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打造鈕扣帝國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eiz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商韋文雙有很多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地方:
  他的經歷很傳奇:從一個小小的「跑單幫」的,在短短的13年裏便成長為年產值數億人民幣的鈕扣帝國「掌門人」。
  他的想法很獨特:只身來到大陸,發現這裡的生意是全世界最難做的地方,可卻因為有「挑戰性」而留了下來;鈕扣不被大多數人視為可以「大做文章」的產品,但韋文雙卻將其視為「機會」;當他的設計很受歡迎,別人大量「仿」他時,他不生氣反而很開心;當他精心製作的產品樣板送給客戶,被客戶隨手丟掉時,他沒心痛反而覺得這是好事,因為這提醒了他該生產什麼樣的產品。
  他的研發很強勁:每月研發出新產品約1千種,每年出新產品近1萬種,至今已累積了13萬5千種各種款式的鈕扣。
  他的業績很「惹眼」: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很多鈕扣廠都活不下去了,可他的業績還能持續增長40%;當別的台商在因通路不好而準備「打包回家」時,他卻能繼續在大陸增開很多檔口,在通路上走得很「順暢」。
  他的行銷很絕妙:當別人一有了新產品就會急忙地推向市場時,他不會。他把它們儲備起來,找準時機、找對市場才推出。
  他的為人很慷慨:給員工的薪水比同業的高出60%以上。
  他的做派很低調:明明很有錢,可卻將辦公室弄得很樸素、很簡單,也不在繁華地段;他現有5家工廠、規模都還不小,但是,卻沒有一間工廠有招牌。
  他的員工很感人:8年前因經營困難導致他9個月發不出薪資,結果卻沒有一個人問他要工資、也沒有一個人離職。
  他的管理很另類:偌大的公司和工廠都是員工自己去做清潔,公司沒有一個專職清潔工;每個員工都能從細微處幫公司節儉。
  在韋文雙的身上,你可以看到與一般人很多不同的東西,很發人深省,很值得細細品味……
  13年前,韋文雙孤身一人、「銀兩匱乏」,只能背個包包在大陸大街小巷地去「跑單幫」;13年後,他成為了年產值達數億(人民幣,下同)的鈕扣帝國「掌門人」:擁有全世界唯一的「一站式」(從設計到生產)鈕扣供應廠,其中鈕扣設計占全世界的70%,累積款式高達13萬5千種;生產的鈕扣產品種類最豐富、數量最龐大,且已經遠銷至100多個國家。
  短短的13年間,韋文雙便從「一文不名」一躍成為了執鈕扣界牛耳的大人物,這驚人的蛻變背後有著怎樣不為人所知的故事?從韋文雙身上能學到什麼?他創造的奇跡能否被複製?
  【思考篇】
  「這裡的鈕扣品質不行,鈕扣商也根本不把鈕扣當回事,而這恰恰就是我的機會之所在。」
  逆向思考見「機會」
  1999年,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導致在台灣各種投資都失敗的韋文雙只身來到大陸,因身上確實沒什麼錢,只打算隨便看一看而已,可沒想到這一看便看出了「門道」和「機會」。
  韋文雙說,「我一來到這裡便去走市場,當時就發現大陸是全世界最難做生意的地方,比如我去拜訪別人,別人不理睬;原本與別人說好的事,後來卻說話不算話。」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的話,「既然這裡充滿著挑戰性,有挑戰性就會嚇退不少競爭者,這樣我反而就會有機會,所以我留下來了。」
