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山”理念所蕴涵的经济文明思想

来源 :人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96651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1)05—0033—06
  “两山”理念指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两山”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与基本命题,对于新时代我们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两山”理念,作为“重要的发展理念”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与指导思想,也蕴含着深厚的经济文明思想。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经济文明观的视域中,经济文明,不仅包括一定社会的工业生产方式与商业交往形式,也包括人类在自己的物质生产活动中所生产的人工产品等自然界原本就不存在的劳动产品,还包括建立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基础之上的社会财富观念、经济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制度、经济法规、经济伦理规范等等。在经济文明的发展以及其表现形态的历史演进中,不仅体现了经济发展的进步,也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一、“两山”理念内含了新的财富观念


  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看来,财富观念并不存在于人类历史的任何发展阶段,人类在其经济生活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无财富观念到有财富观念的发展过程。在人类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产生了与其相适应的原始土地公有制,生产力的极其低下以及原始的土地公有制也决定着在这样一个历史时代,任何单个个体都无法独立在自然界中长期存活下去,人不得不依靠其他人以集体方式形成一种狭隘的生产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对于生活在这种自然形成的狹隘的共同体中的个体来说,其并没有产生财富观念的物质基础与历史条件。虽然在原始社会,人们没有产生财富观念,但到了原始社会的晚期或末期,随着生产力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以及物质生活资料的剩余,随着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物质条件的逐渐具备,人的财富观念开始萌芽,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断生成与发展。当人类社会进入到私有制社会或文明时代以后,人们的财富观念才真正形成。人的财富观念是与私有制的形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私有制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变化。在私有制社会中,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对财富的理解与把握是有所不同的,财富在不同的历史时代的表现形式与其所涵盖的内容也是有所差别的。在私有制社会的初期,像石头、贝壳与羊等等,都曾经充当过财富的表现形式或财富衡量的尺度,在奴隶社会,作为奴隶而存在的人,也被视为财富的表现形式与其所涵盖的内容。随着金银被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也即金银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而存在的时候,金银就成为充当社会财富衡量的尺度,也成为财富的代名词与象征。随着私有制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充当货币交换价值手段的纸币开始出现,并在商品经济社会中逐渐取代金银等金属货币成为衡量社会财富的手段与尺度,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财富形式。但不管私有制社会如何发展,金银作为财富的表达形式与所涵盖的内容,从未发生过真正的动摇,直到现在人们依然将其视为财富本身。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财富的内涵所涵盖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凡是能够在市场上交换并能够被赋予一定价格形式的任何事物,都被视为财富或财富的表现形式。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无论财富的内涵所涵盖的范围是否拓展了,但社会衡量财富的尺度或计量财富的方法仍然是以货币或货币的代替形式——纸币作为计价形式。也正是因为如此,金钱成为现代经济社会衡量一切的尺度,金钱被赋予财富的属性并成为财富的象征与计价的依据。当私有制社会演进到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形式——资本主义社会时,金钱就成为社会衡量一切的标准与尺度。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在资本主义社会,“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甚至在他们看来,过去表现为温情脉脉的家庭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也“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在私有制社会中,当货币被用于购买劳动力而从事雇佣劳动时,以货币形式存在的金钱就蜕变为资本,成为一种以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的与最根本目的的资本家的财产,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当资本越来越成为资本家个人财富保值与增殖的手段时,资本作为一只会生金蛋的鸡,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向往与追求的东西,以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一切可以带来经济利益或财富的东西都被视为资本,甚至社会道德也被人资本化。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下,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生产中,在资本生产资本的财富创造游戏中,资本家们开启了为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或为了追求资本家个人财富的最大化而不惜以牺牲自然环境或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资本积累进程与财富创造运动。在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这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中,任何自然物,任何自然形式的“财富”,都被当作资本家个人财富获取与积累的途径与手段,绿水也罢,青山也罢,只要能实现个人财富的增殖与保值,只要有利于转化为个人财富与私人资本,就值得牺牲与破坏,而不用去思考破坏的后果。之所以会如此,究其原因就在于,在资本所主导的社会财富的创造中,绿水青山本身并没有被当作财富本身,而只是当作实现财富的手段与工具,当作私人资本积累的手段与工具,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剩余价值或挣钱这个绝对规律的牺牲品。
  自从人口不断增长以来,人们对自然的掠夺与占有就已经存在,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掠夺与占有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了。当绿水青山成为资本生产资本的手段的时候,它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价值必然要小于或让位于其对资本增殖与保值的价值了。因此,要保护好绿水青山,要建设好生态文明,就必须转变现存的财富观念,就必须对现存的社会财富观念进行变革。如果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无法使现存的财富观念革命化,不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财富观念,不与旧的财富观念实行决裂的话,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很难取得伟大成就的,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巨大的思想阻碍。由此可见,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我们只有把绿水青山看作是财富本身,看作是具有感性确定性的“金山银山”,我们才会保护好绿水青山,保护和建设好与我们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也只有我们不把绿水青山视为实现财富增殖与保值的手段时,绿水才能常绿,青山才能长青。因此,相比于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上的旧的财富观念而言,“两山”理念体现的财富观念是一种新的财富观念,也是一种与社会主义本质相一致的财富观念,在这种新的财富观念看来:“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作为财富本身而存在的绿水青山,它们是人类存在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财富之一,保护好它们就是在保护人类财富以及人类自身,建设好它们就是在创造人类财富与创造人类文明。过去我们为了实现传统意义上的财富增长,使得绿水青山不断遭到破坏。现在,在新的财富观念的指导下,我们在追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过程中,一定要视绿水青山视为财富本身,把它们当作金山银山来保护与建设,从而在保护绿水青山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从而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财富与生态财富,留下宝贵的社会财富与经济财富。

