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怪”事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多年,自然遇见过很多和祖国完全不同的人和事。但是有两件事一直深刻在我的记忆里,若非亲到美国,是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出并且体会不到的。
  
  美国人的“性自由”
  
  我与先生结婚前,有一天,他来曼哈顿,顺便到公司看我。我们在楼下说了会儿话,临走前互相吻了一下。等我上来后,一个丈夫过世的中年妇女突然神色诡秘地向大家大声说:“我和凯西今天看见安娜(我的英文名字)在跟一个人接吻!”于是,全体人都惊叫起来。我连忙说那是我的男朋友,我们快结婚了。同事们才又转而恭贺我。而在我当时听来,那恭贺声竟也犹如一片宽恕声。
  我们公司不远处有一个很美的公园。草坪碧绿,树木成荫。这一带工作的人都喜欢在午饭时间去那里坐一坐。一天,我从前相识的一个美国男子因也在附近上班,便邀我一起买了快餐到公园聊聊天。我们在椅子上坐着,我对他说我快结婚了,他有些伤感,吃完饭便拉着我的手送我回公司。等我到公司,发现那些人在议论什么。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德纳在身后轻声说:“我看见你在公园与一男子拉着手。”我顿了一下,还未及回答,凯西接着话头道:“并且不是你曾在楼下吻过的那个人!”
  天哪,我感到自己的情况很不妙。他们的认真令我说不出地惊讶。我几乎是结结巴巴地反问:“那有什么,拉拉手难道有什么?”他们耸耸肩,不再言语。末了,还是德纳冷冷地还了我一句:“我们以为你已经订婚了。”我觉得身上的汗都出来了,困惑地又问:“订了婚不可以与别人拉手了吗?”大家依旧沉默着。
  后来我才发现白人对婚姻、家庭、情侣间的忠诚是多么看重。有个年龄较大的男子提起他的妻子孩子便充满感情。他与妻子都是青年相识,白头偕老且依然情爱甚笃。一个非常矮小的老女人每天早上10点左右必拄着拐棍走到我桌边电话前给在华尔街的丈夫打电话互相问好,并以“亲爱的,我爱你”为结束。在里屋坐着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金发碧眼,非常漂亮,他的朝气蓬勃和热情洋溢常常使公司一片阳光灿烂。他工作出色,关心政治,经常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是很典型的年轻一代美国人。他桌边墙上挂着用与妻子合影照片制成的巨大日历。每天中午饭后,他一定会打电话给在一家大公司当主管的妻子询问她当天的工作感受,安慰她,并与妻子互说“我爱你”。他告诉我,他们是在高中时就相爱,大学毕业后结婚的。他非常爱她,为她骄傲。他们正在奋斗,要在40岁前成为百万富翁。他们一直不生孩子,因为还想再多些两个人相处的时间。
  我们许多人都以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性”方面是很开放,很自由,甚至很随便的。其实不然,比起当今中国的开放地区,美国人可能享有更少的性自由。对“性”的自律和约束,在有些人看来也许是传统和保守,但这恰恰是爱情、家庭稳固的坚实基础。
  
