显高于男性,尤其是50岁以下的女性,心梗风险较不吸烟者增加13倍以上。研究还发现,尽管风险增加,吸烟者仍可在戒烟后一个月内将风险降低到从不吸烟者的水平。  不吃早餐一年胖22斤  一顿营养美味的早餐,是一天的元气开关。一项调查显示,不吃早餐的人一年可能增重26磅(約22斤)。调查涉及了2000名不吃早餐的
近日热播的《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中梁伊为追自己的“男神”摘了肋骨做瓷杯,甚至在以为杯子被扔了后还要再摘一根肋骨,让人不禁大跌眼镜;无独有偶,近日又爆出一女星为打造卡通人一样的细腰而不惜对自己痛下“杀手”摘掉6根肋骨,更是让人瞠目结舌。这肋骨难道真的是想摘就能摘的?!  每根肋骨都是内脏保护神  剧中称,“人体有四根肋骨没用”。但骨科医生却说,每根肋骨都是内脏的保护神,不能为了美丽或爱情轻易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