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节能设计

来源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yun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建筑施工工程中,运用节能技术是一项较为系统、复杂、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我们必须要仔细的研究建筑施工节能技术,根据我们国家的不同点来改进我国的节能技术,区分公共建筑与住宅建筑节能技术,寒冷地区与炎热地区的节能技术。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设计;公共建筑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05-0051-02
  21世纪现代社会处于高速发展中,能源紧缺是各国面临的社会发展问题之一。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各种资源的人均占有率很低。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模式对保证国民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所有的能源消耗中,建筑中的能耗占全部能耗将近50%,因此,节能技术的应用是建筑工程中的核心部分,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成熟运用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的手段之一。建筑施工节能技术控制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能有效提升建筑的节能水平,其次,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熟练运用节能技术或选用节能环保材料,也是促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值,以得到社会与企业的双赢的有效手段之一。建筑施工节能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保护环境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攻略。
  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措施
  公共建筑(特别是大型商场、高档旅馆酒店、高档办公楼)每年消耗着市场较大份额的能源资源,因此需要对公共建筑实行节能设计措施。
  第一,需要严格的建筑选址布局。公共建筑物应该尽量选取向阳布置和避风布置,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阳光资源,还可以尽可能减少热损失。这样一来,冬天有适量阳光射入室内,夏天有良好的通风,建筑布局需要避免与人口密度较高的建筑物相邻,在规划设计中控制区域密度。在北方寒冷地区,则考虑将公共建筑物的道路方向与当地的冬季风风向一致,在南方地区,则与夏季风风向一致,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损耗。
  第二,在公共建筑设计中,严格控制建筑物体型系数。体系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建筑房屋表面积和建筑所包围的体积,体系越小,表面积越大,体系系数越大,反之,则越小。控制体系系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建筑物与外界的能量交换。在控制体系系数时,加强建筑表面积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采光量和自然通风量,降低人们对空调及照明的需求,但导致体系系数增大又会加大热量与外界的交换,因此,设计者应该权衡两者之间的利弊,选择合理的建筑房屋表面积,尽可能同时弱化两者的缺点,强化两者的优点。公共建筑物的造型应尽可能简洁、完整,尽量避免复杂的轮廓线。
  第三,在公共建筑设计中,需要加强自然通风、采光的应用技术。主要可以通过利用风压、热压实现自然通等手段提高自然通风量,改善室内空气环境质量,同时也能够减少空调的使用率,带走室内潮湿污浊的空气,提高室内热环境。合理安排门窗的开启方式来加强自然采光的利用率,需设置可调节的活动遮阳,例如窗帘、百叶、遮阳棚等,实现夏天减少太阳辐射,冬季能够有足够日光利用。对于侧窗、天窗、中庭采光需要有不同的设计,侧窗需要有能够看到窗外一定视野范围内的风景,公共建筑也可以通过开天窗来解决综合采光,中庭采光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自然光线经过中庭时进行多次漫反射,为进深较大的公共空间提供更多的自然光线。
  最后,公共建筑需要选择良好的建筑围护结构。公共建筑物的能耗大部分取决于建筑物的围护结构的热传导性和冷风渗透性,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建筑结构能够减少人们对空调的使用率。公共建筑物围护结构一般采用双层围护结构,由双层玻璃或者三层玻璃组成,在玻璃层之间预留空气夹层,便于结合百叶开关提高建筑外墙温度。
  2 住宅建筑物的节能设计
  住宅建筑物作为我国最大能源消耗的平台,节能设计与技术的对于能源节约来说显得意义深重。
  首先,住宅建筑物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原有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尽可能减少对地形地貌有影响的土木建设活动。道路总体规划需要满足居民居住的基本生活习惯,同时满足社会的交通需求。规划布局时应考虑日照间距以及当地主要风向,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使用。
  其次,住宅建筑物需要进行居住生态环境设计。主要包含基底处理、绿化设计、水环境设计。基地处理是指在住宅建筑物建设过程中应尽量选择生态不敏感区域,尽可能保留原有有价值的生态要素,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自然过渡。绿化设计需要根据现有的指标设计,不仅达到居住人的视觉观赏标准,还需要严格控制绿化的生态调控功能,以植物生态学为指导思想,进行住宅绿化设计的工作。水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雨水、生活用水、地下水之间的合理良性水循环。
  3 建筑物主要节能技术的应用
  3.1 屋面节能工程施工技术
