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媒体“海豚听听”的融合创新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立足本土的融媒体视听客户端,“海豚听听”着重突出地域特色、原创观念。目前,客户端已上线广播、直播、点播等多类视听专栏,线上线下全方位互动,吸引超千万粉丝围观。本文结合安徽廣播电视台“海豚听听”客户端在新媒体转型过程中所做的探索,分析以声音产品为中心的广播媒体在融合传播中展现出的创新力。
  关键词:广播媒体 融合创新 “海豚听听”音频直播
  2020年3月,安徽广播电视台推出的“海豚听听”APP荣获“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2019年度典型案例”称号。作为安徽广播电视台新媒体转型的主推项目之一,“海豚听听”客户端集合了安徽本土的优秀电台主持人,融合了全省各地的优质资源,可谓是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在数字化媒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如何形成品牌优势、扎根基层群众、助力产品声量,是各大媒体品牌共同面临的挑战。自2018年上线起,“海豚听听”APP不断积累用户数据、跟进用户需求,经过多次更新迭代,已经成长为一款能够倾听用户需求,主动提供个性化定制,具有多元特色资源的新媒体产品。
  一、筑牢“本地”,深耕原创声音产品
  “立足本土”是省、市级广电媒体在转型过程中最应当牢牢把握的品牌战略。在多年累积的用户资源加持下,本地市场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广电新媒体的发展潜力。“海豚听听”客户端放眼本地,用心经营传统用户群体,不断耕耘传统的品牌根基,打造出筑牢本地市场、深耕优势的融媒体产品。面对现有的各类平台资源,是转而迎合新兴消费需求,还是盘活存量、拓展声量,安徽广播电视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先将手头资源理顺,再不断向更加广阔的领域延伸。
  


  1.先“声”夺人,挖掘应急优势。互联网的普及和提速使信息传播速度大大提升,人们也得以实时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资讯。因此,“海豚听听”在新媒体布局上也更加强调新闻和资讯的时效性与及时性。作为立足安徽本地的广播平台,“海豚听听”致力于将广播节目直播化,鼓励对本地事件的实时发声。在“海豚听听”客户端中,点击“广播”一栏,用户就能实时参与“安徽之声”“安徽交通广播”等多档广播节目的音频直播,收听热门话题,了解即时资讯。相较于动态的画面式直播,音频类的直播节目能够更好地做到实时通讯、快速发声。例如,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安徽交通广播”新媒体在全省所有媒体中做到了最早发声,其背后的新媒体团队时刻关注疫情进展,始终坚持第一时间发布疫情消息,时刻紧跟、发现热点资讯,加紧制作、推出专题节目。团队成员克服了人手不足的问题,全天候在线值守,运用音频、海报、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将权威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到“海豚听听”客户端和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成为安徽本地市民朋友圈及各类新闻客户端的重要信息来源。例如,“安徽交通广播”不仅保证了节目在“海豚听听”客户端上的实时发布,还完成了节目后续在微信公众号的全天多次推送,以及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的消息滚动。在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刻,“海豚听听”客户端先“声”夺人,发挥了平台优势。
  2.在线直播,探索有限声音的无限可能。“海豚听听”的前身“达耳闻”客户端早在2016年就已经上线。“达耳闻”客户端1.0在系统升级之前已经吸引了超50万用户,有300多名主播入驻平台账户,广播资讯涉及新闻、故事、生活、娱乐等老百姓感兴趣的内容。平台往期270多档的上架专辑中,单个专辑最高播放量达800万次。升级换代后的“达耳闻”客户端正式更名为“海豚听听”,安徽广播新媒体也从广播的内容、渠道、营销等更广领域拓展边界。一是客户端新增了短视频专栏,向着更加适应市场需求这一目标进军,更加注重产品的内容增量,不断突出好听、好看、好玩的产品特点;二是推出了在线直播,让用户可以在线与主播连麦互动,进一步拉近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距离,比如,“跟着主播游温泉”以及“歌声飘过40年”等多个现场直播活动让平台热度不断升温;三是直播结束后,平台还支持各广播频率将直播节目转为点播资源,帮助主播和电台进行其自制节目的上传、存储以及后续发布,从而实现广播新媒体的多种可能;四是通过加强宣传力度为平台各广播频率的后续推进,进行线下多种“地推活动”奠定坚实基础,也为用户提供了多种增值服务,优化了用户体验。
  3.平台通融,多方引入省、市、县的优质资源。“海豚听听”客户端通过深度整合、重塑全台视听节目基础,挖掘、调度全台主持人资源,开发集广播、电视、网络等视听功能于一体的本土传播平台。目前,安徽广电还在继续通过合作、置换等方式,不断获取稳定、高质量的第三方内容资源。例如,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期间,安徽台各广播频率、优质媒体纷纷向“海豚听听”客户端集结,相互协作,突出各自优势,形成了安徽本地战“疫”宣传的强力矩阵。2020年1月27日起,安徽旅游广播在“海豚听听”客户端特设了“战‘疫’专区”,分设10个专栏。安徽旅游广播还与安徽文艺出版社、安徽广播电视报社等多家本地媒体形成有效对接,共同推出抗“疫”主题诗集《鏖战》,邀请全国多地著名诗人深情创作抗“疫”诗作,并在“海豚听听”客户端同步上线有声版诗集,诗集出版后所得的收入则用于慈善捐赠。