  如此「逆向思考」及勇於挑戰的精神讓韋文雙看到了發展機會,燃起了征服大陸市場的欲望。此外,讓韋文雙更加堅定地覺得這裡有「機會」的是另一種「逆向思考」:
  「那時我去溫州考察時,發現他們做鈕扣的都喜歡偷工減料,做出很爛的鈕扣只要能賣出賺錢就可以了。有一次我去他們的檔口看他們賣鈕扣的情況,碰巧下雨了,他們都不會把鈕扣收進來(因為便宜所以淋濕了也無所謂)。由於我對鈕扣有深深的感情,看到這種情況很不舒服,於是幫忙人家把鈕扣搬了進去。從這些我就發現,這裡的鈕扣品質不行,鈕扣商也根本不把鈕扣當回事,而這恰恰就是我的機會之所在。」
  鈕扣一直都被當做面輔料中的「小配角」,難以獲得足夠的重視,以致於鈕扣市場呈現出一片「爛攤」景象。當別人會對這片市場「退避三舍」時,韋文雙卻「反其道而行之」將其視為機會。正是因為能做到這「逆向思考」,韋文雙順利開啟了鈕扣帝國的大門。
  【研發篇】
  「研發很孤独,而且研發投入的錢不一定能回收,但研發卻是未來競爭力的源泉,只有在研發上做到『無人能及』,我們才能在未來站住腳。」
  研發投入無人能及
  一顆鈕扣,被做成三角形賣不出去,做成方形又不好賣,只有做成圓形是最好的,所以鈕扣的設計基本上就在於一個圓形呈現出花紋、厚度及高度的變化。在這小小的「一方天地」中如何能千變萬化,不得不讓人煞費腦筋。但韋文雙的研發隊伍卻能每月設計出新產品超過1000種,自公司成立起就沒有間斷過,至今已累積有13萬5千種款式。「全世界鈕扣中70%是我們設計的,研發設計投入大概占到了收入的35%。能做到這樣,是因為我都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去置產,而是把賺到的錢都投入到了研發當中。」韋文雙說,「研發很孤独,而且研發投入的錢不一定能回收,但研發卻是未來競爭力的源泉,只有在研發上做到『無人能及』,我們才能在未來站住腳。」
  韋文雙堅持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的策略為其企業在全球市場上贏得了主動權:「現在全世界都沒有能與我相媲美的真正具開發性的、創造性的鈕扣供應商。而且現在已經形成了賣方市場,我從來不用拜託,都是客戶來拜託我說這個幫我做一下。」不僅如此,「別人有一種,我這裡就有100種。我現在能做到:不是客戶想要什麼,而是我先設計什麼,他去挑,挑中了就是我的,讓客戶具有充分的選擇性。」
  正因為如此,韋文雙設計的鈕扣才能遍佈全球,才能做到「當別人在拚命找市場時,而他的生意卻自動找上門來。」
  被「仿」很開心
  眾所週知,研發投入十分燒錢,很多人就想:像鈕扣這樣的小東西,我何必花大錢去搞開發呢,直接仿造市面上比較流行的就可以了,既省錢又快。這種想法直接導致了「大陸都不搞鈕扣開發(除了韋文雙以外),都喜歡去『仿』。」當自己辛苦設計的產品被大量抄襲時,按照常理來推斷,被「仿」者肯定很氣憤,會把那個「仿」的人臭罵一頓,可韋文雙卻表示,「我到溫州去一看,所有鈕扣都是我設計的。人家仿我的,我很高興。」為什麼會這樣?韋文雙解釋稱,「有很多人仿我的鈕扣設計,一來表示我設計的有人要,市場可以接受;二來表示我的做得很好,我很有成就感。」這樣的解釋合情合理,但想必現在很少有人能像韋文雙這樣「看得開」,更少有人能像他這樣理解這被「仿」背後的深刻意義。   不過,若自己的新產品常常被仿品淹沒,估計自己的生存就成問題了,而韋文雙對此有妙計,「人家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我是『三十六計,跑為上策』。我『跑』給他追,我的開發讓同業追不上。我的東西他都還沒有仿多少,我就會又有新的出來了。久而久之,他會感覺到追趕我很累很累,甚至會不想再跟我了。另外,他以我為範本的話其實是仿不像的,感覺會不同,而且在仿的過程中,他們會自信心衰退,沒有未來。」總之,強勁的研發能力、快速的產品開發足可以抵擋仿品的氾濫,而且能讓那些疏於創造的人自動走向滅亡。
