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音美专业大学英语教材选用的特殊原则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xg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由于体音美专业的学生在求学、就业等方面受英语水平制约的状况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因而一些高校把体音美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的要求上升了一个高度。体音美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是基于一般本科大学英语教学之上的,所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值得体音美专业的教师在选用教材等方面借鉴。但是由于体音美专业与其他本科专业又有极大的不同,因而在制订目标、选用教材、教师备课、课堂教学、教学成果检测方面也有很多的不同。本文讨论了体音美专业在选用教材时的一些特殊原则。
   【关键词】体音美专业大学英语教材学生特点专业特点
   【基金項目】本文属于“咸阳师范学院2012年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XSYK050,主持人:王翠英。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14-02
   教材之于教师,如同经文之于高僧,应是入于心而不出于口,出口的是经过自己阐释的偈语,且能被大众理解接受的;教材之于学生,如同显微镜之于科学家,用之则洞若观火;教材之于教学,如同计谋之于战争,既不可或缺又不能拘泥于斯。因而教材是教师备课的蓝本,教学的工具,学生接受知识的一种媒介。
   但是我们在选用教材是还需要考虑一些自然的和社会的因素,如能够激起学习情趣、深浅适度、能温故又能知新、既实用又科学等。本文针对体音美专业的学生和教学背景特点以及教学需要提出了一些选用教材的新原则。
   1.体音美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特点
   1.1心理特点 公共课
   就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大学英语的定位来看,它是公共课,必修课,学位课。但是对于体音美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起那些各具特色的专业课,其在学生的平时学习中的位置就逊色了许多,尤其是对于那些准备本科毕业就就业,未来工作和英语关联不是很大的学生。比起专业课上课时间的灵活性、授课方式的多样性,大学英语课堂就枯燥、机械了许多。
   在大学英语中,基本语法,句型都在以前的学习当中讲授完毕,各个单元都独立成节,又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导致了学生即使落下一节或者几节课都不会影响后面课程的学习,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要考虑授课章节的连续性,内容或逻辑的衔接。
   1.2学术特点
   1.2.1体音美专业生源
   其生源主要三部分:一专业学校的学生(以下简称专业生),这里指的是好多小学或者初中读完去读艺校或者体校的学生 :二高中的专业特长生(以下简称特长生),这里指的是那些本来就很擅长某一专业,在高中又侧重发展专业特长的学生:三非体音美专业的调剂生(以下简称调剂生),这里是指那些由于各种原因,高考时没有被一些文化课专业所录取,后来调剂到体音美专业的学生。
   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我们做了一个表格:
  
  
  
  
  
