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必备的五大心态

来源 :企业文化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ib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之一:平常心态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个年轻的女歌手,嗓音圆润优美,但刚开始在酒吧演唱时却屡遭“倒彩”。原因很简单,她的嘴太大,牙齿长且往外暴出。演唱时,她总是刻意地想用嘴唇去掩盖暴出的长牙。殊不知,这样一来反而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到了她的嘴上,人们不是在欣赏她的歌声,而是在笑她的那张大嘴。为此,她非常痛苦,想彻底放弃演唱,却又欲罢不能。就在她进退两难之际,有个朋友建议她:不要顾忌自己的嘴,专注地唱好歌,唱出自己的特色来。于是,她在后来的演唱中张开大嘴,展示歌喉,以她圆润动听的优美嗓音赢得了掌声和成功。成功之后,她的那张大嘴和长牙也被追星族视为美的标志。
  这位歌手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能失去自我,“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就是我而不是别人。人有了自我,才有做人的尊严;以牺牲自我去迎合别人,付出的代价就大,遭受的失败也多。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把自我的价值定位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上,为了获得好评和好感,便总是去迎合别人、模仿别人,经常不断地改变自己,甚至委屈自己,结果并没有如愿。别人并没有因为你这样做了就会给你打高分,就会尊重你。相反,却会觉得“有你不多,没你不少”。其实,你只要找回自我,把自己放到恰当的位置上,扬己之长,避己之短,便不难找到获得成功的支点。当然,对别人的评价也不能不屑一顾,最起码它可以成为自己思考和定位的依据,但决不是惟一的和决定性的方面。
  作为管理者,在给自己定位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专业知识、性格及兴趣等),并把它们作为发展自我的基础。关键是要有平常心态。
  
  之二:务实心态
  
  事无大小,每做一事,总要竭尽心力。这是成功者的一种标记。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那些做事不肯自安于“尚可”或“差不多”而不懈追求的人。
  有人说:“无知与敷衍了事所造成的祸害不相上下。”许多人的失败,就在于“敷衍了事”这一点上。他们所做的工作,从来不会是非常可靠、非常正确的;他们的工作,总需要他人的复核、调整。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升到优异的位置上。
  在日常工作中,对于那些寻常细微的工作忠实地履行职责,才有可能使我们渐渐地走上重要的岗位和创造致富的条件。我们日常奉献出来的认真和勤奋,可以送我们进入“上升”之门。然而,多数人却对此视而不见。
  许多人念念不忘找高的位置、大的机会,以使自己有“用武”的地方。他们会对自己说:“我现在枯燥机械的职务、频繁渺小的工作,有什么值得我去认认真真呢?真是不必要呀!”但是,有所作为的人却并不是这样:他们能在简单的职务中看出与造成大机会来,能在寻常的情景下、卑微的位置上看出与造成不寻常的机遇来。
  在做事时,只要你能比一般普通人做得更良好、更敏捷、更精确、更可靠、更整齐,更能不断创新、运用自如,你自然能在管理工作上获得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不管你的薪资是怎样的菲薄,你都不能为了这个缘故,对于工作稍存一丝苟且或不尽力的念头。每当你做完一件工作时,应该有勇气对自己这样说:“对于这件工作,我可以问心无愧。我不但是做到‘还好’,而且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以内的‘最好’!对于这件工作,我能够经得起任何人的评判。”
  “彻底”的精神是一切成功者的特征。伟大、成功的人们之所以成功、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具有做事时秋毫必察的精神。许多人的毛病,就在“不彻底”。他们对工作、事业,不想求其尽善尽美,却想得到最好的结果,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做起事来苟且偷安,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可以使得一个人的品格大受影响。这将使他在一切事情上,都显得不够忠实。要知道,凡是轻视自己工作的人,都是轻视自己品格的人。
  苟且而不可靠的工作,代表着苟且不可靠的人格。在你的手中,每做出苟且而劣等的工作,都足以损害你的效率、你的能力、你的人格。苟且而劣等的工作,对于你的自尊心与最高理想是一种污辱,并且是足以拖陷着你不得向上的仇敌。
  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从事任何工作,都应抱着认真的态度。如果你能认真去做自己该做的工作,你就更易于成功。
  