  【行銷篇】
  「若我有新的東西就推出去,結果市場不買單,那就會損失慘重。而相反,在經過慎重審查市場及判斷時機後再推產品,就能獲得更好的效果。」
  行銷自有妙招
  在當前經濟發展不景氣的情況下,韋文雙的鈕扣帝國顯得格外「惹眼」:2012年4、5、6月的增長率都高達40%;繼續與全球知名品牌攜手合作,其中一顆為BETTY專門設計的玫瑰花型鈕扣就能創造約計2000萬(人民幣,下同)的價值;2012年有20多家比較大的鈕扣廠及拉鏈廠都爭先恐後地要把廠賣給韋文雙;浙江地方政府邀請韋文雙去帶動當地的產業發展,將「送兩棟房子」和「免五年租金」作為優厚條件;韋文雙鈕扣原本就在大陸各地有很多檔口並有21家分公司,在2012年又新增了許多檔口,如在廣州就新買了11家檔口;每年在國際上赫赫有名的面輔料展,韋文雙鈕扣作為亞洲第一鈕扣品牌,總是擁有著最大展位……
  當別人快活不下去時,韋文雙卻憑藉鈕扣帝國掌門人的「霸氣」在持續擴張。這不可思議的背後,韋文雙究竟有什麼秘訣?我們看看韋文雙的行銷策略便可知一二:
  策略一
  送產品出去[捨得」
  韋文雙有不計其數的為客戶專門製作的「目錄書」和「樣板卡」。這些「目錄書」和「樣本卡」上面佈滿了分門別類的、製作精美的各種鈕扣。「製作這樣一本『目錄書』要500塊,每年我送出去的產品超過2000萬。」韋文雙說。然而這樣精美的東西,有的客戶不需要就會丟進垃圾桶裏,曾經一度讓韋文雙很心痛。不過一向善於「逆向」分析的韋文雙卻很快「看開」:「後來人家越丟我越開心,因為人家丟的東西表示不符合他的需求或者不受市場歡迎,而這就給了我提示,讓我知道該生產什麼樣的產品。」所以韋文雙「捨得」送精美產品的策略無論如何都能獲得效果:被客戶收了,表示合作有望;被客戶扔了,提醒自己改進。
  策略二
  批發為主、零售為輔
  「我們的銷售以批發為主。一個批發商就會有兩百個客戶,那麼我們就不用那麼辛苦。」韋文雙說,「而且批發商的財務比較好掌控,最多一個月回款。如果是服裝廠的話,大概也就2個月。」可見這種批發銷售的模式既省了推廣費用,也有利於整個公司的資金週轉。韋文雙還表示,「我在香港、台灣還設有外貿部,經常會有比較好的國外公司來採購。在大陸設有很多的辦事處,這些辦事處負責跟中間商、工廠乃至同業(如果是做鈕扣的同行卻沒辦法做的,我們可以提供給他,這樣就少了一個敵人,多了一個朋友)接觸。」
  另外,零售也是較為重要的,因為「像檔口買賣現金的話,1塊錢一年週轉可以365次。」韋文雙說,「因為我們買原材料,如銅、合金、塑膠、樹脂等都是現金,所以增加多開檔口也是有必要的。」因此,韋文雙的檔口也在快速增加當中,「2011年是投資了10個檔口,2012年投資15個。2013年還要加,到2013年就會有40幾個檔口。」
  策略三
  儲備產品 適時機推出
  「像我們每一個禮拜都出新產品,累積下來,我們即使8、9年不開發,也還會有產品可以出。」韋文雙說,「儲備自有好處:開發的東西可以選擇正確的時機推出,也可以選擇正確的市場去推出。若我有新的東西就推出去,結果市場不買單,那就會損失慘重。而相反,在經過慎重審查市場及判斷時機後再推產品就能獲得更好的效果。」原來這也是韋文雙不惜重金投入研發的原因,因為「做的更多,選擇時才有餘地,方向才會正確。」
  至於如何判斷時機,韋文雙也有經驗,「客觀判斷勝過主觀判斷,不過有些時候影響市場的因素很多,這時候也要靠感覺,而且要看得多才有感覺,譬如說現在流行什麼顏色、設計師喜歡什麼材料等,我們的鈕扣設計也要跟上。像我們就經常去看面料展及服裝展等。」