  向树道歉
  
  初夏的一天,我去曼哈顿,路过36街,在一家快餐店门口,我看到一个身材硕壮的白人男子双手搂抱住店前路边人行道上的一株大树,旁边有几个看热闹的,其中有两人还拿着相机拍照。我也忍不住驻足观看。开始我以为吃饱了撑的,闹着玩儿,但一看,不对,那男人十分认真,不仅将树抱得很紧,脸颊还紧贴在树上,而且喃喃自语:“啊,大树,亲爱的,对不起,我不该虐待你,请原谅……”就这样他紧紧拥抱着,那样子好像搂在怀里的不是一株树木而是至爱亲人。
  这真情动人的拥抱,大概持续了将近两分钟,直到旁边有人招呼:“嗨,丹尼尔,够了。”那汉子才松开双手,但意犹未尽,像吻情人似地又在树干上重重吻了一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经打听,我很快便弄清楚事情原委。曼哈顿因拥挤泊车不方便,一些送外卖的快餐店大都用自行车送货,为方便同时不被偷走,丹尼尔将店里的自行车用铁链锁在门口那株树上,他想不到这会有什么事。可是有位爱护树木的人士却给纽约市公园管理局写去一封检举信——揭发他虐待树木,将自行车锁在树上,当然,信中附有照片为证。管理局十分认真,不久,丹尼尔便收到一张公园管理局长史登签署的罚款通知书。“上帝呀!”看着通知丹尼尔忍不住叫起来,那上面写得清清楚楚,罚款金额;$1000美金。丹尼尔无奈,只得开软档,向管理局认错。局长史登被人称为“树的保姆”,肩负保护纽约市50万株树的责任,他觉得小店老板是真诚的,为了教育丹尼尔也警醒大家,他提出一个方案:若想免去罚金,丹尼尔必须向那株树公开道歉、拥抱它——这一行动要让媒体曝光——并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将自行车锁在树上,而且经常浇水。丹尼尔当然举双手赞成,于是便出现文章开头的一幕。
其他文献
信任危机  王老对某医院很不信任:“十个名医九个骗”、“说嘴大夫没好药”、“庸医杀人不用刀”、“药店是黑店”之类的话,他能一连串说出很多。恰巧,他的儿媳又正去这家医院生产,所以,他的疑虑更大。产科医生摸摸他儿媳的肚子,挺大挺大的,便对他的儿媳说:“剖腹产。”王老一听,连呼:“黑,黑!连胎儿都不让走正道了!”    妙 用  妻子:你能不能帮我打扫一下呢,亲爱的?  丈夫:我今天有点不舒服,亲爱的
期刊
现在,狗已经成了我们人类最重要的伙伴;而在历史上,狗也在很多神圣的时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在祭祀的时候。狗的形象也被人类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录了下来:写在纸上的,刻在图腾上的,或是流传于民间的传说之中。   狗在很多民族的心目中是神圣的,也有很多民族将狗作为信仰的对象,当然,它们也不是必不可缺的。不过,那时的人们认为狗是上帝赐予他们的神物,也有一些部族认为狗是他们与上帝沟通的渠道。狗的存在,能让
期刊
上海话的简明实惠,并没有拼耗掉它作为生命状态而保持的奇崛的热量,在与繁华的都市生活合拍的手忙脚乱中并没有拒绝自身的增色添彩,也没有在纸醉金迷的娇柔中销蚀内蕴的从容与激情。聆听那些飘散在街头巷尾的意态安详的对话,翻阅那些游走在报章杂志上的龙飞蛇舞的语句,常常会感叹上海话的鲜龙活跳。  上海话其实是很“雾里看花”的。  上海话其实是很“性命交关”的。  不过,上海话又是风情万种的。    “上海话托福
期刊
住进主卧室    去年七月,我与学校的20多位教师一起,被派往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学习三个月。临行前,学校宣布,为了便于文化交流和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所有教师都是“Homestay”,即吃、住都在澳大利亚人家里,听到这个决定,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又兴奋又紧张。  我们所去的大学,坐落在墨尔本以北150公里的本迪戈市(Bendigo),这是一个
期刊
苏州河正由浊变清,紧贴苏州河的莫干山路正由热闹趋向颓败,一种从旧走向新的过渡中的颓败。无论是河还是路,都见证着上海这座城市的沧桑变换。如今,一群艺术家和一群普通草民共同坚持在苏州河边的莫干山路上,隔着几百米甚至几十米,却像两个极端,谁也走不近谁,对河边的这条路有着各自的理解和愿望,就如对这座城市,或者说对这座城市的建设和经营的艺术。因为理解和愿望的不同,这种艺术便在苏州河边的莫干山路上尴尬着,在这
期刊
曾以《乌鸦》而闻名一时的九丹最近自称要写鸟儿三部曲,《喜鹊》未飞,《凤凰》已由漓江出版社推出,由此又引出一批男作家、学者对美女作家的文化批评。从《乌鸦》、《糖》、《彼岸花》,到《凤凰》、《食草动物要彼此相爱》,从九丹、棉棉、安妮宝贝到尹丽川、赵波、黑可可,“美女作家”这个曾经狭义的称呼逐渐成了广义的代号,似乎只要是年轻的女性作家都被划归为“美女作家”的范畴。那么美女作家到底是怎样在文学舞台出场的?
期刊
第一次听到"留学情人团"这个词,是从广州一留学中介海外联络部主任那里,据说这个人群的数量占留学生总数的10%。为什么一个不在身边的情人仍然能够让男人把几十万元扔在她身上?她们到底是些什么人?都有些什么故事?    介入他的事业    1995年,在旅游管理大专毕业的于颖从无锡来到深圳,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做咨客。由于身材高挑迷人、笑容可掬、美丽大方,外交手腕巧妙,接触的又多是企业高层或政府高干,于颖很
期刊
在上海电视台和上海东方电视台的收视率排行榜上,有四部情景喜剧一直名列前茅,他们分别是《上海屋檐下》、《红茶坊》、《老娘舅》、《开心公寓》。前三部都由上海著名滑稽戏演员担任主演。《开心公寓》则由10位年轻主持人饰演5对恋人。这四部剧全部用沪语对白。高居不下的收视率似乎很能说明这4部喜剧早已成了上海市民离不开的“开心果”,为了对收视率上的数据有个具体的诠释,记者选择了4户各具代表性的人家进行了针对这四
期刊
“家教”一词,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至少有两句现成话可以作为确凿的证明,一句乃著名伟人曰:“活到老,学到老” ;一句则在民间的市井街坊广为流传,那句响当当硬邦邦的“你这个没有家教的东西”,打击力度之大与那句驰名大江南北的国骂比也不相上下。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尊重知识的口号大张旗鼓地提出20多年以后,“家教”如同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在中国社会各个阶层辗转腾挪,它的本意发生了改变,外延被迅速扩充
期刊
在重庆金佛山山麓,流传着一只黑叶猴救人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1998年7月底,金佛山所在地的北基山脚下,村民王志成在林中采药。突然,“咚”的一声,一团黑乎乎的东西从树上落下,把王志成吓了一跳。他正要跑开,猛地,似有一只胳膊伸出来绊了他一下。王志成战战兢兢地低头一看,啊呀,是一只黑叶猴,还不到两岁呢,正可怜兮兮挽着他的裤管,发出“呜呜”的哀鸣,左前肢正在流血呢。  怜悯之心油然而生,王志成立即抱起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