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石化行业不断发生并购活动,但是目前国内对并购绩效的研究多数仍停留在短期绩效的影响上。本文在对动态能力及并购绩效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选取了2000年~2006年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发生的36项并购活动作为研究样本,从动态能力视角选取了反映石化企业并购绩效的8个财务指标,采用会计研究法,运用因子分析法和配对样本T检验等统计方法,分别对并购前后四年和六年时间窗的样本公司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并购绩效 动态能力 因子分析法 配对样本T检验
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加快,我国石油化工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也日益严峻,仅仅依靠企业内部资源的缓慢积累来赢取竞争优势,明显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各大石化企业纷纷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较快的获取企业外部资源,以求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如何评价并购活动效应的获取,也随之成为关注的焦点。然而,传统的短期绩效评价方法往往无法从总体上真实反映并购活动的绩效,甚至会误导管理层对于并购策略的判断。本文将2000年~2006年间我国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发生的36项并购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从动态能力视角选取了反映石化企业并购绩效的8个财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和配对样本T检验等统计方法,分别以四年和六年为时间窗,对并购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一、 样本数据
本文选取的样本数据来源于CCER数据库,根据GICS行业分类标准,搜集范围在2000年~2006年的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并从上市公司年报中选取财务指标。并购发生年份为基年,以0表示基年,并购行为发生的前一年以-1表示,并购行为发生的后四年分别表示为+1,+2,+3,+4。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动态能力的角度,对石油化工企业并购绩效进行分析评价,首先要看其经过并购后企业所拥有或获取的资源是否得到了有效整合,即是否通过并购强化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和资产管理能力。同时,石化行业具有产业链条结构明显、业务专业化程度高等特点,考察石化企业的并购活动是否取得成功,关键还要看其在经过并购整合后主营业务范围是否得到巩固、拓展,以及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升。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本文选取了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鲜明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每股收益8个财务指标来反映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并购绩效。
三、实证研究的过程分析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样本公司并购前后的8个指标按四年时间窗分别进行因子分析。以样本公司并购后二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为例,其他各年的财务数据的综合得分模型的计算步骤从略。
1.运用SPSS13.0版本软件对并购后二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如下:
(1)输出各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Correlation Matrix),相关系数的单侧显著性水平(Sig.1-tailed),相关系数矩阵行列式(Determinant)的值;并购后二年的Determinant值是0.097。
(2)KMO and Bartlett’s Test;该年度的KMO测试值为0.626,大于0.5,表示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s Test检验值为73.374,自由度为28,显著性水平P(Sig.-0.000)<0.05,变量的相关程度较高,通过了Bartlett检验。
(3)通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提取出综合因子;经分析,8个变量中最小的共同度也达到了0.601,说明变量空间转化为因子空间时,保留了比较多的信息,因子分析的效果是显著的。
(4)总方差解释;四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0.2770、 0.2430、0.1413、0.1375;它们所反映的信息量已经达到了总体信息量的79.884%(大于70%)。因此可以认为,用这4个主因子就足以获取原始财务指标的信息。
(5)特征值碎石图(Screet Plot);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前4个因子的散点均位于陡坡上,而后面因子相对趋于平缓。
(6)因子旋转;通过对旋转前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因子1主要由变量净利润增长率,每股收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决定;因子2主要由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决定;因子3主要由主营业务鲜明率决定;因子4则主要由总资产增长率决定。
(7)因子得分函数系数矩阵;据此可以直接写出各公因子的表达式。
(8)公因子的协方差矩阵;经检验,因子得分的协方差矩阵为单位矩阵,说明提取的四个公因子之间是不相关的。
(9)根据提取的四个公共因子,计算出因子得分,再综合因子得分和方差贡献率,得出综合得分函数:
同理,可以得出另外三年的综合得分函数:
并购当年:
并购前一年:
并购后一年:
(10)计算绩效综合得分,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公司的综合评价得分相关信息
2.并购前后(四年时间窗)综合得分的比较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并购当年有93.1%的上市公司通过并购提升了绩效;并购后一年上升的比例有86.21%,并购后二年上升的比例有68.97%。通过对综合得分均值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样本公司在发生并购当年的绩效的综合得分均值比前一年有了显著上升,并购后两年的绩效的综合得分比并购当年和并购后一年也有明显上升。这就说明并购后公司绩效得到了改善。但是这种影响是否显著,还需要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法来进行相关性和显著性检验。
根据以上六个函数计算出各样本公司并购前后相应年份的绩效综合得分,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并购当年有94.74%的上市公司提升了绩效;并购后一年上升的比例有73.68%,并购后两年上升的比例为47.37%,并购后三年和四年上升的比例分别为57.89%和35.26%。通过对六年时间窗的综合得分均值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样本公司在发生并购当年的绩效综合得分均值与并购前一年相比有所上升;而并购后两年的绩效综合得分,相比于并购当年和并购后一年,先有缓慢上升,后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尤其是第四年,出现了显著下降。这说明并购后公司绩效在整体上并未得到显著改善。
四、小结
从四年时间窗来看,样本公司并购绩效呈现出先显著上升后逐步变缓的现象;然而,从六年时间窗来看,样本公司并购绩效呈现出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并购后四年的绩效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甚至下降到了并购前一年的水平。因而,从整体上看,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并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绩效,但从较长的时间窗来看,并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
参考文献:
[1]方锡华.国外石油企业并购与竞争[J].中国市场,2005,39
[2]李善民·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长期绩效-基于证券市场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5,5
