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丁淦林(二则)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ifei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祗今唯有千行泪
  2011年9月14日下午五时,突然接到复旦大學新闻學院师弟陈建云副教授急匆匆的电话,我们敬爱的恩师丁淦林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泪水刷刷地流了下来,我怎么也不相信丁老师就这样走了。我在9月8日拜望了丁老师,他的身体恢复得很好,说话也比较流畅,精神状态也很好,指点我怎样把华东师范大學传播學院传播心理學學科这个特色做好,他说:传播學研究成果在传播与政治、传播与社会方面的成果较多,但在传播与心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你们在这方面要抓紧时间,从基础做起。丁老师學识渊博、治學严谨、勤于钻研、勇于创新、诲人不倦、德高望重,有幸成为他的學生受他的栽培是我们今生的荣幸,他是我们學生的良师益友,他对我们學生总是慈父般关爱,他的指导使我们终生受益,他是我们學习的楷模。丁老师是我国新闻传播學科的泰斗之一,在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丁老师为人真诚,醇雅温和,平易近人,乐于助人,终生不变。1996年,在复旦大學新闻學院主办的學术会议上,第一次见到丁老师,他是那样的平易近人,他关照每一位青年老师,不厌其烦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他的真诚令当时的青年老师都非常感动。在新闻传播學科建设上,兄弟院校老师找到他,他都毫无保留地悉心指导,奉献自己的智慧;华东师范大學获得新闻传播學一级學科博士点,与他多次的指导、指点分不开,到现在,我们连一分钱的报酬都没有给丁老师。在他七十大寿、八十大寿时,我们學生提出要为他做寿,并把他的科研成果整理集结出版,都被他一一婉拒:你们把工作做好,就是我最大的安慰,不必拘于礼节形式。这也成为學生们心中永远的痛。
  丁老师治學严谨,用功至勤,笔耕不辍。无论是撰写论著、论文,还是讲义等,均自己动手,不假他人。他编写《中国新闻事业史》和《中国新闻图片史》时,每一个字,每一幅图片,他都认真校对,核对。他虽年近八旬,仍博闻强记,其勤勉严格、一丝不苟之长者风范,是我们的楷模。丁老师从事新闻传播學研究、教學近六十载,既投身实务,又从事研究、教學,为我国新闻传播學的发展和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丁老师授课,不拘形式,不囿内容,不管是在校内做學术报告,还是给外校學生上课,一旦他感觉内容对學生有益,准会想办法告知學生。每次丁老师讲新闻史,都看见他拿着一本薄薄的笔记本,笔记本上记录着大纲。对于新闻史上的故事,丁老师了然于胸,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渐渐将大家带人历史的长河中。他对不同年龄、不同工作、不同文化水平的教學对象,既能一视同仁,同时又能做到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卓有成效的指导。他特别善于将复杂难懂的问题,删繁就简,高度概括,然后用通俗好记的语言,传授给學生。因此,听他讲课,就像听故事一样,经久不忘,回味无穷。
  丁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丁老师说,他非常高兴看到自己的學生“站在老一辈人肩膀上前进”。这种关爱學生和青年學者、甘为青年學者阶梯的精神是他作为老一辈學者的一贯优良品质。丁老师直接培养的硕士生、博士生近六十人。作为他的學生,在學习期间,均得到他的精心指点,特别是从他那里學到了學习和治學的方法。他一再告诉我们,做學问首先要明确目的。搞科學研究,是为了解答人生、自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不能把做學问当成装饰,更不能当做沽名钓誉的工具。同时,他要求我们讲究學习方法,學会淘沙拣金的本领。他告诫我们要勤奋,要刻苦,要持之以恒,而不要急于求成。在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他还鼓励和支持我们冲出本身的专业方向,在与其它相关學科和国际學术交流合作过程中取长补短,以提高自身的學术水平。丁老师不仅仅是我们學业上的导师,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更像慈父般地关照我们。多少次酷暑寒冬,他以古稀的高龄为我们送来关爱。在我们身体不适、生活遇到困难时,他总是给予及时地帮助。当學生们结束研究生學习生活即将奔赴新的工作岗位时,丁老师千叮万嘱,依依不舍,默默相送。不可释怀的是我们此时还能感觉到丁老师当年握手的力度及温暖,而印在學生心中,难以忘却的是那超越家庭之外的浓浓亲情。正是因为这样,在从事學习和研究工作的时候,我们每有心得,也都愿意和丁老师谈谈,听取他的教诲。而每一次与他谈话,都能够得到他的启发和勉励。丁老师不仅给我们以學业上的指导,更教我们勤勤恳恳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近年恩师年事虽高,但仍时时惦记我们,与我们保持密切地联系。
  丁老师走了,他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伴随我们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
  风范长存
  我在复旦求學、任教的三十三年里,对我影响最大、教诲最深的恩师,莫过于丁淦林教授。即使离开复旦后,他仍然一直关心着我,指导着我。
  此刻,我翻开他赠送的《丁淦林文集》,凝视着扉页上他那苍劲有力的字迹:“国良教授教正丁淦林2005年9月”,想到再也没有机会聆听他那爽朗的笑声、深刻的见解、语重心长的叮嘱,不禁哽咽。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在我看来,丁老师是一位继承了中国优良文化传统的典型而杰出的知识分子。他正直善良、光明磊落、爱憎分明、足智多谋,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
  概括地说,丁老师是一位少有的宽厚长者、睿智學人、谦和宗师。他给后人留下了丰硕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从认识丁老师的第一天起,就得到一个印象:他总是那么和蔼可亲、笑容可掬、平易近人、平等待人。即使在批评对方的时候,也总是那么委婉、亲切。这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充满真诚、友善,而没有丝毫的虚伪、做作。所谓大家风范,就是如此自然平和,使人如沐春风。