  之三:抉择心态
  
  人生在世,欲望要有所节制。否则,欲望越大,收获越少。人若不想成为欲望的奴隶,就不能患得患失。人生自古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要想两者兼顾是十分困难的。如果对于利害得失斤斤计较,鱼和熊掌哪样也不肯舍弃,就是决策或抉择之大忌。因此,学会放弃,做到该放弃时就放弃是获得更大成功的先决条件。
  人的一生想追求的东西很多,如果什么都想得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最终只能收获痛苦和懊悔。因此,对人生的各种需要要加以选择,加以权衡,加以取舍。在这方面,决不能患得患失,丢了西瓜拣了芝麻。要分清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分清轻重缓急,学会丢卒保车,舍小取大。这是渴望成功者在抉择思考上所必备的谋略,也是每一个管理者避免决策失误的必备素质。
  
  之四:协作心态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要想立于不败,是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的,但同时也需要“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韧劲和智谋。人在竞争过程中,一方面是和事进行挑战,另一方面则是和人进行协作。做事容易,但与人相处就比较难。这需要我们能曲能伸,需要我们清楚何时曲何时伸。
  一个处处争当主角的人,会让人感觉挺有时代气息,但同时也会让人感觉不够老练,有勇无谋。其实,生活中很多情况要求我们甘当配角。当你刚从事一项工作时,你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做好配角,这是一种谦虚的态度、一种合作的态度。只有当好配角,才能从主角那里学到许多东西,也才能让主角尽心地传授知识。如果你一上来就猛打猛冲,凡事都抢着干,别人就会抱有戒心,谁都怕这种人来抢饭碗。
  作为一个新手,我们要甘当配角,以求充实自己;而作为一个老手,我们也要乐于甘当配角,让新手们能有机会得到锻炼。
  另外,在工作中遇到大家都能做的事情,不要抢着去表现。即使你做成了,别人也不会夸奖你,而且和别人争做这样的事情,容易引起矛盾。而当有些事情别人做不了时,你就可以勇敢地争做主角,好好地表现一下,这才能显示你的英雄本色。处处喜欢抛头露面的人往往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而那种平时踏实耐劳、关键时刻一鸣惊人的人才是最具有竞争力的。所以,在生活中要学着做“黑马”,而不要抢着做“出头鸟”。
  有些名利之争还是少去涉及为妙,以免落得个虽有能耐但却势利的名声。能在名利问题上甘当配角,此种人必有远见,必能成大事。关键时刻要争做主角,但这决不是凭借一时的冲动,而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首先,要客观估计自己的能力,要对自己有充足的信心。当然,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此外,还要处理好各种因当主角带来的复杂矛盾,也就是各种人际关系,当然还要考虑到各种不测和意外,做好担当相应责任的准备。
  总之,管理者应时刻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信,但许多事情不能仅靠自信,必须依据地点、时间及人物的变化定好自己的角色,不能乱位。
  
