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上)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ml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卦掌是我国的四大名拳之一。流传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晋商故里山西祁县一带的八卦掌是由祁县西关村的已故老拳师梁占彪先生所传。梁占彪先生生于1902年,卒于1980年。他一生酷爱武术,先后师从董德茂、王新武等拳术名家,精通形意、太极度、八卦三种功法,一生授徒40余人。所传八卦掌分定步八卦或死步八卦和活步八卦或游身把卦二种。其主要特点是搬、拦、截、扣、推、托、带、领。讲究滚钻争裹、轻巧灵俐,呼吸自然。全身三形俱备即行走女口龙、转身著猴、换势似鹰。运动中以腰为主宰,手是门户,腰动手动,手随腰出,眼随手走。要求腰圆、脚圆是平圆,双手旋转斜立圆。腿脚之功为暗,内涵七十二暗脚,外掌之功为明掌,分为八八六十四掌。走转换势都离不开剪子腿、趟泥步。武新生、侯晋国、王毅、刘德智等人经过潜心钻研、刻苦磨练,把梁师傅所传武学绎过系统整理将逐一介绍,让宝贵的武术文化流传后人。
  
  第一掌 狮形掌
  
  一、预备势
  定点站立,两臂在身体两侧自然下垂,两掌掌心朝前,小指外侧贴靠两大腿,二目平视,神定心宁,气沉丹田,顺项提顶,双足踏地,足心空涵
  二、肘底藏花(右)
  左脚向左侧横跨一步,两脚分开与肩同宽,静立片刻,两脚脚尖内扣呈八字步,两掌从身体两侧缓缓抬起,掌心朝上,两腿下沉微曲,两掌划弧在胸前交叉下按,随两掌下按至丹田处时,两掌指尖相。对,同时,两脚用力蹬地,身体缓缓直立(图2)承接上势,以腰为轴,由右向左旋转,右掌内旋,掌心朝里,穿于左腋下,头向左转,目视左方,左掌外旋,拇指朝下,掌心朝外,护于右肩外侧(图3)。
  


  三、狮子张口(右)
  两脚原地不动,右掌由左向右竖裹划一立圆外旋上托,掌与口齐,左掌由右向左竖裹划弧外旋上托于头部上方(图4)。承接上势,左脚尖外展,右脚上步,由定点位置开始绕圆行走,行走过程中,右掌、右肘、右肩极力向身体右方外展,腰向右拧,曲腿趟泥,速度均匀行走一周,走到定点位置时,再换接下一势。
  四、马步摆掌(右)
  左脚向右脚前迈进一步,右脚向右侧横跨一步,两脚脚尖内扣成八字步,右掌由右向左内旋横裹于左胸前,然后再手腕翻转外旋由左向右后摆掌,劲达劳宫穴,左掌随右掌护于右腋下,头向右转,目视两掌(图5、6)。
  五、肘底藏花(左)
  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左向右旋转,左掌随转身穿于右腋下,掌心朝里,右掌外旋,掌心朝外,拇指朝下,护于友肩外侧(图7)。
  六、狮子张口(左)
  两脚原地不动,左掌由右向左竖裹划一立圆外旋上托,掌与口齐,右掌由左向右竖裹划弧外旋上托于头部上方(图8)。承接上势,左脚尖外展,右脚上步,由定点位置开始绕圆行走,行走过程中,左掌、左肘、左肩极力向身体左方外展,腰向左拧,曲腿趟泥,速度均匀行走一周,走到定点位置时,再换接下一势。
  七、马步摆掌(左)
  右脚向左脚前迈进一步,左脚向左侧横跨一步,两脚脚尖里扣成八字步,左掌由左向右内旋横裹于右胸前,然后再手腕翻转外旋由右向左后摆掌,劲达劳宫穴,右掌随左掌护于左腋下,头向左转,目视两掌 (图9、10)。
  
  第二掌 蛇形掌
  
  一、肘底藏花(右)
  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右向左旋转,右掌内旋,掌心朝里,随转身穿于左腋下,左掌外旋,掌心朝外,拇指朝外护于右肩外侧(图11)。上动微停,两足原地不动,以腰为轴,上身由左向右旋转,右掌随转身从左腋下,经左肘下方向身体右上方外旋拨转如牛刮舌,与头平齐,左掌随转身由右肩前,向右胁侧下按,掌心向下,头随着右掌向右方扭转,目视右掌(图12)。承接上势,右脚尖外展,左脚上步,由定点位置开始绕圆行走,行走过程中,右掌、右肘、右肩极力向身体右方外展,腰向右拧,曲腿趟泥,速度均匀行走一周,走到定点位置时,再换接下一势。
  二、里扣翻身(右)
  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外展,呈左前右后交叉步,以腰为轴上身由右向左下旋转,右掌外旋划弧反托掌于头部上方,左掌外旋,掌心朝外,拇指朝下横裹于右腋下,头向左转,目视左下方(图13正反)。
  


