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高校中艺术素质教育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分析了作为集高校艺术素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为一体的艺术中心,在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的重要功能和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艺术中心;素质教育;高校
高校实施艺术素质教育,不仅是文化艺术的传递和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高校艺术中心作为高等院校推行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支柱之一,为大学生提供了艺术学习和艺术实践的“第二课堂”,是为艺术素质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也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结合艺术中心自身的特点,利用其优势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高校艺术中心的全新教育理念。
一、艺术中心在艺术素质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
作为集素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为一体的高校艺术中心,在传授创新知识、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具备明显优势。
1.艺术中心有助于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宏观规划与指导。高校艺术中心是推动艺术素质教育工作、促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构。它改变了高校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的原有模式,担负着协调高校各单位、学术团体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组织开展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培训从事文化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探索文化素质教育与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相结合的新路子。高校艺术中心的设置有助于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宏观规划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要想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特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极探索和研究,从而发挥艺术中心丰富的艺术资源和信息资源,以高起点的宏观整体规划和有序的指导,整合中心资源并合理调配,从而提高大学生各个层面的文化艺术素质。
2.高校艺术中心是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艺术中心是高校实施文化艺术素质教育活动的重要基地,是继承和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也是创造未来文明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信息源。在高校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活动中,艺术中心的建设和服务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丰富的艺术资料、浓厚的艺术氛围、现代化的设备设施、快速的网上信息传递以及科学的管理、优良的服务、文明有序的秩序,这些都会对培养大学生的品德、气质、情趣、行为、素养有着正确导向作用和熏陶作用。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定型的重要阶段,他们需要在文化艺术方面正确的引导和影响。因此,艺术中心对于大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和行为的熏陶,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特别是艺术中心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个性特色及创新精神。
3.高校艺术中心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科学殿堂。创新素质是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校艺术中心是艺术理论学习、艺术实践和应用传播的中心,大学生来到艺术中心学习,实际上也就获取了发挥自己创造天赋的机会和条件。在艺术中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艺术专业以充分发挥个性,接受不同艺术学派的学术观点以培养其独立性和批判性。这种不依赖于他人意志而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意志的人格,才是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因此,艺术中心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与作用。
二、依托艺术中心,深化高校文化艺术素质教育
只有不断改革才能发展高校文化艺术素质的教育功能和社会职责,高校艺术中心的设立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了解文化艺术知识的场所,更应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艺术素质、文化修养及综合素质能力上大有所为。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随着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艺术中心职能的外延会越来越广泛。中心不仅要为大学生提供健全的设施和设备,如多功能报告厅、舞蹈排练厅、艺术实践教室、表演厅、音乐制作室、琴房、艺术作品展览室、陈列室、艺术资料室等,还应进行多渠道、多样式的各类社会艺术实践和社会服务,开展诸如艺术汇报展演、画展、书法展、摄影展、艺术竞赛、学术报告等活动,承接社会艺术演出、组织艺术观摩、送艺术到基层、艺术实践与社区服务对接等等。让大学生通过参加这些艺术活动,在技能上获得必要的知识,在组织能力上得到锻炼;在精神层面上得到提高,在思想意识方面上受到启发。
通过邀请艺术界各领域专家、专业团体定期举办内容广泛的艺术交流和报告会,给大学生以自由地进入各艺术领域、吸取文化艺术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得到多元化的艺术熏陶和引导;还可以让大学生有意识地参与一些艺术科研课题的研究;利用寒、暑假参加文化艺术科技服务、社会调查、教学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接触社会的体验。
2.加强艺术素质教育深度。为艺术教学、艺术科研服务是高校艺术中心特有的文化功能。21世纪,是一个知识快速传递和共享的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仅仅依靠有限的教材所传递的知识,应对新型人才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高校艺术中心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基地,是一个巨大的资源中心、知识中心、信息中心,它在形成学生的基本艺术技能、授予系统艺术知识、提高学生质量、完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高校艺术中心的设置已不再是单独的一个服务性的教学辅助机构,而应成为高校艺术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获取艺术涵养、提高艺术技能、传播艺术精神的重要场所。艺术中心应该承担起学习、培训、传播、引导具有艺术思想的各类新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艺术中心在设置上除了配合新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外,应更加完善新型模式的艺术教学体系,使其具有专业性和多样化。