二、“两山”理念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


  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取得统治地位以来,世界历史开始进入到加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宁和变动”,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相比于过去的一切社会而言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社会,这个人类社会最后最完备的私有制社会,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过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快速发展阶段,大量的社会生产力就像用法术一样被呼唤出来,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认为的那样:“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在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虽然社会生产力被大量地呼唤出来了,但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带来了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巨大破坏,这是过去任何历史时代无法比拟的。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时代以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不是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恶化了,生态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态危机,迫使我们不得不对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方式与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反思与批判。如果我们要对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式与发展道路赋予色彩的话,灰色是最适合它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或说资本主导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其给自然环境或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破坏,也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对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建立在資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现代文明的批判与反思。在这种批判与反思中,人类越来越意识到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意识到绿水青山对于人类社会以及人的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这种强烈的人类自我保护意识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作用下,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了,这就是绿色发展理念,这是一种异质于资本主义社会旧的、灰色的发展理念的新的发展理念。简单地讲,绿色发展理念,就是一种不以牺牲绿水青山或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来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道路。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与实现绿色发展的目的,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当今世界,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但要把这种新的发展理念变成一种现实的发展道路,各个国家在做法上是有所不同的。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言,为了保护本国的绿水青山,其往往是把一些重污染企业或一些会给本国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破坏的生产工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走的所谓绿色发展道路,实则是以牺牲其他国家以及全球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为代价的。因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提倡的绿色发展,可以说是一种虚假的绿色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仍是以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为目的的灰色发展方式与灰色发展道路。当然,也不可否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现代生态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当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比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资产阶级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言是进步的,在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保护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性与本色并没有因此发生根本的改变,其在发展中所显示的色彩仍是过去的色彩。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看来,只要资本主义的生产仍是资本主导下的生产,其生产仍是资本生产资本的生产,仍是以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为根本目的的生产,资本主义发展的色彩就不可能转变为绿色,灰色就会一直是其基调色与主色彩。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发展,就一定要对以资本为主导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进行变革,就一定要对现存的经济发展道路进行变革。
  实现绿色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建构高质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而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建构高质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通过发展现代生产力来实现社会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变革与发展,从而实现现代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发展。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是人类共同的财产,是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物质基础与前提条件。要保护好建设好这个人类的共同财产,在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是很难做到的,只有在现代公有制社会或现代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现代社会中,人类的共同财产才有可能不被私人所占有或不会成为私人获得个人财富的工具与手段。因此,相比于现代私有制社会而言,现代公有制社会更易实现绿色发展,现代公有制社会可以说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现实基础与历史条件。在当代中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我们不仅有现代公有制这个绿色发展所需要的坚实社会基础,同时我们也具备了一定程度上的绿色发展所需要的现代科学技术条件,特别是现代生态科学技术条件。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建构高质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还要有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发展能力。把“绿水青山”当作“金山银山”去保护与建设,也要在保护与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中提升生产“金山银山”的能力,从而做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发展与相互转化,也即做到自然环境或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从而真正做到绿色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增长。

