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rong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是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目标.同样,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恰当的学习方法也是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目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引导学生对话题进行自主讨论是有效教学
  的必备环节
  数学知识与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数学思想往往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以及应用的过程中.它是数学的精髓与核心.不过,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材里面不会轻易直接地呈现给学生,往往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积累并适时揭示,繼而逐步深化形成内在的本质认识.通过课前自主讨论与演讲,学生不断深入思考与探索,使隐性的数学思想得到显现.例如,有的学生就“谈转化”进行如下演讲:“大家好,今天我谈的是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从数轴这一角度出发,假如a>0,b<0,a>b,在比较a、b、-a、-b的大小问题上展现了数与形转化的这一数学思想;而在加减相互转化以及乘除相互转化的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中,运算的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也得到了体现;用代入法或加减消元法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体现了从‘二元’到‘一元’的转化思想.诸如这样,复杂问题向简单转化或未知向已知转化便是解决问题最常见的数学转化思想.如果运用得当,很多数学问题都会变得简单、熟悉,继而得到快速解决.”这个学生对于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从多个侧面、视角和层次进行了阐述,使这一思想方法的本质与真谛在学生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二、问题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对人能产生直接的刺激作用且具有一定的生物学以及社会意义的具体环境是心理学范畴中情境的定义.为推动学生思维精心设计并创造良好的内外条件便是数学教学中通常所指的问题情境.一般情况下,数学教学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如果数学问题情境是有质量的,那么教学内容将变得富有吸引力,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激发出来,以至于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怎样创设高质量的数学问题情境呢?首先,教师应当弄清楚教学的根本目标.只有围绕“始终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这个目标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才不会偏离方向.在设计数学问题情境时,教师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和任务,设计出具有一定数学内涵与价值的问题,使其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次,新知的建构是建立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因此教师要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情境,并使其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再次,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激发这一关键,使学生的认知冲突更易形成,也使学生的思考更加广泛和深入.例如,在讲“正切”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真实的图片把学生引领进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并在学生产生初步感知的同时提出问题:你有哪些办法可以用来比较这两架梯子哪个更陡呢?这样的问题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以及他们的直观感受.
  三、课后作业要呈现递进变异性
  数学题目从特殊到一般的变式,通常所指的是递进变异.解题需要的基础知识在这些变异过程中是保持不变的.由特殊向一般或由简单向复杂进行条件的变异,可以形成递进式的数学变式题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某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要合理、有效地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一组数学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数学递进式变式题组.这样的变式题组中,往往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所表达的特殊情况.这种由特殊向一般发展的题目组合组成了促进学生认知层层递进的变式题组.这种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递进式变式题组,对于学生对问题本质的深刻理解有促进作用.学生在此基础上掌握解题规律、突破教学难点也就变得轻松.虽然题组中存在一定的变化,但其一般规律是不会改变的.通过这些非本质属性的改变和递进,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总结、分离出这些一般规律.层层递进的改变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了知识攀登的阶梯,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稳步攀登的同时掌握知识所蕴涵的一般规律.例如,在讲“分式”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递进变异题组:
  (1)当x时,分式x-32x-1的值为0.
  (2)当x时,分式|x-3|2x-1的值为0.
  (3)当x时,分式|x|-3x-3的值为0.
  在这样层次分明的题组中,学生能轻松掌握解题的本质以及切入点,并轻松达成总结解题规律、建构此类问题的数学认知.
其他文献
21世纪,科教兴国,教育为本,从事教育工作的广大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观念,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本文就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这一主题,发表了作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知识的学习、运用、检验都需要依靠实验这一载体.学生能否正确、合理地操作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把握教材要点,理解教材难点,与实验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有关.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验指导.  一、科学理性的实验精神  实验精神指的是,学生在开展物理实验时应当秉承的原则与理念.它对于学生指导自己的实验过程,尤其是对自己的自律性和自控性有很大影响.因此,教
期刊
天阴沉沉的,显现出悲凉而荒芜的灰色,白杨树光秃的枝丫笔直地伸向天空,地上枯败的叶子刷刷飞起,似一首沧桑久远的歌谣。“今天是冬至哦。”妈妈拿着日历说道。“怪不得这么冷
学校要举行足球赛的消息像风一樣传遍了整个班级,某班体育委员亮亮确信本班有争一保二的实力,这不,他迫不及待地设计了一个表格,对足球比赛结果进行预测,如表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
小猪不是猪,她是猪老大的女儿;猪老大也不是猪,她是小猪的爸爸。一个单亲爸爸带着年幼女儿,总会引起人们许多猜疑,不管怎么说,猪老大和小猪的快乐日子还在继续!
课程改革以来,“以生为本”成为重要的教学策略出发点.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以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取教学方法;并着眼学生的
武汉市吴家山第三中学(以下简称“吴家山三中”)践行“伴学生成长,享教育快乐”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卓越教育”办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卓越教育”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明确以“科技教育”为办学特色,着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多年来,学校成立科技发明活动小组,创设科技发明校本课程,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教育活动。如今,科技教育已融合到整个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形成鲜明特色,成为吴
摘要:化学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很难被激发和调动.因此,教师要不断对化学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从而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质量  当前社会正处于科学水平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重10N的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所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期刊
极值点偏移问题是高考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很多考生苦恼的问题.本文从定义、判断方法和应用角度探究这类问题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