  之五:民主心态
  
  “仰仗”这个词似乎带有贬义,意为依靠或者凭借什么东西来干不好的事情。其中,仰仗权力,好像比仰仗别的东西更叫人讨厌。
  管理者负有达到企业目标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他被赋予一种强制别人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权力。它可以用作指示、指导,也可以用来纠正过失。虽然如此,但如果太仰仗权力,不管什么事情都采取强硬手段来压制下属,口口声声“我说这么做就这么做”,不厌其烦地一再向人们显示自己的权力,则不能使下属信服。
  管理者应该认清的是,指责应该根据事实,就事论事,要具有充分的指责理由,而不应因为被赋予了权力、赋予了使人服从的权势而滥用指责。把强制及使人服从的力量深藏不露,这才是最聪明的办法。
  下属能老实地接受指责当然最好,有些下属非但不能接受,反而针锋相对,此时有的管理者就会火冒三丈,而用“这是命令,一定要给我做到”的强制语气来压制对方。
  聪明的管理者可不会这么做,因为这是表现度量的重要时机。改变指责方式是完全必要的,你应当从权力的宝座上走下来,以一种交心的方式和下属讨论一些事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权力并不是万能的钥匙,你不用多表现,大家知道你是管理者。如果你经常把权力当作鞭子使用,就会像不可一世的秦始皇,不会得到好的结果,最终却反受其累。
  威信比权力更重要。放弃权力的使用,把精力放在建立威信上,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聪明的领导人很少会像中国封建社会那些专制的皇帝那样随心所欲,世间万物为我一人所驱使,更不会像旧社会封建官僚那样做权力的奴隶,信奉权力至上。他们往往是一点一滴地施展自己的才能,逐步建立自己的威信。
  有了威信,大家才能信服你,你的计划才能得到迅速的实施。这时,你就具备了无形的感召力。大家就会信任你、拥护你,就会齐心协力地按你的决定去做。你的决定会取得良好效果,会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威信必然得到进一步增强。
  不讲方式地随意使用你的权力,只会使你失去威信,自信心下降。一旦学会如何巧妙地使用权力,建立你的管理威信,则会使信心大增。大家对你的信任支持,是你开展工作的强大后盾。
  总之,威信是最好的权力。权力本身不具备感情,但使用时就必须有感情色彩。管理者要想得到下属的理解和支持,就决不能用权力去解决一切。
其他文献
我曾经询问过很多现代企业中的管理者:“你手下的员工好管吗?”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现在的年轻人可不像从前的我们那么听话。”对于手下这些“有大学学历,思想活跃,喜欢标新立异,喜欢把工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或享受的基础的家伙们”,管理者认为他们很难管理。  当我请对方具体描述“很难管”时,回答多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太不听话”;二是“固执己见”;三是“蔑视管理者的权威”。对此,多数管理者感到很“头痛”。事
期刊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如果企业没有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文化,这个企业将很难发展。企业文化一旦被创造出来,其价值和意义就会超越企业,也超越员工心理。它不仅为企业所创造,它也创造着企业。  作为一家脱胎于清华大学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清华同方走过了非凡的历程。清华同方投入最大精力所做的工作,一是培养出一支充满凝聚力的团队,二是开创了一个健康向上的发展舞台,三是塑造了一个持久深厚的企业文化。几年来,清华同方始终
期刊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专业人才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挑战,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在企业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的文化含量和技术含量,有利于企业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种市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积累,
期刊
很高兴能得到邀请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和女土们、先生们共同在80/20法则的神奇威力里度过。不管在此之前你有没有接触过,有没有听说过,请给我一个自卖自夸的机会,谢谢!(小声笑)  很多的时候,我们80%的时间白白浪费掉,而只有仅仅20%的时间被我们利用起来。注意,女士们、先生们,我这里只是说利用起来,仅仅是利用起来。至于你有没有很好地充分利用起来,只有你自己知道。我看到大部分
期刊
所谓大服务,是指服务必须贯穿于整个企业活动,而非仅停留在最终的售后服务。通过实施大服务,能够把‘补救服务’变成为‘预防服务’    利用服务提升价值链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厂商无不高举“服务”大旗以赢取顾客的心。但马上就有人发现,服务模式太容易被模仿了。面对无休止的服务竞争,如何才能确立自己的服务优势呢?中国春兰集团提出了“大服务”战略。什么是大服务?怎样实施大服务?带着这一连串疑问,我到
期刊
之十九:怎样制定企业的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也称战略计划,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化、现代化进程,以及宏观经济的急剧变化,从客观上要求企业具有长远的战略观点,充分考虑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因素,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  企业的战略规划与年度规划不同,战略规划需要考虑更多的未知因素,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长期性,一般要三至五年;二是战略性,对企业采取的政策策略作详细的说明;三是经济性,一般运用现金流量和
期刊
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世界多极化、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复杂多变的形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文化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也深深熔铸在国有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竞争力已成为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国有企业只有站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高度,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企业文化建设,用战略眼光、世界眼光深刻认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
期刊
伴随着桑顿介绍出场的张若玫,有着中国南方女子典型的瘦小身形,这反倒衬托出她作为一名创业者和领导者的过人之处。  1974年,21岁的张若玫从台湾交通大学毕业来到美国普渡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她进入研究重镇贝尔实验室,是该实验室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研究员。后来,她又加入刚成立不久的SUN公司。在见证了SUN公司的成功后,张若玫创办了TeknekronSoftwareSystems。张若玫无惧于当时路透
期刊
摘 要:知识经济的到来与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集中到了企业的文化建设上,人们对企业文化的好坏越来越关注与重视。企业文化是企业得到良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理论基础,只有具备好的、成功的企业文化,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企业文化同企业的凝聚力和人力资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文化对企业凝聚力和人力资源的效果的提高有着十分关键的优势作用,如导向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等。  关键词:企业凝聚力 企业人力
期刊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所以员工共同享有的一个价值体系,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对员工在各阶段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需要使企业文化的渗透和贯穿到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文化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知识,然后具体阐述了如何将企业文化和职业生涯 管理相互融合,希望对企业和员工的成长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企业文化 职业生涯 管理 融合  1.企业文化  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