  三、怀中抱月(左)
  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同时,左脚向左侧横跨半步呈倒八字步,右掌由头部上方经胸前下按右撑,左掌从右腋下向左撑,两掌掌指相对,掌心朝下,如怀中抱月(图14、15)。
  四、白蛇吐曹(右)
  左脚尖外展,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抬起,向左前方摆蹋,高不过膝,劲达脚尖,随之,右掌内旋向左前上方穿掌,掌心朝上,左掌掌心朝外护于右腋下 (图16)。
  五、单叉仆步(右)
  右脚向后撤一步呈右仆步,左掌向左侧上方穿掌,掌心朝前,右掌顺右腿内侧向右下方穿掌,掌心朝后图17)。
  六、 肘底藏花(左)
  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左向右旋转,左掌随转身穿于右腋下,掌心朝里,右掌外旋,掌心朝外,拇指朝下护于左肩外侧(同图7)。上动微停,两脚原地不动,以腰为轴,上身由右向左旋转,左掌随转身从右腋下,经右肘下方向身体右上方外旋拨转如牛刮舌,与头平齐;右掌随转身由左肩前向左胁侧下桉,掌心向下,头随着左掌向左方扭转,目视左掌 (图18)。承接上势,左脚尖外展,右脚上步,由定点位置开始绕圆行走,行走过程中,左掌、左肘、左肩极力向身体左方外展,腰向左拧,曲腿趟泥,速度均匀行走一周,走到定点位置时,再换接下一势。
  七、里扣翻身(左)
  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外展,呈右前左后交叉步,以腰为轴,上身由左向右下旋转,左掌外旋划弧反托掌于头部上方,右掌外旋,掌心朝下,拇指朝下横襄于左腋下,头向右转,目视右下方(图19正反)。
  八、怀中抱月(右)
  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同时,右脚向右侧横跨半步呈倒八字步,左掌由头部上方经胸前下按左撑,右掌从左腋下向右撑,两掌掌指相对。掌心朝下,如怀中抱月(圈20、21)。
  九、白蛇吐信(左)
  右脚尖外展,重心移于右腿,左脚抬起,向右前方摆蹋,高不过膝,劲达脚尖:随之,左掌内旋向右前上方穿掌,掌心朝上,右掌掌心朝外护于左腋下(图22)。
  十、单又仆步(左)
  左脚向后撤一步呈左仆步,右掌向右侧上方穿掌,掌心朝前,左掌顺左腿内侧向左下方穿掌,掌心朝后(图23)。
  
  第三掌 猴形掌
  
  一、肘底藏花(右)
  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右向左旋转,右掌内旋,掌心朝里,随转身穿于左腋下,左掌外旋,掌心朝外,拇指朝下护于左肩外侧(同图11)。上动微停,两足原地不动,以腰为轴,上身由左向右旋转,右掌随转身从左腋下,经左肘下方向身体右上方外旋拨转如牛刮舌,与头平齐左掌随转身由右肩前向右胁侧下按,掌心向下,头随着右掌向右方扭转,目视右掌(同图12)。承接上势,右脚尖外展,左脚上步,由定点位置开始绕圆行走,行走过程中,右掌、右肘、右肩极力向身体右方外展,腰向右拧,曲腿耥泥,速度均匀行走一周,走到定点位置时,再换接下一势。
  二、马步撂掌(右)
  左脚向右脚前迈进一步,两脚成倒八宇步,右掌由右向左内旋横襄于左胸前,然后再手腕翻转外旋由左向右后摆掌,劲达劳宫穴。左掌随右掌护于右腋下,头向右转,目视两掌(同图5、6)。   三、白猿献果(右)
  左脚尖里扣,右脚尖外展,以腰为轴,上身由左向右旋转,呈右弓步,左掌内旋,掌心朝上,向前上方穿掌,高于口齐,右掌内旋,掌心朝上回挂于右腰侧(图24),上动不停,右掌外旋,掌心朝下,向前上方穿掌,高于口齐,左掌掌心朝上,回挂于左腰侧(图25),承接上势,左掌外旋,两臂在胸前交叉划弧,两掌相并内旋,掌心朝上,由双乳处向前上方穿掌,同时,重心移于右腿,左脚向前上方摆蹋,劲达脚尖,脚尖与眉齐(图26)
  


