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后囊混浊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u54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囊混浊是白内障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在后囊的增殖、移行、纤维化生是后囊混浊形成的重要因素.用于防治后囊混浊的许多药物如道诺霉素、丝裂霉素等,因眼内的毒副作用而受到限制.靶向治疗的特异性、针对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希望.综述了靶向治疗后囊混浊的研究现状及对未来的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光学器具的应用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三千多年前,商代人就已知道用凹面镜聚日取火,用平面镜照物观相了.随着近代和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光的认识早已远远超出了几何光学的范围
叙述事件,不求写得太满。鲁迅擅长写“残缺”,《药》中老栓手中一盏灯笼弱光出景:“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遇到几只狗,可是一
对5例剥脱综合征眼组织标本进行光镜、透射电镜及组织化学检查。发现剥脱物质呈短刷状、羽毛状、均质状,分布在晶体前囊、赤道部、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睫状突无色素上皮细胞、
报导了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1%透明质酸钠(Na-HA)及平衡盐液(BSS)分别注入兔眼前房后,其眼内压、角膜内皮细胞数及内皮细胞形态的变化。证实自制2%HPMC 与进口1%Na-HA
报告了兔角膜三种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成功地建立了角膜上皮、基质和内皮细胞的原代纯培养且形成良好的细胞单层,可用于对角膜组织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式教学在我目教育界成为最大的热门话题,可谓涉及教改必谈探究.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更明确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教育界的要求是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材.如
利用ESR 自旋探针(CTPO)氧测定法于室温下检测兔视网膜、晶状体及人老年性白内障的氧耗。结果,视网膜呼吸功能非常活跃,与CTPO 作用1、3和5min 后,K 值分别为0.15、0.21和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