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编辑信息化管理探讨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88903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为高校学报编辑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编辑等审稿专家的审稿能力大大提高,提高了审稿速度和效率,节约了审稿时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论文发表慢的问题。目前,许多高校学报编辑部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大多没有充分应用,有些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好一些的编辑部,多局限于文字编辑处理和电子邮件服务,没有充分挖掘网站强大的信息功能和管理功能来提升学报的档次和品位。下面笔者就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如何更好地实现信息化管理作一些探讨。
  
  建立网站的管理系统,实现编辑信息化管理
  
  学报编辑部的“三审”工作头绪多,又很繁杂琐碎,所以如果稍有疏忽就可能出差错。用计算机网络站点对编辑部“三审”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其高效、便捷的程度是传统管理模式无法做到的。学报编辑部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建立起符合本学报工作特点的网站管理系统。使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编辑管理,从稿件的登记、初审,专家的复审、修改、审定记录,稿件的终审、录用,到退稿、排版、校对等,都可利用相应站点来完成,从而实现编辑信息化管理,使编辑人员从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编辑出版整个过程中,无论对原有信息资源的存储、检查与利用,还是处于动态信息资源的掌握、搜集与分析,网站管理系统都能够提供极大便利,保证编辑工作的有条理性。网站的设置可以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建立论文作者管理系统。通过建立一个来稿作者的数据库,使编审人员增加对他们的了解,包括他们的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所在单位、联系地址、主要的研究方向、主要论著等信息。建立这一数据库一是便于编辑了解作者的主要情况,加深对稿件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二是为编辑物色作者提供信息。数据库要不断补充新作者,注意作者层次结构和知识结构的合理性。运用这一系统,可以扩大作者队伍。目前学报编辑一般在编稿、校对上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难以广泛地接触不同学科、不同行业的专家学者,要物色某一选题的最佳作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常情况下,编辑习惯于只选择向自己较为熟悉的专家约稿,这样就会造成作者群狭小、老化问题。而通过网站的建设,可以打破这种封闭性。比如可以在网站的主页上进行有关学报内容、研究领域的情况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报,有针对性地投稿,从而扩大作者队伍。
  建立稿件管理系统。稿件是编辑的源泉。目前作者多是通过电子邮件、信件或直接到编辑部的方式投稿,由于作者对编辑部投稿要求不清楚,这种方式容易使稿件在编辑部和作者之间多次往返,浪费了很多时间在路上,而且还容易使稿件丢失。编辑部收到稿件后的归档也是一件很花费时间的事,尤其要进行全程计算机管理,还需要将文题、作者等信息录入计算机,做了很多重复的工作。借助网站,编辑部可在自己的主页上发布投稿要求,让作者在投稿前按编辑部的要求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处理。我们可以在网站上设定存放作者稿件的目录,作者要投稿时,只需要将自己的文档上传即可。编辑可以通过编程等手段实现文稿自动记录,主要记录来稿情况,包括来稿的编号、题目、作者、字数、日期、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责任编辑、处理情况、发稿刊期、转载摘录情况等,自动生成数据库。要查询某个文稿情况时,只需输入几个指令就可以很快查出,并可为统计编辑工作量提供可靠数据。也为以后的编辑管理流程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比如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利用编辑部管理软件,对稿件进行登记分类,先由责任编辑初审,认为可用,然后调出审稿专家数据库,查询作者对口专业的审者,选准审稿专家,有关专家可以直接进入网站点击相应内容进行复审。有些专家当天或隔日就可将审稿意见发给编辑部。经主编终审后,责任编辑通过网站将处理意见告诉作者。这一切都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实时传输,通过网站的系统进行操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审稿时间,如果出现审者耽搁的情况,也可迅速作出调整,改送其他审稿人。
