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风起云涌基民青睐同样需要均衡布局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港股市场领涨全球,虽然随后遭遇短期波折,但指数震荡并未导致南下资金撤退。因为港股通门槛较高,股民很难有机会直投港股,通过配置基金拥抱稀缺资产是更加便捷的做法。

新经济领域稀缺标的是资金布局核心


  港股通持股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金融、可选消费行业,截至2月3日,三个行业的持股规模占到全部持股70%以上。从个股来看,港股通持股市值最高的是腾讯,共计4330亿港元,此外美团、小米的持有市值也较高。
  作为配置主力,公募布局港股也呈现出相似特征:首先,公募整体配置港股资产总值大幅提升,四季报重仓股口径下配置港股总金额约3308亿元;其次从各行业横向比较看,2020年四季度配置前五大行业分别为信息技术、通信服务、金融、非日常生活消费品和日常消费品,与其相关行业占整体港股市值比例高达76.9%。
  以上板块重仓股市值的大幅提升主要由各自头部重仓带动,其中通信服务板块主要由腾讯拉动;非日常生活消费品中美团获得沪港深基金的大幅增配,金融板块主要由香港交易所拉动;信息技术中小米集团、舜宇光学科技和金蝶国际的重仓持股占比均有大幅提升。公募对于高成长性的资讯科技业增配速度持续强于以往更为偏好的高股息低估值金融业,体现为侧重配置科技、医疗、消费等行业的核心标的。
  从新增资金角度,未来公募布局港股仍有较大潜力:一方面,以易方达蓝筹为首的能够投资于港股的老产品规模继续膨胀;另一方面,以易方达竞争优势、信达澳银星奕为代表的爆款首发产品纷纷在股票投资范围内加入港股。
  截至1月底,市场上可投资港股基金超过千只,当月新品中超过70%的基金可投资港股标的,预计新品中新增港股市场的资金规模超500亿。从配置方向看,9月成立的广发港股通成长精选仍然主要布局于腾讯、小米、申洲国际、美团、农夫山泉等新经济领域稀缺标的。

港股“低估”有待商榷,资产抱团亦有风险


  去年港股涨幅落后于其他市场,而A股的核心资产抱团品种已然估值较高,相比之下港股对应的投资标的性价比凸显,于是引发今年初以来机构抱团松动后的大规模资金南下。实际上,港股自2019年以来连续两年跑输A股,整体低估也并非始于今年,其根本原因是港股本身流动性的欠缺,香港本身缺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空间,流动性主要依赖包括南下资金或者其他经济体的资金流入,所以资金出现拐点的年份港股往往表现不佳,最近的例子就是2018年国内货币政策收紧,恒生指数同期跌幅达到13.61%。
  香港股市的特点之一就是头部抱团现象较A股更为明显,前1%的公司占据港股总流通市值近50%。港股的低估值呈结构性而非普遍低估,公募扎推配置的龙头白马如腾讯、美团、友邦保险、香港交易所等估值已达一定高度,其余股票虽然估值便宜,但投资者很容易踩雷。从纵向对比的角度,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的滚动市盈率均处于近十年高位。从AH溢价指数来看,近半年尤其是一月以来明显回落,说明在快速上涨后,港股的性价比相比去年四季度不具备优势;另外,虽然两地市场在税收、打新、投资者偏好等诸多领域区别明显,价差可能会长期存在,但也会随互联互通机制越来越便利而有所收敛。
  虽然随着上市新规、恒指成分股改革、中概股回归等多因素催化,港股市值结构逐渐转变为“新经济”主导,优质股稀缺性优势更加突出,吸引内地机构投资者资金持续进场,但是基民也需注意这些稀缺标的大都处在估值高位。从配置角度看,除了紧跟南下资金的审美偏好,优选行业头部企业、拥抱高质量的核心资产,跟随重仓腾讯、美团等延续高景气的核心标的沪港深基金之外,可以考虑适当配置申赎效率并不高的QDII基金。
  本轮港股行情由边际流动性驱动,资金流入若趋缓,行情也将有所反复。对于港股投资,投资者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脑。港股有着离岸市场的特殊身份,个股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均衡布局主动型基金或是更好的选项。
  (本文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2020年Q4公募基金前10大重仓港股



