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合视野中的学校共同体建设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ixing0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城区优质学校托管农村薄弱学校的路径与方法,并从文化融合的角度探索了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意义,各种跨校协作共同体组织与活动,创新了校际协作管理制度,开发了跨校活动课程,使城乡学校教师与学生都得到了共同发展。
  关键词:文化融合;学校共同体;托管;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10-0057-04
  
  
  引 言
  
  2007年8月,太仓市教育局委托太仓实小全面托管九曲小学,以实现其“加强城区优质学校托管农村薄弱学校,促进区域教育均衡高位发展”的区域办学策略。名校“托管”乡镇薄弱学校是一种创新,意在输出名校管理理念,在教师培养、课程教学、学生发展等方面缩短城乡差异,以达成城乡教育整体发展和高位均衡的终极目标。然而,随着托管工作的持续开展,实验小学单向的“经验输出”呈现出各种弊端。怎样才能真正探究出一种有生命力、有太仓区域特质,同时又具有推广价值的“托管”模式?我们对“托管”工作进行了反思与分析,确定以“文化融合”提升“托管”品质为研究对象,做好托管课题研究。2008年8月,“文化融合视野中的学校共同体建设个案研究”正式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一、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文化融合视野中学校共同体建设个案研究”的总体目标包括以下四个层面:积极探索区域内文化融合视野中城乡学校校际之间共同体建设的基本特征、规律及途径;完善“草根化”校本研究的基本范式,进一步推动太仓市实验小学“草根文化”的深化研究;形成城乡教师互动发展模式,提升城乡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城乡学生提供优质的基础教育研究;通过太仓市实验小学草根化校本管理思想和模式有效渗透,被托管学校形成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校本管理机制,逐步改变乡镇小学相对薄弱的教育教学面貌,缩短城乡教育差距的研究。
  “文化融合视野中的学校共同体建设个案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理论的研究,包括学校文化和学校共同体建设的文献研究,三校文化建设现状、经验及问题的研究,三校共同体建设的定位、目标、办学核心理念、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的研究,实验小学基于“草根文化”的深化研究,九曲、直塘小学学校文化的梳理与实验小学草根文化的融合研究;二是实践探索的研究,包括三校学校文化规划的研究,三校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三校校本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三校合作性管理机制创新的实践研究,三校课程教学文化融合的实践研究;三是案例研究,包括:基于“托管”模式需求下的管理者跨文化领导力的个案研究,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十、百、千”工程与三校学生成长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围绕“托管”各项具体工作开展实践研究。
  托管初期,我们对被托管学校进行了综合调研,从师资分析、生源普查、财物支配、规范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与科学的现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修订了《托管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验小学通过向托管学校教师开放课堂、送课下乡、主题沙龙、师徒结对等活动开展校际帮扶。
  随着托管工作的层层深入,实验小学纯粹的“单向帮扶”逐步转向“共同发展”,文化融合视野中的学校共同体建设成为托管双方的共同意愿。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先后构建了各种不同的城乡学校共同体组织:“跨校教育管理创新共同体”确立了三校共同的愿景,并制定和完善了学校的各项制度,梳理与挖掘各自的学校文化;“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以实验小学为学习基地,组织城乡学校全体三十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按学科分组,每周进行一次研修活动,由实验小学提供“专家资源”,通过主题式培训与沙龙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科研协作共同体”则依托网络平台,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学校教科研组的功能,将托管学校双方同学科教师组成一个真正有效的异地研究协作共同体。
  这些跨校教师发展共同体,同时也担负着课题研究的重任。如今,课题研究已进入尾声,纵观近四年的托管历程,文化融合视野中的学校共同体建设,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调整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
  