  二、做好“广播+”,扩展音视频融媒体功能
  目前,“海豚听听”在坚持以声音产品为主的基础上,也在充分发掘平台主持人的专业优势,以期打造出一个广播与新媒体高度融合的专业平台。传统广播注重即时收听,而“海豚听听”客户端则针对新时代的用户需求,将广播升级为直播和点播这两种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节目的收听率,多维度拓展了创收渠道,满足了用户需求。
  

  1.借鉴众筹思维,花样互动创新问答模式。在各级媒体积极开展台网融合的当下,想要突出重围,发展出独有的一套体系实属不易。因此,在做好专业广播媒体的同时,“海豚听听”客户端也不断求新求变,探索平台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方式,打造用户心目中的专属广播栏目。目前,“海豚听听”已上线了用户评论、打赏、分享等功能。为了进一步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发挥本平台主持人优势,“海豚听听”逐步推广全新的“问答”模式。在传统的电台节目中,听众可以通过拨打节目热线电话与主持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在“海豚听听”中用户则能够借由平台的“问答”功能,以有偿互动的形式向自己喜欢的主持人或者嘉宾提出问题,比如,打开“海豚听听”,点击“问答”模块,用户就可以看到热门主播、热门问题、我的问答和我的围观等多个栏目。此外,用户也可以通过搜索主播和提问的方式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例如,对“晚高峰拥堵时段的快乐解决方案”感兴趣的用户,只需花上10个商城M豆,就可以向平台发起提问。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围观问题”的方式了解相关话题。值得一提的是,用户方也能够通过大量有偿“偷听”赚回M豆。如此一来,提问者的提问成本得到了分担,提出的问题也更具价值,而有偿回答的方式更能够极大调动平台主持人的积极性,平台“问答”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闭环,推动着整个平台的平稳运转。
  2.立足平台优势,汇集优秀主播拓展声量。如今,各类广播平台竞相登台,百花齐放,而如何汇集优秀的主播也就成为各平台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由安徽广播电视台主导开发的“海豚听听”客户端而言,平台不仅聚合了安徽全省、市、县的各级优秀主持人,还发掘出了高校联盟主播、行业嘉宾和名嘴大咖以及各类网络红人资源,平台主播资源丰富。不仅如此,安徽广播电视台还积极促成本地新闻综合广播与安徽卫视、安徽新闻中心等多个本土平台的新媒体融合,在广播节目、短视频制作等领域划分出统一标准,节目均经过统一制作,由客户端统一发布。专业的媒体人做专业的广播节目,这一点在“海豚听听”客户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由“达耳闻”办公室和“沧海云帆”融媒体工作室联合出品的“酱玩”系列短视频,专注于发布安徽本土特色景点和游玩攻略,目前该专辑中的各期视频,在平台的平均播放量达5000次,栏目也因此收获了大批粉丝。由此可见,“海豚听听”客户端的资源配置由简单的个体相加变身为优质主播资源的互通互融,不断拓展了传播声量。
  3.高效配置资源,按需定制活跃粉丝经济。升级后的“海豚听听”更加关注用户的需求。在结合多个平台付费节目得出的大数据分析后,“海豚听听”开始聚焦于开设养生、金融咨询以及教育培训等类型的付费节目。由于突破了时空限制,并能够将优质的教育资源统一整合到单一平台,目前教育培训类的付费节目在各大视听平台上都占据了极大比重。“海豚听听”正是看准了这一趋势,与知名英语教育品牌“叶教授魔法英语”强强联手,通过“首次免费试+后续付费学习”的方式,在客户端中上线了《叶教授魔法英语》的系列课程。在为平台用户不断提供按需定制、细化服务的过程中,“海豚听听”客户端也在进一步探索、创新客户端的盈利模式。例如,为了进一步向平台中的学生用户群提供优质资源,“海豚听听”邀请了安徽广电的多名主持人,对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600多篇课文进行了朗读。这一举措给孩子们提供了普通话学习的一方天地,也大大提升了平台资源的实用性。针对成年用户群体,“海豚听听”也携手文联、出版部门,对读者喜爱的精品书籍进行有声化朗读创作,并发起了“书香进万家”全民读书等活动,这一系列个性化声音定制的特色功能,充分调动了平台的现有资源优势,以声音产品为中心,积极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大大活跃了粉丝经济,增强了传播效果和平臺影响力。
  


  三、结语
  新媒体的发展必然会给传统的广播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而对于各级广播新媒体来说,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能一味迎合当下的时代变化,而应当把握和利用平台已有的优势节目,在经营好主要功能的基础上,紧跟用户需求,叠加创新,进而为用户与平台的互动创造多种可能。以声音为媒介,融会贯通全省的平台资源和主播优势,打造本土化、集约型的音频产品。“海豚听听”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传统广播媒体的媒体融合之路提供了积极示范。
  作者系北京大学艺术硕士、主任播音员,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播音专业负责人
  参考文献
  [1]赵芙萍,孙层.发展音频产业:传统广播的媒体融合路径[J].今传媒,2017(09).