  尤其让我感动的一个事例,发生在丁老师担任复旦大學新闻學院學术委员会主任、也是學科建设总负责人的期间,我当时就任學院分管科研的副院长,审时度势,提出尽快推进传播學科的战略,作为一位资深新闻學者,丁老师不执门户之见,更不计个人得失,而以其宽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欣然给予理解,大力支持传播學科与新闻學科齐头并进、相得益彰,由此使學科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
  丁老师不仅人缘好、师德好、學问好、文章好,而且,十分睿智,善于解决各种难题。仅举一例: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有外国學者来寻求与中国學者合作研究,但由于他们大多采用定量方法,需要进行实地调查,这在很长时间里属于禁区,因而,合作的尝试往往无果而终。对此,丁老师提出,不妨由中国學者先在国内刊物发表调查的数据和结论,然后,作为已公开出版的论著,再供外国合作伙伴参考和使用,乃至联名在国外发表,就不违背有关规定了。
  这一巧妙的迂回策略收到了积极效果,自改革开放初期以来,我们的研究团队就和外国學者多次成功合作,陆续产出了一批不仅富有原创价值、而且享有海外影响的學术成果。
  尽管丁老师在新闻与传播學领域的声望极高,但为人非常低调,每当听到有人称其为“泰斗”、“大师”,他总是忙不迭地摇手制止。
  但是,谦和并非没有原则、不分是非。在我的记忆里,对于原则问题,尤其是关系到學风、學术规范的问题,丁老师总是旗帜鲜明、态度坚定、扶正祛邪、因势利导,悉心引领學院和學科的健康成长。
  记得有一年召开學位委员会,评审博士生导师资格,某位领导也提交了申请表格,愿望迫切,但其条件明显不符合要求。丁老师作为學位委员会主席,严格把关,与其他學位委员一道,实事求是地未予通过。为此,还引起了一点震动。因为,人们从中看到了學术的尊严、學人的风骨;也因为,当时(十来年前)这类宁可得罪领导、也要坚持原则的事例其实已不多见了。
  所谓“宗师”,指在思想上、业绩上被众人尊崇、奉为师表的人。而丁淦林教授,就是这样一位高山景行的學者典范、教师楷模。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大量的数字媒体技术的设备如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手机电视、数字教育等层出不穷,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使得动画、游戏、视频等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面临空前的繁荣。当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育应加强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的搭建,以促进教学环境的改善,培育出更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文章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世界各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要提高区域竞争力,关键在于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合与互动。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之一,三地的合作却一直处于断断续续的非协调状态。相比
当前健身气功已成为全民健身中一项重要的体育锻炼项目.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及访谈法对达州市社区健身气功的开展进行了相关调研.研究认为达州市社区居民参加健
在印度旅行期间,当地朋友的许多话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rn还没死rn在孟买参拜克里须纳姆鲁替圣者时,我雇了一辆三轮车.车夫一路超速前进,任我怎么劝阻也不听,终于翻了车,人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主要的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课堂的运用,以期推动高中美术课堂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美术;教学尝试  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具有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优点。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课堂取得良好的效果,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
本文主要以让·雅克·阿诺的电影《子熊故事》为例,具体分析它的叙事特点、镜头语言、与创作导向,提出关于艺术创作的态度和艺术创新的办法。
建筑业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资金量大、关系复杂,是最容易滋生腐败的行业之一。近年来,党和政府将建筑业列为治理经济腐败问题的重点领域,并对其进行了多次大规模专项治理活
海洛因为阿片类药物,与阿片受体具有很高的亲和力,进入体内后迅速吸收,对中枢神经先兴奋后抑制,但以抑制为主,抑制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后涉及延髓,抑制呼吸中枢和兴奋催吐化学感
美国波士顿大学青少年教育专家曾考察了伊里诺依州81名优秀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并采访了他们的家长,在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专家们总结出了这些学生的五大特点:  一、极其努力  优秀学生都毫无例外地把学校当作生活中心,其家长也往往十分勤奋,为自己孩子树立了好榜样。17岁的约翰逊·帕里斯即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其双亲都是外来移民,父亲通过艰苦奋斗终于逐步创立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而母亲是一名普通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