  建立审稿人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审”中审稿人的姓名、专业、单位或地址、邮编、职称、专长、年龄、审稿费等。以及详细记录专家具体从事的研究领域、专业特长、代表成果、近期研究方向及获奖情况等。学报编辑遇到交叉学科或不熟悉的专业稿件时,可以送有关专家审稿。编辑部建立审稿人数据库,既能提高编辑工作效率,又能了解不同领域有建树的专家情况。审稿人管理系统应是动态变化的,要做到推陈出新,以便找到最适合的审稿者,从而保证审稿质量。
  建立选题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与本学报有关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信息及其他课题信息,详细记录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及主要成员信息、项目来源、负责单位、已有成果等。这些科研项目都是经过专家评估、科学论证后设立的,涉及内容是国内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相关学科的重点热点问题。这些研究动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学科发展的方向,研究成果也代表着该领域的先进水平。了解这些最新的学术动态,有利于正确制定和规划本学报的选题方向,确定一定时期内刊出论文的专业方向,为及时反映学术前沿的研究成果提供条件。
  建立刊物质量、管理的系统。主要包括各级单位、学报界等下发的文件及本学报编辑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另外分类存入学报历年历期的论文数据及其转载、摘录、获奖、引用情况,编辑人员的工作业绩,包括完成年度工作的数量、质量、奖惩的记录及考核情况,读者、作者对本刊的反馈意见等。可以通过在网站上建立互动交流系统,随时就某一问题向相关专家学者请教或与作者进行探讨。这样就可以避免或减少由于编辑自身专业、信息和视野局限带来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为准确把握稿件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增加网络意识,提高学报编辑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改变思想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在以开放性、动态性为特点的网络环境下,作为高校学报编辑,应把增强网络意识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认识信息时代编辑工作的全新含义,紧跟信息网络化的步伐,运用当前最新最快的网络技术,采用编辑工作的现代化手段,学会更快更好地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以体现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时代性。
  掌握现代化编辑手段,创建新的编辑信息管理模式。网络的迅猛发展,要求编辑掌握好现代化编辑手段。按照传统模式,作者的一份稿件送专家审阅返回后,由编辑在稿纸上对稿件进行修改,再由排版人员进行排版。这样修改稿件实际上经过了在纸编辑和在机编辑两道重复性劳动,暴露出稿件处理速度缓慢,效率低,信息利用率差等弊病。在网络环境下,借助网络技术和数据库,学报编辑直接参与计算机编辑、排版、绘图等工作,真正做到学报编辑、排版、校对一体化,从而可大大提高学报的编排质量。在纸编辑向在机编辑、在线编辑转变,是高校学报网络化的必然结果。编辑人员只有在机编辑兼排版,才可避免上述工作的重复和因此而造成的误差,做到简便又准确。尤其在复杂的图、表、公式的编辑加工上,由编辑直接在机扫描、粘贴、绘制,实际上减少了图稿校改次数,既提高了质量,又加快了处理稿件的速度。在线编辑,更有利于网络上返修稿件,做到版面设计更加合理化,真正做到编排一体化,这是网络背景下编辑的必然模式。
  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及多媒体技术,促进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信息化。随着信息网络化的日益普及,运用多媒体手段对学报进行编辑加工已成为一种趋势,应该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给编辑工作带来全新的变革。以纸型文稿为主的编稿、校稿方式将逐步减少,作者投稿将以通过网站上传为主要方式,而编辑与作者之间的交流对话也将通过网络技术直接进行。除此之外,传统的编辑加工、文稿校对、清样审读、装帧设计、出版速度等都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信息传播者的高校学报编辑除要进行常规的阅读外,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技术。还要经常上网捕捉各学科发展的最新信息、最新动态,新的知识,储备丰富的资源,开阔视野,提高学报的新颖性。信息时代对编辑的要求目前已出现综合化的趋势,即由过去主要担负稿件加工工作转变为一个人同时兼任稿件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输入排版、校对、版式设计。学报编辑在编辑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因特网等工具,重视先进和完善的编辑信息管理软件的作用,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处理反馈系统,对各种信息应做到快速处理,及时反馈,以处理编辑过程中的大量信息,缩短稿件处理时间。
  提高自身网络信息的保护能力。除了国家法律法规的安全保障外,编辑应掌握更多计算机知识,以保证学报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比如密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病毒检测技术等,从而保证编辑工作的顺利进行。
  
