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karg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初中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起步阶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教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思考,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和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德。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1.灵活多变的备课为上好课打下基础。按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教学中的第二次备课——教学后的反思。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只需设计话胚、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只为“冉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备课的精华在教学中的第二次备课,教学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老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及时巡视,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备课调整后的教学,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思维推着老师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老师既不扼制学生的看法,又不搁置学生的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探究下去,时时刻刻都体现“心中有人”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F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卜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总之,在备课中要变“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为“导着学生走进教材”,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教与学有的放矢,使课堂教学和谐共振。
  2、精心导人,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现代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都带有乐趣。”并且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也证明:对故事特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趣味故事导入,将会使学生轻松主动地学习知识。在教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从前,有只小白兔到深山去采蘑菇。一到山上,看到满地鲜嫩的蘑菇,高兴不已,它采呀采呀,采了好多好多的蘑菇,等它想到该回家了时,它才发现天已不晚r.自己又迷路r,这可怎么办呢?于是小白兔着急地哭了起来,这时飞来了一只小鸟,知道原因后,小鸟说:“小白兔,我知道从这儿回你家有三条路,可不知走哪条最近?这样吧,找把i条都告诉你,你自己找最近的路吧。”于是,小鸟告诉了小白兔,小白兔很快就找到了最近的路回到了家,她妈妈看见小兔安然尤恙地回答了,非常高兴。讲到这儿,老师说:“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有哪j条路吗?想知道小白兔是怎么找到最近的路的吗?”同学们当然想知道,于是就H{示书上的图,从而让学生想办法找出最近的路,得出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把課堂还给学生,“爱”充满课堂。没有“爱”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冀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天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呀!”……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创”引领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嗣,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柬,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问,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4.抓好基础知识教学,通过课堂自学活跃思维。课堂教学要注意从基础知识抓起,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地观察、联想,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并通过推理,论证,发现结论。课堂教学不能没有法,但又不能采取固定不变的方法;有一条原则必须遵循,那就是不能单纯地把数学知识作为结论交给学生,而应把数学教学作为一种过程,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既学会知识,也学会数学思维方法。课堂教学可采用议、分、归”的方法组织教学。通过看书发现问题,根据教学所给题目,发现问题,发现矛盾,再互相议论、研究。然后由学生分析或教者启发,引导,使每个学生都处于积极主动思维状态。这样能调动学生积累的全部智慧和热情。最后教者或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练习、作业。这样,学生学得容易、有趣、灵活,既掌握了双基,又活跃了思维。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人类活动实践创造的产物。
摘要: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  1、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
本研究以圈养黑熊乳汁为材料,利用常规分析检测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免疫扩散、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技术对圈养黑熊乳汁中的基本成分及矿物质的含量进行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