高校艺术中心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高校的培养目标,站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高度,积极寻求与知识的结合点,深入开发利用艺术资源,提高中心的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
3.完善高素质的教学队伍。“育人先育己”,高校艺术中心要想在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首先应不断调整中心资源分配和优化艺术师资结构。不断吸收掌握各个艺术领域中的新型教学人才,建立一支整体知识结构合理完善、思想过硬、业务熟练的艺术师资队伍,这是实现高校艺术中心素质教育功能的重要条件。各个艺术学科和领域的老师要想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具备相应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社会活动能力等。故而加强艺术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使其成为既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又具有相应教学经验和素质的全面人才,成为了高校艺术中心设置的重中之重。
4.开放合作,发挥示范作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高校艺术中心更应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积极与当地文化艺术部门和单位协作,共同建立校外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提供坚强的后盾。中心也要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有计划地邀请社会艺术名家、名流来校举办文化素质教育讲座,陆续推出各类艺术论坛、专题讲座。此外艺术中心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将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推出校园,走向社会,发挥大学文化的辐射、示范作用。如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共建社区文化广场、社会实践文化下乡、警民军民共建以及校际大学生艺术交流等多种社会实践形式,使学生将自己在艺术中心所学的文化艺术知识应用、服务于社会,并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在高校设置艺术中心是大学生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提高高等学校的文化艺术品位、完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依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高校艺术中心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不断创新,才能发展。也只有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主义高校的培养目标,不断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素质教育,高校的艺术中心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王国维.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闫大伟.文化素质与文化素质教育[N].光明日报,2002-06-10.
关键词:艺术中心;素质教育;高校
高校实施艺术素质教育,不仅是文化艺术的传递和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高校艺术中心作为高等院校推行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支柱之一,为大学生提供了艺术学习和艺术实践的“第二课堂”,是为艺术素质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也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结合艺术中心自身的特点,利用其优势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高校艺术中心的全新教育理念。
一、艺术中心在艺术素质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
作为集素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为一体的高校艺术中心,在传授创新知识、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具备明显优势。
1.艺术中心有助于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宏观规划与指导。高校艺术中心是推动艺术素质教育工作、促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构。它改变了高校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的原有模式,担负着协调高校各单位、学术团体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组织开展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培训从事文化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探索文化素质教育与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相结合的新路子。高校艺术中心的设置有助于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宏观规划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要想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特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极探索和研究,从而发挥艺术中心丰富的艺术资源和信息资源,以高起点的宏观整体规划和有序的指导,整合中心资源并合理调配,从而提高大学生各个层面的文化艺术素质。
2.高校艺术中心是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艺术中心是高校实施文化艺术素质教育活动的重要基地,是继承和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也是创造未来文明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信息源。在高校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活动中,艺术中心的建设和服务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丰富的艺术资料、浓厚的艺术氛围、现代化的设备设施、快速的网上信息传递以及科学的管理、优良的服务、文明有序的秩序,这些都会对培养大学生的品德、气质、情趣、行为、素养有着正确导向作用和熏陶作用。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定型的重要阶段,他们需要在文化艺术方面正确的引导和影响。因此,艺术中心对于大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和行为的熏陶,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特别是艺术中心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个性特色及创新精神。