数据来源:Wind资讯,截至2020-12-31
其他文献
上证指数过去两周冲高回落,今后两周它可能会如何发展呢?下面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周线图(见图1):图1 上证指数周线图  从周线图上我们看到,大盘1月22日那周冲入帝法压力点位密集区OP=3581~XOP=3659,上周冲高回落,回撤到F3=3460,本周反弹拉出一根小内孕阳线。大盘今后几周可能在F3=3460或F5=3351一线结束回撤。1月8日那期专栏的下述分析依然有效:“只要不跌破12月11日那
期刊
周期成长  近期市场除了“抱团”特征之外,顺周期的周期成长风格也比较突出。周期成长股兼具顺周期属性与成长性,从去年至今已经出现了许多牛股。这是因为在经济复苏初期,宽信用+宽货币的环境下周期成长的盈利更具弹性,这也是去年7月以后我跟大家重点往顺周期里找周期成长的依据,其中不少个股走出了年报业绩增长和估值驱动的双击行情。  当前国内在信用收缩以及流动性趋紧的背景下,即便在市场处于杀估值阶段,但周期成长
期刊
华夏人寿是“明天系”旗下的核心金融资产,自去年7月被银保监会接管以来,以华夏人寿股权为底层资产或抵质押品的信托计划兑付一直受到投资人的密切关注。有投资人向《红周刊》记者表示,按照监管层对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思路,“明天系”股权有可能被清零,相关信托计划的兑付结果也不太乐观。   作为一家大型险企,华夏人寿在二级市场投资是有违险资传统的稳健风格的,“大投行+并购”的投资模式导致自己屡屡踩雷,如在*S
期刊
期刊
公募基金爆款权益时代,内地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也是两极分化严重,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大约有125只产品规模在0.20亿元以内,其中先锋、汇安、中邮、天治基金的部分产品面临清盘危机。  根据最新发布的基金四季报数据,在单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易方达蓝筹精选、兴全合润、易方达中小盘分别凭借677.01亿元、617.95亿元、401.11亿元规模排在了内地权益类基金规模榜前三位,尤其是其
期刊
中信证券:2021年政策总基调是“稳中求进”,我们认为疫情时期出台的临时性的特殊逆周期调节政策将稳步退出,但不会出现“急转弯”,在中国先于全球其他经济体复苏的窗口期,我们会更加重视改革创新以及高质量发展。会议要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并具体部署了八项重点任务,我们建议重点关注2021年在科技创新和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粮食安全、住房租赁市场建设、调整优化能源
期刊
尽管2020年还有几个交易日才能画上句号,但投资人们早就前瞻2021了。  在12月20日举办的“2021红周刊投资峰会”上,身处一线的海内外优秀投研人士,对2020年市场的新变化和2021年可能的投资方向,以及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他们的核心观点是:2021年,中国市场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会增强;我们正处在牛市初期,不少领域的企业还处在“儿童”阶段;要想分享牛市盛宴,得
期刊
期刊
龙头持续享有估值溢价  主持人:临近假期,指数是不是不会有大波动?  袁月:距离春节还有3个交易日,理论上节前效应还会更加明显,目前缩量是正常的,关键在于之后的反弹,如果还是相对缩量或者不能连续放出超过之前的量能,那反弹的可靠性和持续性都不会很强,更多还是指数震荡、板块轮动和个股分化的局面,这是偏短期的影响。中期看,目前对于股市影响较大在于资金面,一是货币政策,流动性收缩的力度和时间点,外加基金的
期刊
海通证券:1)保险公司营业收入将大幅下降,但不影响利润和价值。新保险合同准则要求保费收入分期确认并剔除投资成分,将导致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的收入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但根据会计配比原则,收入和费用将同步下降,因此对保险公司净利润和净资产等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相对有限。2)引导“保险姓保”,或利好上市龙头。新准则对保险公司收入确认原则的调整,将有助于保险公司重新聚焦可带来长期收益的保障型保险产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