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SWOT分析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jc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从1999年实行高校大扩招政策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迅速加快,由此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和广泛讨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遇威胁,系统的探讨中国高校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条件。
  关键词:高校;高等教育大众化;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520.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5-0240-02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提法,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学者马丁·特罗(Martin Trow)在1973年向OECD组织提交的题为《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转化中的问题》的学术论文中提出来的[1]。“SWOT”就是这四个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因素很多,为此本文有必要进行“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教育发展规律的体现,在中国,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优势是促使高等教育大众化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一)基础教育的迅速发展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具备了前提条件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一个国家中等教育普及水平。也就是中等教育的普及水平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变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比关系。经过建国50年来的努力,中国基础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初、中等教育的普及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基础教育的稳步快速发展,将为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基础教育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学生渴望接受到高等教育,从而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动力来源之一。
  (二)各高等院校自身办学条件的提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条件
  中国各高等院校有着不同的办学历史,有百年的光辉校史,也有几十年的新兴学府,但是这些高等院校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例如在课程安排上,中国的高校就越来越重视自然科学科目,对这些科目的重视不仅扩大了高等教育的入学人口,而且使学术活动更注重现实的目的,更注重社会需求的维度,为大众大批进入高等教育准备了条件。可见,无论是校址的扩大,师资的增加,还是管理的优化,各高等院校都在努力完善着自身的这些办学条件,而这些办学条件的提高正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顺利发展的基础条件。
  
   二、劣势分析
  
  虽然高等教育自身有着不少优势促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但是,同时其自身还存在着一些劣势是制约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对这些劣势的分析有助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更健康的发展。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高校“硬件”和“软件”不足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等院校学生的数量也急剧增长,使得大学经费、大学资源严重短缺,从而造成了高校“硬件”和“软件”方面的不足,以及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合理配置上的问题。“硬件”方面的不足主要是教室、教学设备、校舍的利用等。而“软件”方面的不足特别表现在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按照2005年的统计,全国公立高校师生比为1∶16.85。但是由于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并且有一部分教师事实上主要从事行政、科研、办班、创收等活动,以致有些高校,师生比达到1∶30以上;有些课程(主要是基础课程与热门课程),百人以上大班,并不少见[2]。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高校学生的培养质量面临挑战
  首先,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大学的理念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处于精英教育阶段的大学基本上奉行的是通识教育的理念;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必须更加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专业教育逐步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大学人才培养究竟是要以通识教育为主还是以专业教育为主这个问题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这会导致高校学生的培养定位发生混乱,从而使得学生的培养质量面临挑战[3]。
  其次,扩招使得入学的门槛降低,高校学生人数大增,个人获得的资源和培养就相对减少。同时,走进高校大门的学生,无论是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还是求学愿望和态度等价值取向,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因此,要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使高校在学生质量培养上面临很大的挑战,必须有多样化的、不同规模、层次、学科结构和办学形式的高等学校系统来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需求。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高校管理体系出现危机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后,大学的内部和外部的生态环境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相应的问题,如果其管理体系不进行完善就会跟不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从而产生危机。
  例如,为了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许多高校都采取另辟新校区的办法以容纳越来越多的学生。而新校区建立后的管理就存在着很多问题,原有校区的管理效率本来就不高,再加一块甚至几块远离校本部的新校区,管理的效果就可想可知。有的学校建立新校区后花在每天接送师生上课的交通费用就十分惊人。所以说没有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良好的机制,学校越大只会越乱、效益越差。
  另外,中国高等教育虽然已迈进大众化的门槛,但在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形成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评价理念相对滞后,评价标准、评价模式比较单一,评价主体和评价机构有很大局限性,评价机制不够健全,这些都很难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形势要求。
  
  三、机遇分析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起始动力方面,主要是由来自高等教育系统外部的因素,即出于经济原因的考虑来启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这外在的机遇比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相关因素的推动显得更为重要。
  (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要求
  李岚清同志在《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中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外在机遇做了比较全面的概况,一是中国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二是广大群众普遍渴望子女都能受到高等教育;三是扩招能够推迟学生就业,增加教育消费,是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四是由于过去招生比例低,录取人数少,考大学难,迫使基础教育集中力量应付高难度的考试,因此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4]。由此可见,中国高校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要求。
  (二)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教育投资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社会的需要,政府的要求,所以,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政策的支持。其基础性作用体现在:扩招的数年间,国家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在投入的绝对数上则呈现大幅度的上升,在缓解由于规模急剧扩张而引起的办学条件紧张方面起着基本保障的重要作用[5]。1998年,国家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总额为383.78亿元,2005年,这一数字达到1 128.54亿元,是1998年的2.9倍。另外,在政策方面,政府也积极支持和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给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社会力量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有力支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费的快速增长;二是民间资本、金融资本的大量投入。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相伴随的是高校学费水平的大幅提升,学杂费收入占高校经费总额的比例迅速上升,民间资本的投入比重也越来越大。从全国的整体情况来看,学杂费收入占高校经费总额的比例从1998年的14.29%迅速攀升到2005年的31.53%。
  可见,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对高校投资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是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的,要好好利用政府和社会力量这些外在的机遇和条件,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健康顺利发展。
  