  三、研究的主要结论与成效
  
  1.文化融合: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的基础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科学知识及其在各种交往活动中产生并影响着人们行为的精神、社会心理的总称。文化融合是异质文化之间相互接触、彼此交流、不断创新和融会贯通的过程。融合体现了在互补和互惠关系中寻求平衡的倾向,是文化发展演进过程的必然步骤。文化的融合不是整合形成单一的另外一种文化,而是一个赋予原有文化生命力和发展动力的有层次性的互动过程。
  我们认为,文化融合视野中的区域城乡学校共同体,首先体现在对各自学校原有文化的尊重。尊重是融合的前提,没有尊重,融合就失去了基础。其次,文化融合视野中的学校共同体,还体现在城乡学校间多元文化的融合。托管双方学校文化的有机融合,需要一个共同的发展愿景(目标和理念在方向上的一致),需要一个共同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城乡一体的教师发展平台),需要共同的文化元素(共同体标识等具象的文化元素),还需要共同的课程资源(城乡课程资源的互补与共享)。再次,文化融合视野中的学校共同体,还要凸显主流文化对农村小学的影响。太仓市实验小学在人才输出、管理输出的同时,更要关注学校“草根文化”对乡镇学校潜移默化的影响,乡镇学校则在托管过程中注重学习和吸收,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转型。
  在城乡学校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太仓市实验小学始终坚持用“坚韧、质朴、灵动、舒展”的草根精神作为主流文化影响和改变农村学校教师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提升农村学校的文化品质。
  文化融合视野中的托管学校共同体,真正把托管双方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进行统整考虑,尊重、理解、包容、协作成为托管共同体各项工作的核心关键词,围绕“文化”这一核心构建的托管学校共同体逐步走向和谐与默契。
  2.托管农村学校的有效策略:“验血”、“输血”和“造血”
  城乡学校的托管共建并非一帆风顺,期间走过了一条从“经验迁移”式的单向输出逐步过渡到“共同体建设”的协同发展之路,我们把所经历的三个层次形象地称为“验血”、“输血”和“造血”。
  验血就是实验小学在托管初期对两所农村小学进行的全方位教育诊断。诊断团队制订了周密的诊断方案,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小组座谈、测试调研、资料研究等诊断方式,深入托管学校全面了解他们的教育教学现状。详细的诊断报告成为一切托管工作的重要基础。
  输血是一种强势推进的有效策略。实验小学一方面选派优秀干部担任九曲小学、直塘小学执行校长,并选派强有力的骨干教师团队到九曲小学、直塘小学任教;另一方面定期送课下乡,在送去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同时注重影响和示范。同时充分了解托管学校教师的需求,安排活动目的明确、循序渐进,让农村学校老师们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真实感受到对自我发展的有利因素,防止输血过程中的“排异”现象。
  造血就是把实验小学先进的学校文化和农村小学的本土文化相融合,让农村小学拥有自己的造血功能,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促使其快速发展。
  3.协作管理:文化融合视野中学校共同体建设的制度创新
  太仓市实验小学托管九曲小学、直塘小学,首要的问题是跨校管理机制的创新架构,其核心思想是体现三校之间的相互介入、相互交流、相互融合。这种机制创新,是以体制与制度为载体,融入道德管理的理念,在建立三校发展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价值与信念,让广大教师在实现集体愿景中追求自我愿景,充分发挥教师自主管理的能动性,同时注重营造教师专业共享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文化融合视野中的跨校管理共同体建设创新了管理机制,形成了一些三校共同遵守的规范与制度:校长联席会议每两周召开一次,重点沟通校际信息、化解矛盾,协调三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课程督导制度由实验小学创新实践,通过邀请托管学校行政和骨干参与实验小学年级课程督导,通过下派骨干参与九曲小学、直塘小学的年级课程督导活动,使课程督导成为促进三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骨干互派制度和干部交流制度的建立,使城乡学校骨干交流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4.跨校主题研修:文化融合视野中教师发展共同体活动的基本范式
  文化融合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更进一步强调了教师的专业特征和目标要求。托管初期,我们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对三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和需求做了分析与了解,九曲小学青年教师占大多数,直塘小学45岁以上教师占比过半,且两所农村小学均缺乏太仓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因此他们的教师专业发展极其需要外力的援助来带动与引领。
  跨校教师发展共同体创新实践了“跨校主题研修”活动模式。跨校主题研修活动的主体是城乡学校同科同级老师,研修活动主要包括五个环节:确立主题独立备课、集体研修、抽签上课、集体评议、人人上课。活动中学校各级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是活动品质保证的基础,活动后还有后续的教学反思及教学行为跟进。研修活动为教师的行为改进搭建了平台,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小学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激发了教师自觉发展的内驱力,让自我需求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发展。
