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介语僵化现象是在外语学习者中广泛存在的一个问题,学术界中关于中介语僵化的研究是现阶段外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本文主要阐述了中介语僵化现象的理论背景,并对中介语僵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外语学习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避免这种现象,以期为外语学习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外语学习 中介语僵化现象 原因分析 策略分析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逐步加快,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掌握英语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而在外语的学习研究领域中,关于中介语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其中中介语僵化现象是语言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重点问题。要想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效,我们需要对研究者在中介语僵化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有效应对中介语僵化现象的策略。
▲▲1.中介语僵化现象的提出
1972年,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在他的中介语理论观点中提出了“中介语僵化”这一概念,主要用于描述语言学习的停滞现象,在他的观点中指出,大约只有5%的人可以和母语习得者一样不断推进目的语的内化,进而形成完善的目的语语言系统,而其他的95%的学习者对目的语的使用再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不能再继续稳步提高了,而是处于一种停滞状态,这种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中介语僵化现象[1]。中介语僵化现象自其提出以来就在语言研究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内外的语言学家和外语学习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有关于中介语及其僵化现象的大量研究。在我国国内关于中介语僵化现象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晚,但是进程也比较快,1997年,陈亚平在其论述中提出从心理学的角度将中介语僵化现象看作是“高原期现象”,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同一时间,陈慧媛在对国外关于中介语僵化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和概括,对这些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意义做出了探讨。
▲▲2.中介语僵化产生的原因分析
2.1中介语僵化产生的主观因素
根据R·Ellis提出的观点中指出,中介语僵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年龄因素以及缺乏与目的语社会文化融合的渴望。其中年龄因素与人大脑的发育有关,Lamendella和Lennerberg曾在研究中指出儿童成长期的关键期之后,大脑两侧的功能已经有了明确的分工,左半脑就是语言功能定位的部位,由此可见中介语僵化现象与学习者的主体也有较大的联系[2]。1978年,Schumamn在研究中曾提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他指出,当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时,学习者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排斥心理,并与其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缺乏与目的语社会文化融合渴望的产生原因。
2.2中介语僵化产生的客观因素
R·Ellis在对中介语僵化的研究中还提出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总结起来一共有四个方面:一是,在日常学习中缺乏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二是,内心对交际的抗拒而带来的压力;三是,语言学习的反馈性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作用;四是母语语言文化的差异对目的语学习的不良影响,这些都对目的语学习带来了不良影响。
▲▲3.中介语僵化应对策略分析
3.1正视母语对目的语学习中的促进作用和负面影响
母语对于目的语的学习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有负面的影响,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利用自身的心理调节机制,对这种影响作用进行调节,促进其最大程度的正面化[3]。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时候应该将母语学习中总结的经验运用到目的语的学习中去,对两种语言中存在的共性技巧和策略加以观察和发现,尽可能的多采用目的语培养外语语言思维。
3.2加强第二语言知识的积累
学习者要加强对第二语言的知识了解,除了掌握语音知识,还要加强对语法、词汇等学习,如了解语法中的语言内部规则、语言的普遍规律及特殊形式等;对于词汇的学习,不仅要掌握词汇的概念意义,还要了解其延伸意义、联想意义,既要掌握词的句法特征,又要掌握此的语义特征和搭配使用等。
3.3正确对待错误,改变学习策略
学习者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语言学习的进展有重要影响,Krashen认为动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要明确的学习目的,保证学习的积极性,如发现在语言应用中出现频率比较大的错误,应积极分析、总结或求助教师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学习过程中注意对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两个方面的把握,多用多写,发现隐形错误并加以改正。另外,学习策略在语言的学习中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失败的学习策略最终会导致中介语僵化。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有效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并注意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学习策略是否得当,如有不当应及时纠正。
3.4加强文化融合
社会文化差异也是产生中介语僵化的重要因素,学习者对第二语言国家文化的适宜度制约着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文化适应受阻,第二语言学习也就受阻,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尽量多的了解第二语言的文化因素,增强文化意识,注重文化因素在交际过程中的体现,能在保留本国文化和母语的基础上 ,理解和适应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 克服母语文化的优越感,培养对文化差异的知觉能力,缩小对目的语的心理距离,并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遵照目的语习惯方式进行表达。
▲▲4.总结语
中介语要想达到目的语的水平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中介语僵化现象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相反,通過对中介语僵化现象研究的不断扩大,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中介语僵化采取减缓或者推迟的措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楚雄.国内中介语僵化现象研究:十年回顾与思考[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0(02):75-76
[2].任佼.中介语僵化现象的成因探析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 文学界(理论版).2010(05):73-74