  策略四
  嚴控產品品質
  好的產品是行銷得以開展的基礎。韋文雙表示,「我的產品,無論什麼國際標準質檢都通過了,都是符合全世界各種質檢公證處要求的。而且我的鈕扣跟服裝一樣,要水洗、乾洗都行。」另外,「我們不會『找縫隙』、『鑽空子』,一切都嚴格按照世界各地的質檢機關來製作生產流程、來生產我們的鈕扣產品,不會去偷工減料、不會去偷改質檢結果。」並且「不僅讓產品符合國內標準,也讓它符合國際標準。」韋文雙遵循的原則是:「只是會去改善自己,使它能夠更好。」
  在這樣的嚴格控制產品品質的情況下,生產成本會不會增加呢?「這樣子要求自己成本不一定会增加。因為我沒有次品、沒有退貨,所以有的時候成本反而比別人低。」韋文雙說。
  策略五
  用自己名字做商標
  「韋文雙鈕扣」是其重要商標,本刊記者曾專門詢問,為何用自己名字做商標?他的回答是:只有用自己名字做商標才會更加珍惜;只有用自己名字做商标,才會永遠認真下去;只有用自己名字做商標,才能打造出永久的品牌。韋文雙說,你看世界上流傳至今的大品牌,有幾個不是以人名做商標的?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韋文雙對打造國際知名品牌也是很有研究的。
  【員工篇】
  「公司的運轉情況是全透明的。當我經營遇到困難時,他們能明白我並沒有亂花掉他們的工資,而是在努力、在佈局、在不斷投入、在為我們共同的未來拚搏,所以能獲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讓員工「流」不走
  「我們公司(包括工廠)的所有人都很安定,基本上是沒有移動的。」韋文雙說。在如今員工流動率都普遍很高(尤其是工廠)的年代,能像這樣說「大話」的人還真不多見。可韋文雙卻有著足夠讓我們信服的理由:「我們薪水整體比同行高出60%以上,管理人員的薪水比同行多出1倍以上。我不敢說我們福利最好,但是薪水絕對『一流』。」另外,「我們工廠是高底薪+責任制,平均的流動率大概只有5%,基本只有那些不適合被淘汰,而主要的骨幹則都不會走,總體上非常穩定。當珠三角地區普遍出現『招工難』時,而我們都不用說什麼,他們都會拉人進來。」   韋文雙認為,「員工安定,不僅是要安定1年、2年、3年,而且是要5年後他還願意留在這裡。因為只有人來公司做到5年的時候,他才知道看全程,知道下一步怎麼做才好。若一個人在公司做了5年後還是走了,那麼他將會把什麼都帶走,什麼都不會留給你。所以一定給員工實質性的東西,不僅是你沒有的時候要給,而且是你有多的時候要記得多給。」
  對於因人才流失而導致公司損失重大的問題,韋文雙分析,「公司留不住員工就是主管沒做好、老闆沒做好,跟員工自身無關。」而克服這一問題的秘訣在於:「作為老闆,就是應該盡自己所能地給員工足夠高的薪水,並且對員工方方面面都要捨得。」其實對員工「捨得」,員工都是會感恩的,「你給人家一塊錢,人家會給你十塊錢。」但如果你很摳門、小氣,愛跟員工計較,「那你就完了,不用做了。」
  員工甘願為公司付出
  「當你真心誠意地對待員工時,員工也會真心誠意地對待你。」韋文雙說,「你辛苦下,他們會比你更辛苦。你用心下,他們會比你更用心。」這些並不是瞎說的,韋文雙給我們舉了三個例子:
  例一,「8年前,我遇到過一次經營上的困難,以致於我有9個月都發不出薪水,但我當時的所有員工(40、50人左右)都沒有走,而且沒有主動問我要工資,這讓我很感動。」
  例二,「我們公司所有員工都會主動地為公司省錢,比如說他們不會隨便去開空調,直到很熱了才開;燈也是用得到時才去開,用不到的就會有人自動地去關掉。」