  城乡跨校研修活动,以课堂和学生为纽带,让农村教师有了与城区骨干教师广泛交流和平等对话的机会,城乡老师有了共同的发展愿景,有了共同的话语系统,有了共同的思维方式,有了共同的价值追求。
  5.跨校一日体验:为城乡学生开发共同的活动课程
  文化融合视野下的学生成长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课堂学习方面看,实验小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都为两所托管学校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教师视野的不断开阔,为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气象;从课外活动方面看,城区学校有着在信息、科技、社团活动等方面的优势,而农村学校丰富多彩的自然乡土资源也是城区学生所向往的。
  以“跨校一日体验”活动课程开发为例。农村学校的课程意识相对较差,在实验小学的示范引领下,他们从借鉴实验小学的课程建设规划起步,逐步构建了基于各自学校自身发展基础上的课程规划,并最终与实验小学协作完成了“跨校一日体验”活动课程的开发。
  “跨校一日体验”活动为城乡学生提供了一个异地学习和生活体验的机会。农村小学的孩子利用“城市一日”来认识城市,接触社会,他们既可以感受城区学校的校园文化,参与城区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还能享受城区优质多元的教育资源;城区的孩子通过“乡村一日”活动,可以了解农村,亲近自然,他们一方面可以感受乡间清新的自然之风,体验独特的乡风乡韵,同时还能在融入农村学校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获得另一种经验。
  三校的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一起参与设计跨校共同体统一的文化标识,让文化成为活动的核心;三校的孩子们使用同一个博客群组,记录他们共同成长的历程,相互关注和相互评论,使得不同学校的孩子们跨越区域障碍,走到一起;三校的孩子们通过篮球、排球、绘画、剪纸等多种形式的跨校活动竞赛,增进了友谊。“进城”体验城区学生学习生活和“下乡”感受农村学校乡风乡韵,成为三校孩子最津津乐道的课余话题。“跨校一日体验”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发,大大促进了城乡学生的互动交流,三校学生的发展状态和水平均有了显著提高。
  三校围绕“一日体验活动”的课程宗旨开发的精品特色课程有:太仓市实验小学的校园文化系列特色课程,主要包括校园环境课程,“十、百、千”工程体验课程,学生心理咨询课程等;九曲小学开发了“亲近自然”系列特色课程,包括了解(认识农作物)、体验(参与农事劳动)、分享(农家菜)组成的系列互动课程;直塘小学主要开发了“乡风乡韵”系列特色课程,包括古镇风情(体验小桥流水的江南小镇风情)、普济寺的传说、戚浦塘今夕等。
  6.共享、共生、共荣:文化融合视野中学校共同体建设的生命态
  基于文化融合视野中的城乡学校共同体,完成了从一般行政意志下以强带弱的校际帮扶向双方学校基于共享、共生基础上共同发展的转变,为区域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摸索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实践途径。
  几年来,太仓市实验小学与九曲小学、直塘小学两所乡镇小学在托管共建活动中共成长,在教育管理、学科教学、学术研究、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长足的进步,尤其是两所托管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其办学综合水平跃升同类学校前列。
  托管以来,太仓市实验小学先后有近三分之一的老师下乡支教,直塘小学、九曲小学也各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老师在实小浸润、学习。农村老师对实验小学高度认可,他们能积极主动寻求帮助,合理依托、利用实验小学资源,逐步实现了“要他们学习”向“主动来学习”,并且“知道如何学习”的状态转变;实验小学的老师们也把到农村学校去上课、评课、讲座看成是自我专业发展的极好机会和发展的平台,能够毫无保留地把已经成熟的课程资源和两所托管的农村学校教师分享、交流,这份经历让久居城区的老师增添了不一样的人生阅历,会让他们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如今,城乡教师常常在同一起点上开展学习与研究,共同构想以儿童为中心的理想课堂。
  托管以来,实验小学和九曲小学、直塘小学先后有近千名学生依托“一日体验”活动课程开展跨校交流,这项活动让孩子们开阔了视野,城乡学生之间也有了更多相互接触、相互了解的机会。文化融合视野中的跨校共同体正秉承共享、共生、共荣这一协同发展的理念呈现其勃勃生机,优化着托管双方的校际生态,并持续促进着城乡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文化融合视野下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的基础是太仓教育局的“托管”政策,“托管”期满后农村学校如何通过文化自觉来巩固文化融合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进一步促进被托管学校未来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课题后续研究的核心问题。
  如今,“托管共建”已经成为太仓区域教育高位均衡的一种新策略,我们将继续通过“文化融合”这一契入点,积极地走一条从工作实践走向理性思考的科研之路,摸索出一条真正适合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托管共建”之路。
  