  [2]马烨.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路径与方式——以央广中国之声媒体融合实践为例[J].中国广播,2018(07).
  [3]李向荣.整合广播资源,凝聚声音优势——以中国广播云平台为例[J].中国广播,2016(11).
  【编辑:王秦】
其他文献
摘要:文化综艺节目《我在颐和园等你》开创了新的综艺营销模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内容为王构建强大核心吸引力;二是全方位受众交互,带领受众“破壁”;三是多通路产品营销,实现全产业链开发。节目的立体化营销模式实现了高转化率和长持久度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融媒体 传统文化 综艺IP 营销  《我在颐和园等你》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北京广播电视台、华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出
摘要:回顾网剧近年来的发展,悬疑剧在网剧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多部优质的国产悬疑网剧不断掀起热潮。质感的画面、紧凑的剧情以及高超的演技,使网络悬疑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持续增强,商业价值不断拓展。同时,网络悬疑剧呈现出“电影代餐”式的类型特点,其精品化的制作、与观众现实社会心理的共情探索,以及短剧化、垂直化制播方向的探索,不断推动着网络悬疑剧的成熟发展。  关键词:国产网剧 悬疑短剧 类型化 电影代餐 
摘要:借助互联网传播,我国出现一批以四川理塘、山东曹县、浙江武义等为代表的具有丰富乡村文旅资源的网红县城,在数字中国、数字乡村建设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这种“互联网+乡村文旅”的传播新模式成为乡村文旅的新业态。本文基于乡村文旅网络传播的特征,探讨其发展策略。  关键词:乡村文旅 网络传播 网红县城 网络素养  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我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
摘要:创新是推动媒体发展的核心动力,既有研究多关注创新的形成,对创新的使用与接受则关注较少。厘清媒介创新的演变阶段,探索其演变规律,发现创新接受的规律,廓清相关问题,对于我们探索媒介如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媒介创新接受主要经历了玩具、工具和伴侣三个阶段;大众先行、接受中辍、突破社会禁忌是创新接受演变的主要规律,在创新接受的演变过程中,接受者的数量、创新带来的意义、创新者与使用者逻辑逐渐接近
摘要:进入智能化时代,我国户外媒体产业从体量和销额两方面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数字型户外媒体已发展为户外媒体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数字化户外媒体的崛起对传统媒体生态造成了冲击和刺激,并逐渐成为继報纸、电视、网络投放以外的广告媒体平台。随着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及城镇化战略的有力推进,户外媒体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以户外媒体转型为突破口,结合分众传媒这一数字化转型标杆的革新经验,分析并总结了户外媒体
摘要:B站借着2020年五四青年节的契机,推出視频演讲短片《后浪》,该视频上线后持续引发刷屏热潮。视频热潮背后,体现出B站成功的品牌传播策略,彰显出B站拥抱世界的品牌理念。本文通过分析B站《后浪》视频的出圈,以厘清其对B站品牌传播的影响,并为我国视频网站的品牌传播策略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后浪》 B站 品牌传播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重
摘要:我国录音艺术专业高等教育经历了70余年的积累与创新,已经发展成为传媒类院校学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声音创作人才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更将影响我国文化强国方略的实施及未来文化艺术事业的走向。本文将以CIPP评价模式为基础构建四个对比维度,探讨录音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中外学科建设差异的对比分析,对国内声音相关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以期对进一步提升声音艺
摘要:伴随着媒介的泛化,“媒介素养”几乎被认为是解决所有媒介问题的解药。在媒介素养中,新闻媒介扮演了重要的引导角色。作为新闻工作者的后备力量,新闻传播学科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媒介素养水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媒介素养也存在明显短板,这是造成目前我们面临的一系列媒介伦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更注重对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 媒
城市除了服务本地发展以外,还承担着服务周围腹地的区域性职能,吸引大量以商务、旅游等目的为主的短期驻留人口.本文基于重庆市中心城区的手机信令数据,利用大数据数据挖掘、
千载以来传统儒学研究汗牛充栋、蔚为大观,但随着现代西方学术体系主导地位的确立,我国学者为适应西方学术规范,在传播学、语言学、哲学等儒学相关研究领域往往以“他者”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