三、“两山”理念展现了生态经济思维


  要理解好生态经济,首先有必要对生态或生态学一词做一个生成论意义上的解读与考察。生态学一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西方,从已有的资料来看,生态学一词最早是由德国思想家恩斯特·海克尔创造出来的,这个词诞生的时间正好是在马克思出版《资本论》第一卷的前一年,但令人遗憾的是,“直到20世纪它才风行起来”。如果从生态学(e-cology)与经济学(economy)两个词来看,二者的词根是相同的,并且“在海克尔看来,生态学和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所说的‘自然经济学’相关联”。因此,在生态学一词的创造者恩斯特·海克尔的思维理路中,生态学本身就与人的经济活动或生产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在创造这个词的过程中就赋予了生态学自然经济或生态经济的内涵。虽然生态学在其最初的内涵中蕴含自然经济或生态经济思维,但生态学一词在其后来的演进中越来越远离了其原初所具有的自然经济或生态经济内涵,而被视为一门与经济学不太相关的学科。20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重视,生态经济作为一种不同于过去的经济发展理念与发展道路,越来越被人们所倡导与实践,也越来越成为一种现实的经济发展方式。   生态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与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其强调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或生态环境的必要统一以及人類与自然之间的可持续性关系,即注重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或生态环境之间能够合理地进行物质变换或健康地进行新陈代谢的一种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这种经济发展理念与发展道路,所要针对的就是资本主导下的那种对自然环境或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工业生产方式与农业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社会掠夺式的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不仅导致了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破坏,也造成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物质变换关系的断裂,从而也加剧了人类社会内部的分裂与对抗。森林的消失、河水的污染、土地的贫瘠化,大量生物的消失,使人类不得不去思考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否只是为了摆脱自然的束缚?人类文明的进步难道只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为代价吗?能否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与自然环境或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发展,能否在经济发展中为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新陈代谢提供一种人类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人为地阻碍或破坏其新陈代谢呢?面对这些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实践的唯物主义者或共产主义者,有必要站在时代的需要上来解决时代发展中所产生的问题,有必要对现存的经济发展思维、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道路进行反思与变革。
  经济的发展一定要考虑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承受力,一定要保护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一定要与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建立健康的物质循环系统,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等等,这些都是生态经济的重要理念与基本思想。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于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由此可见,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野中,自然是人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可以不依赖人,但人不得不依赖于自然,无论人从自然界走出了多远与多久,自然永远都是人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的经济活动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破坏自然环境,损害生态系统,就是在摧毁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经济告诉我们,经济发展只有以保护自然环境与建设生态系统为前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保护绿水青山,才能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与生态保障。之所以如此,究其原因就在于,保护绿水青山,才能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以及经济发展所惠及的对象——人提供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与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经济,不仅强调经济发展中对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保护,更在于遵循自然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以及美的原理来建设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来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发展。而在现实生活中,资本主导下的资本主义发展方式与发展道路,往往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忽视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忽视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与健康的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生态经济思维的形象表达,也是生态经济内涵的生动释义。绿水青山就是生态的体现,而金山银山就是经济的象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则是生态与经济的有机统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生态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好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经济就会慢慢凋零,没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就会被人为破坏。社会没有经济发展的诉求,再好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也无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要。生态经济,就是要让经济发展产生生态效益,也要使良好的自然环境与健康的生态系统释放出持久的经济效益。在新时代,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就是在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而发展生态经济,就是在满足这个要求。要在建设自然环境与优化生态系统中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中保护自然环境与建设生态系统,从而实现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与相互促进。不可否定,在现有的经济发展中,一定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损害是很难避免的,但我们决不能肆意地破坏或损害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更不能任由已破坏或已损害的自然环境与牛态系统在其自发性的作用下进一步地恶化。在经济发展中,按照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以及美的原理及时修复与重建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每一个主体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自然义务,也是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与自然义务。在当下,人类社会发展决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还应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使经济发展越来越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从而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之间形成协同共生、和谐发展与共同演进的新态势与新格局。
  责任编辑:王晓洁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贵州地方茶组植物资源的亲缘关系,为明确贵州地方茶组植物资源的遗传关系及其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从贵州省内不同区域收集的41份茶组植物资源及
摘要:【目的】对不同茶树种质资源花器官的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真空冷冻干燥和冷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对11份茶树花器官的花柄、花托、萼片、花瓣、子房、花柱、柱头和花丝的表皮纹饰、气孔和茸毛纹饰等微形态特征进行系统观察,并进行变异系数和主坐标分析。【结果】茶树花柄和花托的表皮纹饰较相似,为细长条纹形,且在部分种质的花柄和花托上发现茸毛和气孔;萼片的内表皮
【目的】探索短时间尺度下辣椒秸秆生物质炭添加对喀斯特石灰土地区土壤有机碳(SOC)矿化和SOC库的直接影响,为评估西南喀斯特石灰土地区辣椒秸秆生物质炭还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广口瓶进行恒温、恒湿密封培养试验,以不添加生物质炭为对照(CK),设置0.1%、0.5%、1.0%、2.0%和4.0%共5个辣椒秸秆生物质炭添加处理,用NaOH溶液吸收法测定63 d培养期内喀斯特石灰土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广西玉米主要种植区的种群动态及发生为害规律,为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和其他玉米主产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精准防控提
摘要:【目的】评價性信息素诱捕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实际田间控害效果,为性信息素诱捕应用于实际生产及制定有效的草地贪夜蛾综合治理技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生长期和田间管理条件一致、占地面积均约1.40 ha的 2块玉米田,分别作为性信息素诱捕试验处理区和对照处理区。试验处理区内均匀设置21个诱捕器,于试验处理后3个不同时段内,定期调查试验处理区的草地贪夜蛾雄成虫诱捕数量及试验处理区和对照处理区的草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在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发生和越冬情况,以及越冬幼虫对不同温度环境的适应性,为贵州省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贵州省
【目的】制备草地贪夜蛾性诱剂纳米诱芯,并开展田间诱捕试验,筛选出最佳且有效的诱芯,为草地贪夜蛾的监测和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共溶剂法,以两亲脂质分子(DSP
【目的】探究不同间作模式对木薯和玉米共生期间的农艺性状、根系分布、土壤理化性状和根系养分含量的影响,为优化木薯间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
C18 ceramid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owever,the function of ceramide synthase 1,a key enzyme
【目的】从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及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层面明确高温胁迫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生长及应激生理响应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翘嘴鳜幼鱼培育提供可靠的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