  实现编辑信息化管理对提升学报水平的意义
  
  随着各种网络硬件设施的改善,编辑人员对网络应用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大,有效地解决了网络传播这一瓶颈问题,这对高校学报而言,无论是从加快科技信息传播速度,为读者提供最新科技信息和优质服务的角度考虑,还是从争取优质稿件,争取首发权、增强刊物竞争力的角度考虑,都有重要的意义。
  使用在机编辑代替在纸编辑,有助于提高编辑的质量。按照传统的方法,作者在投稿时附一份文稿送编辑审阅后,编辑在稿纸上进行修改,修改包括文字上的和格式上的内容,定稿后,再进行排版,这样修改稿件实际上经过了在纸编辑和在机编辑两道重复的程序。实现编辑信息化管理,让编辑人员在机编辑兼排版,就可避免这个没必要的重复,并减少误差,准确又简便。尤其是对复杂的科技图表、公式的处理上,编辑直接在机扫描、绘制、粘贴,就减少了图稿校改的次数,一方面提高了质量,另一方面加快了稿件的处理速度。
  使用在线投稿、审稿的方式,提高审稿针对性,缩短稿件流程。实现编辑信息化管理,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实时传输,更快地有针对性地审读稿件,提高稿件处理效率和稿件审核的质量,以保证学报的质量,以吸引更多好的作者前来投稿,形成一个良性的持续的循环。
  使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可快速检索。计算机情报联网检索将以其快、新、准的特点成为今后文献检索的主要手段之一。编辑可以利用网络上提供的文献检索系统,了解研究课题的进展,选择审稿专家,查询及核对文献。通过检索,编辑可以了解所用文稿的内容在理论界是否先进、独创,网络文献的检索为编辑核对参考文献提供了方便,也保证了学报办刊的质量。
  使用网络约稿,扩大稿源。制作好网站,利用网络宣传学报,向通过网上查阅到的专家发出约稿函,范围可扩大到国外同行,约稿更广,针对性更强,反馈时间快,成功率也较高。
  使用电脑校对更显示优势。电脑校对的效率高,电脑校对适用中英文。在电脑校对过程中,还可以扩大校对的范围和提高校对的准确性,可以增加专业词汇,使用自定义库,把校对系统未查出的错误添加进去,随着校对次数的增多和对各类词库的不断扩充,电脑校对的准确性将越来越高。编辑部内部进行联网后,不同编辑加工后的论文不必打印就可传至另一编辑的电脑内进行互相核对。
  使用网络发行学报的电子期刊。提高学报的知名度,电子刊物的特点是时效性高,由于省去了印刷、发行等种种环节,可以更快地把最新的消息在第一时间告诉读者,并能按不同读者的口味改变其显示方式,有助于扩大发行量。
  
  结束语
  
  学报通过加强信息化管理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是明显的,它对传统的编辑概念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对传统的学报编辑流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代表着学报发展的方向。作为高校学报的编辑工作者应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及时地转变观念,增强紧迫感与危机感,锐意改革,积极探索高校学报信息化管理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汪道友、王涛:《科技期刊现代化探讨》,《编辑学刊》,2001(4)。
  2.陈辉:《论作者队伍建设与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编辑学报》,1999(4)。
  3.朱德培:《创新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编辑学刊》,2001(4)。
  4.王利群、赵军平:《中国科技期刊上网的形式与思考》,《编辑学报》,1999(11)。
  5.赵军平:《网络组稿与编辑经验浅谈》,《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11)。
  (作者单位: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编校:施宇
其他文献
“在党的领导下,民族要振兴,翻译要先行。”这是第三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一致的呼声。这次会议由中国译协、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民族出版社、中央人民广
一、故事梗概美国南北内战时期,英曼像所有热血男儿一样,怀抱着“保卫家园”的心愿奔赴战场。亲历和目睹了战争的惨烈和生命的无谓牺牲后,病床上的英曼在爱人艾达的召唤下,毅
专题导航近几年来,动词和动词短语一直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点考查对象。该考点常以单项选择、完形填空、短文改错等题型作为载体,主要针对部分常用动词和动词短语的用法进行考
当前中国英语教学方式广受关注,原因是基于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导致了投入大收效差的局面。本文试图用杜威等教育家的教育理念阐述“情景体验式”双语教学的合理性和可操作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内业可分为初查、复查和多期复查等部分。根据实际需要,本文仅就第一次复查内业方法及要点作简单介绍。内业一般有三个程序:1.资料整理工作; Continuous i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为教师不断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中学数学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与课堂训练有直接关系。作为教师,应该
本文介绍了在半干旱观测站作物田中,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的研究结果,讨论了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报道了在移植到收获期间,各周期内(按周计算—译者注)热通
红外探测器是各类红外系统的心脏。它的发展经历了从单元到多元、从低级到高级的辩证发展过程。目前,焦平面列阵技术是红外探测器的研究前沿,同时,人们对各种新型红外探测器
A pterosaur-bird track assemblage from a sandstone-siltstone-mudstone sequence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Tugulu Group of Xinjiang comprises the first pterosaur 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