  
   说明:A 低于平均水平B 平均水平 C 高于平均水平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由于个人基础的不同,个人努力程度和努力结果不是都成正比。平均看来,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尽管很努力学习英语,但是由于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弱,只能达到平均水平;而调剂生尽管不是很努力的学习英语,但是水平还是居于平均水平之上。因此在选用教材上要考虑能否有一种教材让学生的努力程度和最后的结果能成正比。
   1.2.2教学背景特点—要求低
   由于上述原因,各个高校对学生的要求都不是很高,对体音美专业却没有关于四六级的硬性要求。各个院校根据自己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学生去考能力三级或者PETS。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与要求下,学生的教材就不能选用太深奥的,而应该选用一些相对比较简单比较基础的教材。
   1.2.3能力的断层
   生源差异导致英语能力参差不齐。由于总体基础比较薄弱导致即使是调剂生也觉得用高中的方法再学习大学英语效果没有那么好,至于专业学校上来的学生就更无所适从了。这就是英语学习能力上的断层。基于此,在教材选用上要考虑如何从高中向大学过渡。
   2.新教材的构想
   2.1回顾建国以来的大学英语教材
   从建国以来我国开始开设大学英语课(当时叫作公共英语)开始到现在,我国(董亚芬2003;李荫华2002)大学英语教材大致可分为四代:“第一代教材从1961年至文革前,采取传统模式,以课文分析为主,以语法为纲,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二代教材从1979年到1985年,基本上仍遵循传统模式,但在教学形式上有所突破。第三代教材从1986年到90年代中期。教材开始按大纲要求进行编写,分为‘精读、泛读、快速阅读、听力、语法与练习等五种系列教材’。编写原则是:‘第一,教学重点放在语言共核上。第二,语言基础和交际能力并重。第三,突出阅读技能培养。第四,博采众长而不是片面求新’。第四代教材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先出现了《新编大学英语》、《21世纪大学英语》等。进入21世纪后,又出现了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教材,如《新视野大学英语》、《大学体验英语》、《新时代交互英语》、《大学英语(全新版)》等,打破了原来一套教材统天下的格局。第四代教材开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纸质平面教材向以多媒体网络为依托的立体式教材方向发展。第四代教材虽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未打破。”[1]
   2.2 Cunningsworth(1995)[2]提出了教材评估的四项原则
   1)教材应该与学习者的需求及语言教学课程的目的和目标吻合;
   2)教材应反映当前和将来对语言的使用;
   3)教材应该考虑到学习者的需求;
   4)教材应该起到对学习过程提供支持的作用。
   按照此原则一部好的教材应该具有深浅适度,与时俱进,激起兴趣促进学习的特点。
   2.3教材的选定原则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各个高校越来越倾向于根据学生的水平、能力以及毕业后英语在就业等方面的重要性有针对性的选择教材。对于体音美专业的学生而言,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满足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但是由于艺术系学生的特点,在选用教材上还要遵循一定的特殊原则。
   2.3.1 内容量不要太大[3]
   相对于其他非体音美专业的教材而言,体音美专业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量不要很大。
   2.3.2 内容前卫,时代性强,形式多样
   由于体音美专业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他们是想学,但兴趣又不是很浓,还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如果形式单一,他们会感到乏味。因而最好是与学生生活很贴近的内容,可以选用一些多种表现手段融合的教材,如电影脚本、广告词、景点解说词等。
   2.3.3 和专业联系紧密,向专业基础英语靠近
   选用涉及体音美各个专业的词汇以及文章。由于体音美各专业之间专业内容有所差别,趋向于专业英语的大学英语就应该根据专业自成一套教材。因而如果可能的话,建议各用各的教材。但是这样就加大了教材编写量,而且教材的使用范围也大大缩小了。另外一种解决方法就是由于体音美英语水平差距不大,因而可以选用一套教材。这就要求教材的内容必须对四个大专业的专业内容都要兼顾。
   2.3.4深浅适度,侧重基础
   由于体音美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教材选用的首要特殊原则就是深浅适度。根据调查,我们认为应该和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有部分的重叠,如新单词的重复率是20-30%,语法及基本句型以复习的方式出现,话题的讨论、泛读、听力阅读也可以把以前高中比较经典的课文拿来重复利用。这样就可以顺利衔接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
   2.3.5 图文并茂
   大学英语的教材如果仍是如同一本厚厚的著作,没有任何插图,学生一定会看着就会感觉枯燥,索然寡味,时间久了还会产生视觉疲劳,使仅有不多的兴趣也丧失殆尽。这一点在第四代教材上已经有所回避,如《大学体验英语》(一二版)、《新核心大学英语》全部彩印。
   2.3.6具有配套的梯度训练材料
   由于专业生和调剂生英语基础差距很大,导致了教学内容的跨度很大。在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时我们既要调动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要兼顾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的学习。因而要有一套有难度梯度的课后训练材料供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学习。而且配套材料可以有针对性,比如基础练习多对应PETS和能力三级考试的形式,而提高部分则对应新四级甚至六级的考试形式。
   2.3.7与时俱进的补充,立体教材,活教材
   由于时代的变迁,这套新教材应该有网络版,把最新发生的时事,最新流行的词汇,时下学生最关心的资讯都以网络版大学英语教材形式出现。而这就要求网络版的教材的时时更新,这样教材就不再是纸质单一的定型教材,而是一部立体的教材,一部鲜活的教材,一部有弹性的教材。
   参考文献:
   [1]董亚芬.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为本[J].《外语界》2003 (1):2.6.
   [2]Cunningsworth,A. 1984. 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EFL Materials[M].New York:Heineman.
   [3]霍颜艳.体音美专业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与创新[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3(12).
   [4]Tomlinson.Materias.Development inLanguage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5]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陈坚林.大学英语教材的现状与改革——第五代教材研发构想[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9).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英语学习是培养学生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建议,引导高中学生探究身边的英语,既是学生探究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师体验教学和思考生活的过程。通过制定和实施《英语无处不在:高中生探究身边的英语》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与各位师友交流分享。  【关键词】身边的英语无处不在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普通中学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现状,提出了分阶段逐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探索与实践。把英语的写作教学贯穿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在高中的各个年段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及教学进度分阶段,有侧重的教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分阶段高中生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09-02  一、引
【摘要】信息技术与英语作为两大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当今的基础教学中,做好两门课程的整合,显得特别必要和重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整合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10-01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和英语是两大基础学科,也是两大工具学科。可以这么讲,谁掌握了计算机和
【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起,语篇分析的理论及分析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的各个领域,深刻地影响着语言研究和教学的方方面面。本文试图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并结合自身英语视听教学的实践来探索视听教学的新途径,以求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语篇语篇分析视听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15-02  “听”在日常的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