3.高校艺术中心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科学殿堂。创新素质是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校艺术中心是艺术理论学习、艺术实践和应用传播的中心,大学生来到艺术中心学习,实际上也就获取了发挥自己创造天赋的机会和条件。在艺术中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艺术专业以充分发挥个性,接受不同艺术学派的学术观点以培养其独立性和批判性。这种不依赖于他人意志而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意志的人格,才是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因此,艺术中心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与作用。
二、依托艺术中心,深化高校文化艺术素质教育
只有不断改革才能发展高校文化艺术素质的教育功能和社会职责,高校艺术中心的设立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了解文化艺术知识的场所,更应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艺术素质、文化修养及综合素质能力上大有所为。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随着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艺术中心职能的外延会越来越广泛。中心不仅要为大学生提供健全的设施和设备,如多功能报告厅、舞蹈排练厅、艺术实践教室、表演厅、音乐制作室、琴房、艺术作品展览室、陈列室、艺术资料室等,还应进行多渠道、多样式的各类社会艺术实践和社会服务,开展诸如艺术汇报展演、画展、书法展、摄影展、艺术竞赛、学术报告等活动,承接社会艺术演出、组织艺术观摩、送艺术到基层、艺术实践与社区服务对接等等。让大学生通过参加这些艺术活动,在技能上获得必要的知识,在组织能力上得到锻炼;在精神层面上得到提高,在思想意识方面上受到启发。
通过邀请艺术界各领域专家、专业团体定期举办内容广泛的艺术交流和报告会,给大学生以自由地进入各艺术领域、吸取文化艺术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得到多元化的艺术熏陶和引导;还可以让大学生有意识地参与一些艺术科研课题的研究;利用寒、暑假参加文化艺术科技服务、社会调查、教学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接触社会的体验。
2.加强艺术素质教育深度。为艺术教学、艺术科研服务是高校艺术中心特有的文化功能。21世纪,是一个知识快速传递和共享的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仅仅依靠有限的教材所传递的知识,应对新型人才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高校艺术中心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基地,是一个巨大的资源中心、知识中心、信息中心,它在形成学生的基本艺术技能、授予系统艺术知识、提高学生质量、完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高校艺术中心的设置已不再是单独的一个服务性的教学辅助机构,而应成为高校艺术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获取艺术涵养、提高艺术技能、传播艺术精神的重要场所。艺术中心应该承担起学习、培训、传播、引导具有艺术思想的各类新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艺术中心在设置上除了配合新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外,应更加完善新型模式的艺术教学体系,使其具有专业性和多样化。
高校艺术中心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高校的培养目标,站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高度,积极寻求与知识的结合点,深入开发利用艺术资源,提高中心的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
3.完善高素质的教学队伍。“育人先育己”,高校艺术中心要想在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首先应不断调整中心资源分配和优化艺术师资结构。不断吸收掌握各个艺术领域中的新型教学人才,建立一支整体知识结构合理完善、思想过硬、业务熟练的艺术师资队伍,这是实现高校艺术中心素质教育功能的重要条件。各个艺术学科和领域的老师要想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具备相应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社会活动能力等。故而加强艺术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使其成为既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又具有相应教学经验和素质的全面人才,成为了高校艺术中心设置的重中之重。
4.开放合作,发挥示范作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高校艺术中心更应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积极与当地文化艺术部门和单位协作,共同建立校外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提供坚强的后盾。中心也要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有计划地邀请社会艺术名家、名流来校举办文化素质教育讲座,陆续推出各类艺术论坛、专题讲座。此外艺术中心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将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推出校园,走向社会,发挥大学文化的辐射、示范作用。如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共建社区文化广场、社会实践文化下乡、警民军民共建以及校际大学生艺术交流等多种社会实践形式,使学生将自己在艺术中心所学的文化艺术知识应用、服务于社会,并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在高校设置艺术中心是大学生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提高高等学校的文化艺术品位、完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依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高校艺术中心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不断创新,才能发展。也只有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主义高校的培养目标,不断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素质教育,高校的艺术中心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王国维.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闫大伟.文化素质与文化素质教育[N].光明日报,200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