[3].李秋会.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僵化的预防策略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85-86
(责任编辑:罗云凤)
关键词:外语学习 中介语僵化现象 原因分析 策略分析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逐步加快,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掌握英语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而在外语的学习研究领域中,关于中介语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其中中介语僵化现象是语言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重点问题。要想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效,我们需要对研究者在中介语僵化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有效应对中介语僵化现象的策略。
▲▲1.中介语僵化现象的提出
1972年,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在他的中介语理论观点中提出了“中介语僵化”这一概念,主要用于描述语言学习的停滞现象,在他的观点中指出,大约只有5%的人可以和母语习得者一样不断推进目的语的内化,进而形成完善的目的语语言系统,而其他的95%的学习者对目的语的使用再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不能再继续稳步提高了,而是处于一种停滞状态,这种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中介语僵化现象[1]。中介语僵化现象自其提出以来就在语言研究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内外的语言学家和外语学习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有关于中介语及其僵化现象的大量研究。在我国国内关于中介语僵化现象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晚,但是进程也比较快,1997年,陈亚平在其论述中提出从心理学的角度将中介语僵化现象看作是“高原期现象”,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同一时间,陈慧媛在对国外关于中介语僵化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和概括,对这些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意义做出了探讨。
▲▲2.中介语僵化产生的原因分析
2.1中介语僵化产生的主观因素
根据R·Ellis提出的观点中指出,中介语僵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年龄因素以及缺乏与目的语社会文化融合的渴望。其中年龄因素与人大脑的发育有关,Lamendella和Lennerberg曾在研究中指出儿童成长期的关键期之后,大脑两侧的功能已经有了明确的分工,左半脑就是语言功能定位的部位,由此可见中介语僵化现象与学习者的主体也有较大的联系[2]。1978年,Schumamn在研究中曾提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他指出,当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时,学习者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排斥心理,并与其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缺乏与目的语社会文化融合渴望的产生原因。
2.2中介语僵化产生的客观因素
R·Ellis在对中介语僵化的研究中还提出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总结起来一共有四个方面:一是,在日常学习中缺乏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二是,内心对交际的抗拒而带来的压力;三是,语言学习的反馈性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作用;四是母语语言文化的差异对目的语学习的不良影响,这些都对目的语学习带来了不良影响。
▲▲3.中介语僵化应对策略分析
3.1正视母语对目的语学习中的促进作用和负面影响
母语对于目的语的学习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有负面的影响,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利用自身的心理调节机制,对这种影响作用进行调节,促进其最大程度的正面化[3]。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时候应该将母语学习中总结的经验运用到目的语的学习中去,对两种语言中存在的共性技巧和策略加以观察和发现,尽可能的多采用目的语培养外语语言思维。
3.2加强第二语言知识的积累
学习者要加强对第二语言的知识了解,除了掌握语音知识,还要加强对语法、词汇等学习,如了解语法中的语言内部规则、语言的普遍规律及特殊形式等;对于词汇的学习,不仅要掌握词汇的概念意义,还要了解其延伸意义、联想意义,既要掌握词的句法特征,又要掌握此的语义特征和搭配使用等。
3.3正确对待错误,改变学习策略
学习者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语言学习的进展有重要影响,Krashen认为动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要明确的学习目的,保证学习的积极性,如发现在语言应用中出现频率比较大的错误,应积极分析、总结或求助教师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学习过程中注意对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两个方面的把握,多用多写,发现隐形错误并加以改正。另外,学习策略在语言的学习中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失败的学习策略最终会导致中介语僵化。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有效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并注意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学习策略是否得当,如有不当应及时纠正。
3.4加强文化融合
社会文化差异也是产生中介语僵化的重要因素,学习者对第二语言国家文化的适宜度制约着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文化适应受阻,第二语言学习也就受阻,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尽量多的了解第二语言的文化因素,增强文化意识,注重文化因素在交际过程中的体现,能在保留本国文化和母语的基础上 ,理解和适应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 克服母语文化的优越感,培养对文化差异的知觉能力,缩小对目的语的心理距离,并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遵照目的语习惯方式进行表达。
▲▲4.总结语
中介语要想达到目的语的水平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中介语僵化现象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相反,通過对中介语僵化现象研究的不断扩大,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中介语僵化采取减缓或者推迟的措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楚雄.国内中介语僵化现象研究:十年回顾与思考[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0(02):75-76
[2].任佼.中介语僵化现象的成因探析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 文学界(理论版).2010(05):73-74
[3].李秋会.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僵化的预防策略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85-86
(责任编辑:罗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