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干部的质量深刻影响着班级管理的成败。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加强班级管理的有力保障,也是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基础。本文从高校班级管理目标出发,分析遴选学生干部需要考察的基本素质,提出健全学生干部的民主监督与激励考核机制,在工作中实现学生干部的培养管理一体化。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生干部;选拔;培养
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干部管理又是学生管理的基础。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是辅导员对班级管理应负的责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抓好学生干部的培养和教育,不仅是搞好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也能培养一批具有先进、较强综合能力的学生干部。建成一个有奋斗目标、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既充满竞争又体现互助合作的高素质班干部队伍,将是加强班级管理的有力保障,也是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
学生干部的质量深刻影响着高校学生工作的成败。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将是辅导员工作开展中的有力助手。但目前高校在学生干部选拔上缺乏制度化、规范化,选拔把关不严,准入条件低,没有合理引入竞争和淘汰机制,一些考核指标流于形式,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干部能力不足,工作积极性也不高,工作完成质量差。因此要建立严格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提出选拔条件,完善工作考核,并在工作中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管理。
一、班级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1.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学生干部要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在遇到问题时能从大局出发,保持清醒头脑,做事有分寸,关键时候可以正确协调班级学生可能出现的偏激行为。良好的道德素质表现为平时为人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较强的服务意识。
2.工作能力和专业成绩。班级干部需要有一定的领导策划、组织执行、领悟创新能力,才能正确地处理班级事务。同时良好的专业学习成绩也是选拔的要求之一。工作能力和学习成绩兼备才能帮助学生干部树立在班级中的威信,得到学生的信任和支持,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团队精神和发展潜力。团队精神是学生干部必备条件之一。良好的班级需要学生干部有大局意识,工作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与人为善,妥善处理和班级同学的关系,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杜绝自私自利和强制独断的工作作风。辅导员在选拔学生干部时也要注意考查其发展潜力,并在工作中进一步培养。
二、班级学生干部的培养教育
学生干部队伍如果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辅导员在各项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培养教育,及时提醒克服自身缺点,改进工作方法,传授更全面的知识,激发服务学生的热情,不断提升工作能力。
对班级学生干部的培养主要有系统培训和日常培养。系统培训主要是结合院系团学干部培养计划、党团主题活动、理论与社会实践等形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分阶段、分层次培训,形成系统的培训网络,使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形成规范,甚至纳入到相关教学课程中。在系统培训形式中要以培养学生干部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业务知识、领导组织能力、口头表达和协调交往能力为目标。
日常培养体现在辅导员工作的潜移默化中。辅导员要对学生干部的工作给予细心的指导和关心,在工作布置与方法指导外,还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帮助学生体会到作为学生干部的愉悦感,并认识到工作也是学习和自我进步的过程。
三、班级学生干部的民主监督与激励考核
对学生干部的激励措施包括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如在奖助学金申请标准上可以引入职务学分项,在平等合理条件下适当倾斜学生干部骨干,适当对班团干部进行物质性奖励。同时,在平时工作中,辅导员要经常肯定其工作成绩,对其创造性工作要适时给予表扬,使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对学生干部的监督考核是一种压力管理,适当增加心理压力以提升工作成效。建立学生干部奖惩制度,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在选拔和考核过程中,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对工作考核标准要逐一落实,定期公布学生干部的学习以及工作情况,激励他们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总之,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密切联系学生干部,建立班级学生干部选拔标准,完善民主监督和激励考核机制,健全学生工作管理结构和方式,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学生干部培养、管理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
[2]王频,张志刚.论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5).
[3]赵红雨.切实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文教资料,2006(9).
[4]谷安.谈对学生干部的选拔、使用与培养[J].科学教育研究,2006(9).
[5]谢晓.如何开展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教育和使用[J].管理,2010(2).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生干部;选拔;培养
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干部管理又是学生管理的基础。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是辅导员对班级管理应负的责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抓好学生干部的培养和教育,不仅是搞好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也能培养一批具有先进、较强综合能力的学生干部。建成一个有奋斗目标、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既充满竞争又体现互助合作的高素质班干部队伍,将是加强班级管理的有力保障,也是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
学生干部的质量深刻影响着高校学生工作的成败。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将是辅导员工作开展中的有力助手。但目前高校在学生干部选拔上缺乏制度化、规范化,选拔把关不严,准入条件低,没有合理引入竞争和淘汰机制,一些考核指标流于形式,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干部能力不足,工作积极性也不高,工作完成质量差。因此要建立严格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提出选拔条件,完善工作考核,并在工作中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管理。
一、班级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1.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学生干部要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在遇到问题时能从大局出发,保持清醒头脑,做事有分寸,关键时候可以正确协调班级学生可能出现的偏激行为。良好的道德素质表现为平时为人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较强的服务意识。
2.工作能力和专业成绩。班级干部需要有一定的领导策划、组织执行、领悟创新能力,才能正确地处理班级事务。同时良好的专业学习成绩也是选拔的要求之一。工作能力和学习成绩兼备才能帮助学生干部树立在班级中的威信,得到学生的信任和支持,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团队精神和发展潜力。团队精神是学生干部必备条件之一。良好的班级需要学生干部有大局意识,工作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与人为善,妥善处理和班级同学的关系,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杜绝自私自利和强制独断的工作作风。辅导员在选拔学生干部时也要注意考查其发展潜力,并在工作中进一步培养。
二、班级学生干部的培养教育
学生干部队伍如果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辅导员在各项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培养教育,及时提醒克服自身缺点,改进工作方法,传授更全面的知识,激发服务学生的热情,不断提升工作能力。
对班级学生干部的培养主要有系统培训和日常培养。系统培训主要是结合院系团学干部培养计划、党团主题活动、理论与社会实践等形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分阶段、分层次培训,形成系统的培训网络,使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形成规范,甚至纳入到相关教学课程中。在系统培训形式中要以培养学生干部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业务知识、领导组织能力、口头表达和协调交往能力为目标。
日常培养体现在辅导员工作的潜移默化中。辅导员要对学生干部的工作给予细心的指导和关心,在工作布置与方法指导外,还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帮助学生体会到作为学生干部的愉悦感,并认识到工作也是学习和自我进步的过程。
三、班级学生干部的民主监督与激励考核
对学生干部的激励措施包括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如在奖助学金申请标准上可以引入职务学分项,在平等合理条件下适当倾斜学生干部骨干,适当对班团干部进行物质性奖励。同时,在平时工作中,辅导员要经常肯定其工作成绩,对其创造性工作要适时给予表扬,使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对学生干部的监督考核是一种压力管理,适当增加心理压力以提升工作成效。建立学生干部奖惩制度,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在选拔和考核过程中,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对工作考核标准要逐一落实,定期公布学生干部的学习以及工作情况,激励他们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总之,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密切联系学生干部,建立班级学生干部选拔标准,完善民主监督和激励考核机制,健全学生工作管理结构和方式,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学生干部培养、管理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
[2]王频,张志刚.论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5).
[3]赵红雨.切实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文教资料,2006(9).
[4]谷安.谈对学生干部的选拔、使用与培养[J].科学教育研究,2006(9).
[5]谢晓.如何开展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教育和使用[J].管理,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