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其测度

来源 :商业经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7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流产业集聚一方面能够通过专业化的分工、竞争效应促进生产率提升,但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进而造成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等问题。基于此,阐明物流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对于指导物流产业制定长远规划、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阐释了物流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了测度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物流产业集聚度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倒U型关系;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创新能力、对外开放程度、物流基础设施
其他文献
本文从供给侧和需求端分别解码农村新消费经济,发现电商新兴模式、电商渠道网络和电商源头供应链均在下沉,而农村居民消费潜力与消费结构呈现上行态势。在未来,以农村电商物流体系的重构及大数据等技术的依托为着力点,供给侧与需求端需协同发力、改革创新,共同推动农村新消费经济崛起。
本文运用二元Logit模型,详细分析流通价值链增值与客户偏好异质性的匹配度。实证结果表明,个体与群体客户偏好均不同程度影响流通价值链增值。个体需求层面中,消费能力、收入情况、审美水平与情感经历4个因素正向匹配流通价值链增值;群体需求层面中,品牌影响度、实用情况与服务能力3个因素正向匹配流通价值链增值。据此,提出促进流通价值链增值与客户偏好异质性匹配的相关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以及利用苏黎世理工学院经济研究所(KOF)发布的全球化指数,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个路径实证研究了逆全球化趋势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时变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逆全球化趋势主要通过影响经济基本面因素进而抑制人民币国际化,且近年来的态势愈发严峻。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经常项目下,逆全球化可通过影响中国的贸易进出口和贸易结构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影响;在资本项目下,国际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金融衍生品投资均是逆全球化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途径。其中,逆全球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抑制作用在早期主要通过经常
本文理论结合实证,研究了零售数字化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以及区域层面的异质性。结果显示,零售数字化广度和深度的提高,都能显著抑制我国城乡消费差距扩大,且零售数字化广度的赋能效应更强。同时,影响效应的区域异质性明显,东部地区零售数字化广度和深度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作用都是很明显的,而中部地区零售数字化深度的抑制效应相对有一定弱化,西部地区广度和深度两者的抑制效应均尚未有效释放。
“一带一路”倡议稳中求进,投资机遇与投资风险并存。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中亚五国为例,分析我国政府及企业投资现状,洞察投资机遇、抓取机遇开展投资促进行动,辨析投资风险、迎接挑战落实投资防范措施。研究表明,投资机遇主要表现在抗疫及后疫情时代机遇、政治窗口机遇,投资风险主要表现为财政金融风险、投资争端风险及文化冲突风险,据此提出政治互信推动投资行动、建立投资风险救济制度等具体举措。
乡村振兴既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基石。本文对乡村振兴、代际变迁及消费升级的内在联动逻辑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乡村振兴是农村“新生代”创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代际变迁激发乡村振兴和消费升级的强烈愿望和诉求;乡村振兴是城乡消费升级相互促进的“起搏器”。同时乡村振兴、代际变迁及消费升级的联动面临着城乡居住发展环境差距过大,农村要素难“沉淀”;农村集体行动能力大为降低,共同体观念弱化;流通空间网络分散,规模化整合任务艰巨等阻碍。文章建议应对县域农村要素进行全域盘点分类,构建新型乡村空间规划体
全渠道营销的精髓在于整合,而这种整合必然带来供应链变革,乃至于供应链自身在运营体系的整合。从整合的广度分析,供应链被扩展到企业与供应商、渠道与客户之间的广泛联系;从整合的深度分析,体现在不断加强对产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管理,而追求目标就在于优化资源配置。为驱动供应链快速反应,供应链整合需适应全渠道营销的时代要求,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强调用户体验为核心竞争力,不但仓储模式需要全面重构升级,更需要突出线上和线下渠道的融合。为此,供应链变革重在树立系统性、整合性思维,构建深度协同的供应链体系,以及不断推动
文章选取并分析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流通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非线性效应。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存在阈值内外转换特征,阈值范围内流通产业集聚可显著促进制造业升级,反之则存在一定抑制作用。流通产业集聚对我国不同区域省份制造业的影响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就控制变量而言,固定资产净值、劳动力投入、内部研发总投入均对制造业升级存在正向效应,其中劳动力投入的影响相对较弱。
协同创新是以知识技术为核心、整合互动为途径的价值创造行为,是数字化供应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不竭动力。本文基于文献回顾,阐述了协同创新的内涵及特征,提出了数字化供应链技术架构,在分析协同创新机理与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的数字化供应链运营体系,并探讨其实现路径。
数据是数字经济下经营者之间竞争的核心要素。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驱动型经营者集中事例不断涌现,源自于传统经济的相关市场界定的思路与方法面临挑战。在数字经济下,基于时间维度的相关市场界定思路能够平衡数据驱动型经营者集中规制的效率目标和公平目标,假定垄断者测试实施多因素综合性改造使其更加适应数字经济下经营者集中规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