  四、单叉仆步(左)
  左脚向后撤一步呈左仆步,右掌向右侧上方穿掌,掌心朝前,左掌顺右腿内侧向左下方穿掌,掌心朝后(同图23)。
  五、肘底藏花(右)
  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右向左旋转,右手随转身穿于右腋下,手心朝里,右手外旋护于左肩外侧(同图11)。
  六、马步摆掌(右)
  左足向右脚前迈进一步,两足成倒八字步,右掌由右向左内旋横裹于左胸前,然后再手腕翻转外旋由左向右后摆掌,劲达劳宫穴,左掌随右掌护于右腋下,头向右转,目视两掌(同图5、6)。
  七、肘底藏花(左)
  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左向右旋转,左掌随转身穿于右腋下,掌心朝里,右掌外旋,掌心朝外,拇指朝下护子左肩外侧(同图7)。上动微停,两脚原地不动,以腰为轴,上身由右向左旋转,左掌随转身从右腋下,经右肘下方向身体右上方外旋拨转如牛刮舌,与头平齐;右掌随转身由左肩前向左胁侧下按,掌心向下,头随着左掌向左方扭转,目视左掌(同图18)。承接上势,左脚尖外展,右脚上步,由定点位置开始绕圆行走,行走过程中,左掌、左肘、左肩极力向身体左方外展,腰向左拧,曲腿趟泥,速度均匀行走一周,走到定点位置时,再换接下一势。
  八、马步撂掌(左)
  右脚向左脚前迈进一步,两足成倒八字步,左掌由左向右内旋横裹于左胸前,然后再手腕翻转外旋由右向左后摆掌,劲达劳宫穴,右掌随左掌护于左腋下,头向左转,目视两掌(同图9、10)。
  九、白猿献果(左)
  右脚尖里扣,左脚尖外展,以腰为轴,上身由右向左旋转,呈左弓步,右掌内旋,掌心朝上,向前上方穿掌,高于口齐,左掌内旋,掌心朝上回挂于左腰侧(图 27)。上动不停,左掌外旋,掌心朝下,向前上方穿掌,高于口齐,右掌掌心朝上,回挂于右腰侧(图 28),承接上势,右掌外旋,两臂在胸前交叉划弧,两掌相并内旋,掌心朝上,由双乳处向前上方穿掌,同时,重心移于左腿,右脚向前土方摆蹋,劲达脚尖,脚尖与眉齐(图29)。
  十、单又仆步(右)
  右脚向后撤一步呈右仆步,左掌向左侧上方穿掌,掌心朝前,右掌顺右腿内侧向右下方穿掌,掌心朝后 (同图17)。
  十一、肘底藏花(左)
  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左向右旋转,左手随转身穿于右腋下,手心朝里,右手外旋护于左肩外侧(同图7)。
  十二、马步撂掌(左)
  右脚向左脚前迈进一步,两足成倒八字步,左掌由左向右内旋横裹于左胸前,然后再手腕翻转外旋由右向左后摆掌,劲达劳宫穴,右掌随左掌护于左腋下,头向左转,目视两掌(同图9、10)。
  
  第四掌 鹤形掌
  
  一、肘底藏花(右)
  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右向左旋转,右掌随转身穿于左腋下,掌心朝里,左掌外旋护于右肩外侧(同图11)。
  二、平晨亮翅(右)
  两脚原地不动,右掌由左向右拨,左掌由右向左拨,拨至胸前,两掌内旋,掌心朝上,向身体两侧刺掌,右掌指向圆圈中心,左掌指向圈外,两肩松沉,头向右转,目视右掌(图30)。承接上势,右脚尖外展,左脚上步,由定点位置开始绕圆行走,行走过程中,右掌、右肘、右肩极力向身体右方外展,腰向右拧,曲腿趟泥,速度均匀行走一周,走到定点位置时,再换接下一势。
  


  三、单里仆步(右)
  左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右脚尖外展向前一步呈右仆步,同时,两掌回襄在胸前交叉,左掌成钩手向左侧上方穿掌,右掌顺右朋内侧向右下方穿掌,掌心朝后(图31、32)。
  四、弓步穿掌(右)
  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呈左弓步,左钩手变掌内旋,掌心朝上,向前上方穿掌,高与口齐,右掌外旋掌心朝外回裹于左腋下(图33)。
  五、单里仆步(右)
  右脚向后撤一步,同时,两掌回裹在胸前交叉,左掌向左侧上方穿掌,右掌顺右腿内侧向右下方穿掌,掌心朝后(同图1)。
  六、肘底藏花(左)
  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以腰为轴,由左向右旋转,左掌随转身穿于右腋下,掌心朝里,右掌外旋护于左肩外侧(同图7)。
  七、平展亮超(左)
  两足原地不动,左掌由右向左拨,右掌由左向右拨,拨至胸前,两掌内旋,掌心朝上,向身体两侧刺掌,左掌指向圆圈中心,右掌指向圈外,两肩松沉,头向左转,目视左掌(图34)。承接上势,左脚尖外展,右脚上步,由定点位置开始绕圆行走,行走过程中,左掌、左肘、左肩极力向身体左方外展,腰向左拧,曲腿趟泥步,速度均匀行走一周,走到定点位置时,再换接下一势。
  八、单叉仆步(左)
  右脚向前迈进一步,脚尖里扣,左脚尖外展向前一步呈左仆步,同时,两掌回裹在胸前交叉,右掌成钩手向右侧上方穿掌,左掌顺左腿内侧向左下方穿掌,掌心朝后 (图35、36)。
  四、弓步穿掌(左)
  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呈右弓步,右钩手变掌内旋,掌心朝上,向前上方穿掌,高与口齐,左掌外旋掌心朝外回襄于右腋下(图37)。
  五、单叉仆步(左)
  左脚向后撤一步,同时,两掌回襄在胸前交叉,右掌向右侧上方穿掌,左掌顺左腿内侧向左下方穿掌,掌心朝后(同图23)。(待续)
  (责编:高生)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