[3]王益宝,祝小慧·企业动态能力理论评述[J].现代经济,2010,6
[4]李永宽·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理论回顾[J].管理观察,2010,7
[关键词]并购绩效 动态能力 因子分析法 配对样本T检验
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加快,我国石油化工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也日益严峻,仅仅依靠企业内部资源的缓慢积累来赢取竞争优势,明显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各大石化企业纷纷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较快的获取企业外部资源,以求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如何评价并购活动效应的获取,也随之成为关注的焦点。然而,传统的短期绩效评价方法往往无法从总体上真实反映并购活动的绩效,甚至会误导管理层对于并购策略的判断。本文将2000年~2006年间我国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发生的36项并购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从动态能力视角选取了反映石化企业并购绩效的8个财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和配对样本T检验等统计方法,分别以四年和六年为时间窗,对并购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一、 样本数据
本文选取的样本数据来源于CCER数据库,根据GICS行业分类标准,搜集范围在2000年~2006年的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并从上市公司年报中选取财务指标。并购发生年份为基年,以0表示基年,并购行为发生的前一年以-1表示,并购行为发生的后四年分别表示为+1,+2,+3,+4。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动态能力的角度,对石油化工企业并购绩效进行分析评价,首先要看其经过并购后企业所拥有或获取的资源是否得到了有效整合,即是否通过并购强化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和资产管理能力。同时,石化行业具有产业链条结构明显、业务专业化程度高等特点,考察石化企业的并购活动是否取得成功,关键还要看其在经过并购整合后主营业务范围是否得到巩固、拓展,以及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升。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本文选取了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鲜明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每股收益8个财务指标来反映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并购绩效。
三、实证研究的过程分析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样本公司并购前后的8个指标按四年时间窗分别进行因子分析。以样本公司并购后二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为例,其他各年的财务数据的综合得分模型的计算步骤从略。
1.运用SPSS13.0版本软件对并购后二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如下:
(1)输出各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Correlation Matrix),相关系数的单侧显著性水平(Sig.1-tailed),相关系数矩阵行列式(Determinant)的值;并购后二年的Determinant值是0.097。
(2)KMO and Bartlett’s Test;该年度的KMO测试值为0.626,大于0.5,表示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s Test检验值为73.374,自由度为28,显著性水平P(Sig.-0.000)<0.05,变量的相关程度较高,通过了Bartlett检验。
(3)通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提取出综合因子;经分析,8个变量中最小的共同度也达到了0.601,说明变量空间转化为因子空间时,保留了比较多的信息,因子分析的效果是显著的。
(4)总方差解释;四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0.2770、 0.2430、0.1413、0.1375;它们所反映的信息量已经达到了总体信息量的79.884%(大于70%)。因此可以认为,用这4个主因子就足以获取原始财务指标的信息。
(5)特征值碎石图(Screet Plot);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前4个因子的散点均位于陡坡上,而后面因子相对趋于平缓。
(6)因子旋转;通过对旋转前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因子1主要由变量净利润增长率,每股收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决定;因子2主要由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决定;因子3主要由主营业务鲜明率决定;因子4则主要由总资产增长率决定。
(7)因子得分函数系数矩阵;据此可以直接写出各公因子的表达式。
(8)公因子的协方差矩阵;经检验,因子得分的协方差矩阵为单位矩阵,说明提取的四个公因子之间是不相关的。
(9)根据提取的四个公共因子,计算出因子得分,再综合因子得分和方差贡献率,得出综合得分函数:
同理,可以得出另外三年的综合得分函数:
并购当年:
并购前一年:
并购后一年:
(10)计算绩效综合得分,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公司的综合评价得分相关信息
2.并购前后(四年时间窗)综合得分的比较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并购当年有93.1%的上市公司通过并购提升了绩效;并购后一年上升的比例有86.21%,并购后二年上升的比例有68.97%。通过对综合得分均值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样本公司在发生并购当年的绩效的综合得分均值比前一年有了显著上升,并购后两年的绩效的综合得分比并购当年和并购后一年也有明显上升。这就说明并购后公司绩效得到了改善。但是这种影响是否显著,还需要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法来进行相关性和显著性检验。
根据以上六个函数计算出各样本公司并购前后相应年份的绩效综合得分,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并购当年有94.74%的上市公司提升了绩效;并购后一年上升的比例有73.68%,并购后两年上升的比例为47.37%,并购后三年和四年上升的比例分别为57.89%和35.26%。通过对六年时间窗的综合得分均值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样本公司在发生并购当年的绩效综合得分均值与并购前一年相比有所上升;而并购后两年的绩效综合得分,相比于并购当年和并购后一年,先有缓慢上升,后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尤其是第四年,出现了显著下降。这说明并购后公司绩效在整体上并未得到显著改善。
四、小结
从四年时间窗来看,样本公司并购绩效呈现出先显著上升后逐步变缓的现象;然而,从六年时间窗来看,样本公司并购绩效呈现出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并购后四年的绩效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甚至下降到了并购前一年的水平。因而,从整体上看,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并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绩效,但从较长的时间窗来看,并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
参考文献:
[1]方锡华.国外石油企业并购与竞争[J].中国市场,2005,39
[2]李善民·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长期绩效-基于证券市场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5,5
[3]王益宝,祝小慧·企业动态能力理论评述[J].现代经济,2010,6
[4]李永宽·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理论回顾[J].管理观察,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