  四、威胁分析
  
  虽然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得到了很多的发展,但是,仍面临着不少外部因素的威胁,这些成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展的挑战。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引起的教育不公平问题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严重的公平问题,在高等教育地区发展的巨大差异中凸现出来。2002年就有数据表明,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的毛入学率与云南省等落后地区就有6倍左右的落差(北京49%,上海51%,云南8.64%),而且这种落差还有继续扩大之势。同样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严重不均情形,也必然存在于城乡之间甚至性别之间。造成这种不公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杂费成为中国高校教育投资重要来源之一,因为中国存在着人均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6]。
  (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问题
  高等机遇大众化的发展使得每一届毕业生的人数都在迅速增加,大众化道路能否畅通,真正的考验还在于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这一考验将在2002年开始,并且日趋严峻。如果就业率过低,待业人数太多,势必影响社会安定,使人们对此忧心忡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人才供求由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转变,有些毕业生却摆脱不掉传统观念的束缚,择业功利化,就业过程中显出极大的依赖、消极与被动,缺乏自主能力,缺乏创新能力,这些都是导致毕业生出现就业压力的重要原因[7]。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问题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大众化在中国的发展中既存在着自身的优势,也存在自身的劣势;既有外部环境的机遇,也有威胁。经过几年的扩招实践,中国高校要使高等教育大众化这条路子走得塌实稳健,从政策上,需要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给高校充分的招生、专业设置、课程改革的自主权;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取消限制毕业生就业的不合理的政策规定。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高校要培养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把毕业生的质量和就业当做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同时,要加快高校管理社会化进程。所以说,要正确的看待中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外部的机遇,克服自身的劣势和外部的威胁,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顺利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马丁·特罗.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转化中的问题[J].王香荔,译.国外高等教育资料,1999,(1).
  [2]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1,(11).
  [3] 张从渡.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7,(12)
  [4] 陈汉聪.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J].教育科学,2007,(12).
  [5] 徐亨元.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几点理解[J].山东师大学报,2002,(3).
  [6] 何永胜.试析高等教育大众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4,(3).
  [7] 王道红.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大学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12).
  
  [责任编辑 陈 鹤]
其他文献
摘 要:贵阳解放后,广大工商业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领导下,成立了贵阳市工商联,直接受新兴政权的监督和指导,在组织、人事及职能方面均已重构。与民国时期国家对商会的有限介入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兴人民政权对工商联采取的是全面强势介入的政策。这种强势介入的政策,使工商联在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商会;“改造”;商人“新生”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中国解决好自身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就已是对世界的一种贡献,而致力于解决全球粮食危机更是使得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大部分国家和全球民众消除误解,更加了解开放的中国,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和国际影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经济到外交,更好地融入到全球化的大潮中,维护国家利益,少树敌人、广交朋友。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特别是通过解决粮食危机的合作,积极推动地区的和平进程。  关键词:粮食危机;务实
期刊
摘 要:以焦作市市区土地基准地价更新为例,概括了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等新增地类基准地价评估的意义及新增地类的特点,并在综合分析市区住宅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用途系数修正法,评估了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特殊、水利设施四类新增用途用地的基准地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用途系数修正法评估出的新增地类基准地价,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基准地价; 用途系数修正法
期刊
摘 要:公民参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是公民参与的一种具体形式,通过观察分析2008年抗雪救灾中的公民参与,力图按参与的形式对其加以分类,这对于改进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公民参与,有效引导这些公民参与,这将会对危机的及时有效处理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2008年雪灾;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不同形式的公民参与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澳大利亚成功的职业与技术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新学徒制度在各行业的普及和推广。根据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特点,总结了这种教育体制对中国的启示,对中国职业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学徒制是一种传统的职业教育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国家在吸取借鉴传统学徒制优点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学徒制度,作为实施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以进一步密切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面对日益严峻的青年就业形势,许多国家高度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实际GDP(以GDP的价格平减指数计算,同时以1978年的不变价格计算)由1985年的200.48亿元增长到了2005年的6 053.14 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73%,与此同时,福建省的物价也有飞速的发展,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福建省的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为原先1985年12.3%上升到2005年的64.2%。其中,实际出口总额
期刊
摘 要:日本文学受其特殊的岛国环境以及传统的一些思想倾向影响自古就形成了与大陆中国文学不同的风格。中国文学从原初开始就注意反映现实,表达士大夫阶层的作者的个人理想或是当时的社会现实。而日本虽然在大化革新后,积极引进吸收中国的先进的文化但是却形成了不关注现实脱离政治的倾向。  关键词:日本古典文学;审美理念;中日文学  中图分类号:I3/ 7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
期刊
摘 要: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依据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高等教育现状对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并且提高其效率等问题对学者们的观点进行了总结。认为,与经济领域不同,教育领域中的公平与效率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将不再是两难的抉择。  关键词:教育公平;构建;和
期刊
摘 要:传统知识是传统部族在历史漫长的精神生产和知识创新过程中孕育、传承而成的结晶。从语义学和国际立法层面对传统知识概念进行界定,同时对传统知识、遗传资源及民间文学艺术等相关术语进行辨析,期冀能引起学界对传统知识保护问题的认识与关注。强调遗传资源旨在保护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具有现实或潜在价值的遗传物质(材料),民间文学艺术旨在保护传统部族的传统文艺或传统文化表达,而传统知识仅从狭义上理解,即旨在保
期刊
摘 要:当前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学研究出现了数学形式主义的倾向,虽然数学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的优势,但该种形式主义倾向对于金融学研究的危害性和抑制性极大。通过对2006级金融学研究生论文的抽样进行分析,提出当前金融学研究生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严重的数学形式主义倾向,并针对其产生的巨大危害提出金融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案及措施。  关键词:金融学研究方法;研究生教育;缺陷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