  例三,「我們全公司(包括工廠)都沒有清潔工人,所有的清潔都由他們自己做。他們也不會亂丟垃圾,自己丟了也會自己撿。另外,屬於公共空間的部分,他們都會自己輪流當『值日生』來做清潔。」
  說句老實話,這三個例子都有點讓人不太相信:首先,員工近一年沒收到錢還不跟老闆吵鬧,這事簡直讓人難以置信,韋文雙做了什麼能讓員工如此相信他,而且十分篤定地跟著他?其次,幫公司從細微處節省,通常都是老闆會要求員工做的,而在韋文雙的公司裏,員工們卻都會主動地去做;再者,在上千人的公司和工廠裏,居然沒有清潔工?在外人看來這一定是老闆摳門了,可本刊記者在韋文雙的公司確實沒有看到清潔工的身影。
  對於本刊記者的疑問,韋文雙做出了誠懇的回答,「一直以來,我都是不管公司財務的。公司的運轉情況如何,整個公司的人都會知道,是全透明的。當我經營遇到困難時,他們能明白我並沒有亂花掉他們的工資,而是在努力、在佈局、在不斷投入、在研發、在為我們共同的未來拚搏,所以能獲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另外,「員工們也都知道公司之所以能給予他們豐厚的薪水待遇,除了優異的業績外,降低成本也是重要原因,所以他們為公司節省就是為他們自己節省。」
  從這裡我們可看出,當老闆真誠地對待自己的員工並做到讓員工完全信任時,員工就會心甘情願地為老闆付出,從而造就了今天韋文雙的鈕扣帝國。
  韋文雙語錄:
  ●競爭力,是超越尋常的一種心態。
  ●忘記進步是刀,墨守成規也是刀。
  ●不應該怪罪於經濟不景氣,因為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常常去抱怨,其實生氣不如爭氣。
  ●沒有不好的員工,只有不好的主管。只有主管不行,沒有底下人不行。
  ●「成就」是有多少人願意為你付出。去掉你為別人付出的,剩下一點點你就無堅不摧了。
  ●定位決定地位,思路決定出路。
  ●創造能被利用的價值,為人做嫁衣裳很重要。
其他文献
投保協議和《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的簽署,有現實意義,而且將來還有歷史意義。台資企業在大陸經營不容易,「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大陸的台資企業能夠永續經營、永續發展,台商能夠工作好、生活好。」  每一重關係的日益縱深、緊密及正常、有序的發展都需要制度的保障,而每一項制度的建立,無疑都考驗著領導人的耐心與智慧。  隨著海峽兩岸經貿、人員等往來的日益緊密,大陸政府和台灣當局無一不重視兩岸的
期刊
在傳統製造業中加入創意或服務思維的「微整形」也好,善用資源、跨行轉型的「大手術」也罷,只要能成功橫渡「競爭挑戰」的大海,就都是「神通」和「寶貝」。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故事,想必各位一定都耳熟能詳。面對橫在面前的大海,八位神仙氣定神閑,紛紛拋出各自的「神通」——鐵拐李的手杖、韓湘子的花籃、呂洞賓的玉簫、藍采和的拍板、張果老的驢、曹國舅的玉版、漢鐘離的玉鼓、何仙姑的竹罩,神仙們輕鬆駕馭各自的寶
期刊
「萬物雖賤,卻又不得不任其自然去發展;百姓雖卑,卻又不能不順從;世事雖不明顯,卻又不能不參與;言教雖不適當,卻又必須去陳述;義理雖不遠,但卻不能被拋棄。」  ——莊子  我常常喜歡引用美國著名建築師萊特的名言「這個國家商業已經戰勝了藝術,追逐金錢使建築師成為社會的奴僕。」不能說商業和金錢是毒藥,但沒有它,國家和人民都會憂慮。讓我們退一步想想,什麼是大道至簡、返璞歸真。返璞歸真讓人自然的理解成為一種
