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介质在层板内流动特性研究(第一部分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再现复杂流场)

来源 :实验流体力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guisheng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利用粒子图像测速(HV)技术,实验研究冷却介质在层板内部流动特性的可行性。实验在满足相似性原理的前提下,用放大的有机玻璃模型,分区域再现了复杂结构内几个重要截面的二维流场。实验在雷诺数4.1×10^4下进行,从测量所得流体速度矢量图、等高线图及涡量图来看,虽然现有的HV技术在测量精度上仍有欠缺,但是几个典型截面上所得到的实验结果是合理的,基本与本文第二部分展示的数值模拟结果相符合。因此利用PIV测速技术,验证层板内流数学模型和数值方法是有意义的。
其他文献
结合国内典型中小型钢铁企业的供配电特点,详细分析了其谐波产生的原因,以及谐波的危害,另外对于典型钢铁企业的谐波测试和分析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在南航非定常风洞内,研究了一种双翼微型飞行器在水平阵风作用下的非定常气动特性变化,给出了模型迎角变化、风速脉动频率变化对微型飞行器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来流减速
为了详细研究悬停旋翼桨尖涡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旋翼状态参数与桨尖涡及其尾迹的关系,开展了桨尖涡及其尾迹的测量和研究。在研究中采用了Ф2m旋翼模型试验台、单桨叶(翼型为
发展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是实现可持续高超声速飞行(尤其是在大气层以内)的重要途径。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为了获得良好的气动-推进性能,必须采用机体/推进一体化设计。笔者发展
针对目前气波制冷机的接受管开口端存在较多熵增因素从而制约制冷效率进一步提高的缺点,借鉴了透平膨胀机制冷机理,将现有气体分配器改型,融入旋射流作功机理,加大出流偏角,
临近空间排翼式升浮一体飞艇是运行在临近空间环境,由水平、垂直方向具有一定几何间隔的两个艇翼连接两个囊体构成的新型低速飞行器。本文通过研制附加支架,使用一种低雷诺数风
在北航的风洞中进行了双立尾一三角翼布局的立尾抖振实验,目的是研究立尾抖振产生的原因。主要采用了激光测振仪测立尾加速度和动态压力传感器测立尾表面的动态压力的实验方法
在环形叶栅低速风洞中采用扇形叶栅对某型超临界汽轮机高压级静叶栅进行了吹风试验。在0°、±10°冲角下测量气动参数沿叶高和节距的分布以及静压系数沿叶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