  对于架空隔热屋面,在施工时施工人员应注意正确定位进风洞口和出风洞口,进风洞口应定位于正压区,出风洞口则定位于负压区。同时务必在架板之前,保证屋顶表面的洁净整齐,以确保隔热层里的气体流通畅顺,施工时应注意细缝的地方,用水泥混合砂浆填塞牢牢固定。对于保温隔热屋面,例如松弛零散材料应该按照坡向,有顺序敷设、压实,确保表面的平整度来合理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在保温层和隔水层间采用较为平整的板材,确保二者缝隙小,粘贴性较好。完成后,还要及时检查架空层内气体的流通性和完整性,如果有残留物要及时清理,确保内部流通无阻。
  3.2 建筑项目墙体节能施工技术
  对于外墙热桥部位,需根据各处温度,在低温的地区,采用保温节能隔断热桥措施保护,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必须有能够有效隔断冷热桥效果,内保温技术施工难度比外保温技术施工难度相对较小,不会随着建筑物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保温层的性能和能够有效降低墙体自身温度的变化等四大特点。保温层设置外面的保温效果较好,能有效的加大室内的使用面积,从而使建筑物看起来空间大,但建筑的耗资也就高于保温层设置在建筑墙体里侧的了。对于内墙饰面层,饰面层要保证平整性良好,表面不出现细缝和空气鼓包,以保证墙面的密封性。
  3.3 建筑施工节能技术运用至门窗安装中
  门窗导热系数各异,材料不同,导热系数相差很大,选用有特别性质的玻璃,能够提高节能效率。现在的铝合金门窗和塑钢的门窗,它们的导热效率要比塑料和木头门窗的导热效率高出30%左右,单层的玻璃要比双层的玻璃高出40%左右,因此安装门窗中,也可以提现节能技术的经济价值。
  3.4 寒冷地区住宅建筑物冬季保温节能技术
  (1)强化建筑的围护结构,通过选择双层玻璃或者保温户门、阳台门等设备,实现节能目标。
  (2)确保室内温度处于一定范围内,门窗需要有一定程度通风,以保证室内的换气;同时,也可在窗户中加设一层透明膜,在窗框的内侧粘贴透明的塑料薄膜,并与窗户玻璃之间形成空气间层,从而提高室内温度,节省窗户传热能耗。
  (3)建筑出现结露,根据建筑实际情况采用保温窗,并在外墙的内侧抹上2cm左右的由普通硅酸盐水泥、膨胀珍珠岩、粉煤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纤维素组成的轻质保温砂浆。
  3.5 炎热地区住宅建筑物遮阳技术
  在炎热地区,需要合理选用门窗的综合遮阳系数,固定遮阳装置。应该按照太阳的运动轨迹为蓝本设计,最大限度避免阳光的直射造成的温度升高。活动外遮阳装置应选用安全性高、耐用时间久的外遮阳装置,内遮阳应该作为内部装修的一个主要考虑部分。通过对遮阳技术的提升来减少空调的使用率,节约能源。
  参考文献
  [1] 柴卫.建筑施工节能技术[J].甘肃冶金,2011(04).
  [2] 周强.建筑施工节能技术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14).
  作者简介:龚东锋(1978-),湖南城市学院大专毕业,现从事房地产设计管理。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生活水平也在提高。逐渐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发展不平衡和不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越来越
总结了乐业板栗产业的生产现状以及乐业县板栗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乐业县板栗生产的发展对策。
课堂课堂中,教师的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会左右学生这一节课的情绪,甚至一生的命运。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学生的随意性的评价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
The alteration of substructure of an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has been investigated during con-stant strain fatigue.No plateau stage on the cyclic stress-stra
Hello,大家好,上一期我们讲解了四轴飞行器的组装,今天我们来讲解四轴飞行器的模拟训练与调试。第一次接触无人机,由于操作的不熟练和一些要领的生疏,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绿色、节能在建筑规划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避免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问题的出现,在建筑的规划中应始终坚持"绿色、节能"的原则。鉴于此,本文主要从
现代都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室内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室内的空气污染和沉重的工作压力引发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或称“病态大楼综合征”)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植物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理念的转变,人们追求健康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体育教学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关注。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被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钢铁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钢结构建筑逐渐被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建筑类型。钢结构工业厂房由于其构建面积狭小,空间利用效率高,同
Neutron diffraction measurements on Nd2(Fe0,Si0 ,)14B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77 K were performed. Data analysis using profile refinement was carried out. The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