期刊
不管是「為了尊重其他生命,挽救地球的危機」,還是「為了自己身體健康」,至少可以在美食如雲、眾生饕餮時淡定瀟灑地說一句:「叫一桌生猛海鮮只能證明那是個暴發戶,而到五星級飯店裏要幾碟小菜才真叫酷!」新素食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20年前,如果你在飯侷上碰到一個素食者,肯定會在心裏嘀咕,「應該是個彿教徒吧」?然而,如今素食理念已經潛移默化地根植到了我們日常的飲食方式中。當你出席一些高檔宴會,餐桌上碼著肥
期刊
海基會新辦公大樓趕在520馬英九就職前的5月18日舉行落成啟用典禮,除了馬英九親自出席剪綵儀式給新辦公大樓增添「好彩頭」外,大陸數十位台商會長也應邀到場捧場,為海基會新址增添了濃濃的「台商味」。  海基會新辦公大樓是江丙坤董事長一手催生的,從籌辦到落成剪綵、到入住新址辦公,江丙坤可謂是「從頭參與到尾」。很多人說,江丙坤任內不僅為兩岸交流做了很多事,也為海基會做了很大一件事。也難怪參加落成典禮剪綵的
期刊
在平常的生活中,兩個人因為看對方不順眼而互不理睬的案例比比皆是,這種事竟然也會發生在美俄兩國總統身上——普京與奧巴馬因為互看對方不爽,普京拒絕參加奧巴馬的G8峰會邀請,奧巴馬也以拒絕到俄羅斯出席APEC峰會的形式「報復」普京。  俄羅斯總統官方網站5月9日發佈的消息說,俄總統普京當天在與美國總統奧巴馬通電話時表示,由於忙於新政府組閣事宜,他將不會出席於5月18日、19日在美國戴維營舉行的八國集團領
期刊
行銷通路的考察,留給台灣創意設計界一個更大的選項思考:進駐大陸,或許會遭遇一段時間的自身價值不被認同與重視;不進駐大陸,卻同樣也會失去先入為主的先機……兩難的選項或許在未來一段時間會一直糾纏在此行成員的心中!  入秋的上海,因為遠道而來的一群朋友而顯得陽光燦爛!2012年9月16日至20日,台灣中國生產力中心為配合台灣政府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及促進創意產業服務國際化,領銜台灣創意設計界精英「行銷通路考
期刊
很多老闆都在煩惱「怎麼管教員工」,一個員工「好不好」?可用三個角度去看,一是專業能力;二是做事精神;三是做人態度。絕不可以籠統的說一個人的「好或不好」,這樣才公平、具體、有說服力。  網路上刊登空姐投稿的「最難搞的藝人」一篇文章,還蛮好笑的,裏面提到那些難搞的藝人大都是女的藝人,比較起她們在螢幕上給觀眾的印象,真是落差很大。空姐的文章也提到很好接待的藝人,卻都是男性,例如周潤發、梁朝偉、陶喆、王力
期刊
馬英九最近可謂是「鴻運不佳」,繼1月14日好不容易「鹹魚翻身」,在大選战况空前激烈的情況下,終以近80万票优势選贏蔡英文之後。在5月20日就職前,再次遭遇空前民怨,民進黨組織數萬人上街遊行,使得馬英九在層層「鐵馬」保護下,在一片罵聲中宣誓就職連任。  分析馬英九這次政治危機,其實並不意外,在幾個月前的大選中,占盡執政優勢的馬英九,卻被新出爐、毫無全面統領經驗的「菜鳥」蔡英文「追著打」,在選前的各項
期刊
2012年1月14日台灣大選,信心滿滿的蔡英文以609萬票敗在「最後一哩路」上後,曾信誓旦旦地要進行敗選檢討、失敗反省,甚至拋出洋洋灑灑的數十項「敗選原因」總結。事隔5個月之後,歷經民進黨代理黨主席紛爭和黨主席選舉內鬥,蔡英文的敗選檢討,早已被拋到九霄雲外,恐怕已沒有幾個人還記得她說過的敗選檢討。2012年5月14日,當蔡英文在她的臉書上公開向馬英九提出三個相當敏感又具挑釁性的問題時,很多人忽然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