  Schoo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from the Angle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Case Study
  
  QIAN Lan & ZHANG Qin-jian
  (Taica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Taicang 215400, China)
  
  Abstract: This essay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roach and method for urban high quality schools to help administrate rural low quality schools. From the angle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rational cognition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urban-rural schoo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re explored as well. All sorts of cross-school cooperative communities and activities update cooperative administration system, develop inter-school activity courses, and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teacher-student development.
  Key words: cultural integration; school community; trusteeship; case study
其他文献
一气呵成看完董一菲老师执教的《乡关何处——乡愁诗鉴赏》,笔者脱口而出两个字——“好课!”同时立刻联想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派诗意语文首创者王崧舟的经典课堂教学《长相思》。这,不仅是因为董一菲老师与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教材主题相同,更是因为董老师虽为女性而其教学风格却相当靠近时下堪称语文教学界大师级人物的王老师,置身她的课堂教学,我们会强烈地感受到她相当的洒脱,相当的从容,相当的收放自如,相当的游刃有
内容摘要:《蝇王》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指出了人性之惡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之中,个体经由群体遮蔽实现自我隐身,一群乌合之众开始公开作恶。这部作品还暗含丰富的现实寓意,被众多学者称为“现代寓言”。其寓意是:儿童世界是成人世界的缩影,人性之恶永远无法剔除,人类只有认清人性的本质才能解救自身。这是一部以儿童视角展现成人世界的警示之作,对于我们理解自身和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
一晃工作已近二十年了,时间真快,快得让人不敢相信,不敢相信那个仿佛昨天还在笑着迎面跑来的大男孩——我的学生王龙仁在另一个世界已有十几年了。那个憨憨的大男孩,那个有些结巴的大男孩,那个做我“密探”的大男孩,那个冒充我弟弟的大男孩。每每想起他,心中总有一丝隐痛,悲伤的情绪久久不能释怀。记忆冰封多年,依然清晰,仿佛昨天。  王龙仁是我第一个有印象的学生,不是因为他的成绩优异,也不是因为他能说会道,(实际
作为郭初阳的同龄人,我们的书架上站立着可以归为同类气质的精神隐私,作为曾经的语文教育的闯将、后来的战士、现在的逃兵,反复观摩这个典型性课堂,觉得有话想说。  从2009年始,长三角地区的语文教育界开始热议两个问题:语文教学的“教什么”和“怎么教”。与此相关,组织了多次以“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和教学大赛。笔者虽然离开语文课堂教学,但还是沪上知名特级教师工作室重点学员,经常参与讨论和实
《牛津高中英语》这套教材自从2005年9月份在江苏省全面使用以来已经有了六年时间,它的每一单元都由Welcome to the unit, Reading, Word power, Grammar, Task, Project和Self-assessment等七个板块构成。Project板块中首先提供与该单元话题有关的具体阅读材料,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引起用英语开展某一活动的兴趣,然后根据所给的具
内容摘要:土耳其位于亚欧大陆的结合部,是沟通东西文明与贸易的重要桥梁。长期以来,土耳其被西方国家视为外交重点,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节点国。自卷入以叙利亚危机为核心的新一轮中东地缘政治博弈伊始,土耳其的外交策略先后经历了冒进期、困局期与大幅向东靠拢期。“后叙利亚危机”时代,土耳其与西方国家及邻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它将重点放在了发展与中国、俄罗斯等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
摘要: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是撬动学校发展的支点。为促使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校长应加强教学改革的领导力与创新力,立足于高效课堂的建构,着力提升教学质量。为此,要统一认识,明确高效课堂基本特征,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着力高效课堂教学,立足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要遵循课堂教学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搞好课堂教学改革;要找准载体,规范流程,以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要通过行政推动,
【课前思考】  《确定位置》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主要学习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等方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渗透坐标思想。在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具备了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知识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确定物体相对位置的感性经验,如教室里排座位、电影院看电影、坐车船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从学校教育视角,系统研究了儿童成长发展的教育规律。其中对劳动教育作过精辟论述。他指出:“劳动教育是对年轻一代参加社会生产的实际训练,同时也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重要因素。”  “手指尖上的智慧”源于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  “手指尖上的智慧”不仅概括了劳动技术教育的特征,而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学生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优势发展的过程特点及其成果特点:不仅仅是技
内容摘要:米歇尔·福柯被誉为“20世纪法兰西的尼采”,其权力话语观影响深远。《所罗门之歌》是非裔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展示了以麦肯·戴德家族为代表的美国黑人男性的成长历程。虽然老麦肯和麦肯二代人生经历截然不同,但他们在以白人文化为主流的西方社会中都处于“失声”状态。本文以福柯的权力话语观为理论支撑,解读老麦肯和麦肯二代的“失声”根源,旨在警醒美国黑人群体只有冲破白人文化规训的安逸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