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主要假说

来源 :植物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0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生态化学计量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植物器官元素含量的计量特征,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19世纪,化学家们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植物器官的元素含量,开始了对植物化学元素之间关系的探索.如今,生态学家通过野外采样和控制实验,探索植物化学元素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以及与植物功能属性之间的关系,促进了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快速发展.该文在概述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发展简史的基础上,综述了19世纪以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该文将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历程概括为思想萌芽期、假说奠基期和理论构建期3个时期,对各个时期的主要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和梳理.第二,概述了植物主要器官的化学计量特征,尤其是陆生植物叶片氮(N)和磷(P)的计量特征.总体上,全球陆生植物叶片N、P含量和N∶P(质量比)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18.74 mg·g-1、1.21 mg·g-1和15.55(与16∶1的Redfield比一致);在物种或群落水平上,叶片N和P含量一般呈现随温度升高、降水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N和P计量特征差异明显,尤其是草本植物叶片N和P含量高于木本植物,落叶阔叶木本植物叶片N和P含量高于常绿木本植物.与叶片相比,细根和其他器官化学计量特征研究较少.第三,总结了养分添加实验对植物化学元素计量特征的影响.总体上,N添加一般会提高土壤N的可利用性,使植物器官中N含量和N∶P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生产力;P添加可能会缓解过量N输入导致的N-P失衡问题,提高植物器官P含量.但是,长期过量施肥会打破植物器官原有的元素间计量关系,导致元素计量关系失衡和生产力下降.第四,梳理总结了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重要理论、观点和假说,主要包括刻画化学计量特征与植物生长功能关系的功能关联假说、刻画化学计量特征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环境关联假说或理论以及刻画化学计量特征与植物进化历史关系的进化关联假说.最后,指出了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10个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截至目前,依托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系统建成的全省统一的自然资源电子证照库,全省已完成1500余万张电子证照归集入库.rn今年6月以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按照“一网通办”能力巩固提升专项工作的部署要求,以自然资源领域电子证照共享应用为目标,组织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持续开展本行业颁发的电子证照数据归集和入库工作,并推进完成全省171个县、市(区)的不动产登记系统电子证照签发,将存量证照数据全面归集到一体化平台.
期刊
叶片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不仅是植物维持代谢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也随凋落物归还土壤并为土壤微生物提供碳源,对凋落物分解和土壤有机质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比较了同质园中11个亚热带代表性树种新鲜叶与凋落叶NSC (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结果表明,所有树种新鲜叶NSC含量均显著高于凋落叶,新鲜叶中NSC含量为68.7–126.3 mg·g–1,而凋落叶中NSC含量为31.4–79.5 mg·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这是《荀子·天论》中对天地化育万物的感叹.顺应、保护自然,让自然界的生命得到滋养和延续,“得养以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宗旨,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rn10月15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第一阶段)在云南昆明圆满闭幕.此次会议过程中,举办了领导人峰会及部长级会议,多国领导人发表视频讲话,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注入政治推力;大会发布“昆明宣言”,以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为目标,展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同时,大会还达成一系列重要成果,促进各方携手合作
期刊
日前,四川省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项目己通过总体验收,这标志着四川省首个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成完成.这对提高地质钻孔资料的服务利用效率,加强地质钻孔资料的汇交,降低地质工作风险,减少重复工作和资金浪费,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服务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期刊
明确植物不同器官中的养分回收状况对探究植物养分利用策略与养分循环有重要意义.以往关于养分回收的研究多聚焦于叶片,而对于茎秆研究较少.此外,以往研究对植物生长盛期的叶片取样均在同一时间完成,忽略了不同物种养分峰值可能存在时间差异,进而导致养分回收效率被低估.该研究以呼伦贝尔草地22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不同时期进行茎秆和叶片取样,测定其氮(N)、磷(P)含量,分析茎秆和叶片两类器官中的养分在生长季内的变化情况与养分回收效率.结果表明:1)植物N、P含量在生长季内有明显的时间变化规律,呈现出先增
植物不同器官的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能够反映植物内部的养分分配与平衡关系.该研究以福建安溪3种不同管理模式的铁观音茶园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常规管理模式下的茶园(M1)、间作套种模式下的茶园(M2)和现代技术管理模式下的茶园(M3)3种样地,分析茶树根、茎、叶器官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养分的变异特征与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M2和M3管理模式下茶树根、茎、叶N、P含量均显著高于Ml管理模式,C含量差异不明显;茶树根、茎、叶C∶N、C∶P、N∶P均表现为M1>M2>M
同一生活型的植物可能通过吸收不同形态的氮来利用陆地生态系统中有限的氮,避免和减少对资源的竞争,从而完成共生.研究荒漠生态系统同一生活型植物对氮的利用是否存在生态位分离,有助于深入了解荒漠植物的生存策略,更好掌握氮利用对荒漠植物生存的影响.该研究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广泛分布的2种一年生植物——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和碱蓬(Suaeda glauca)在不同月份和不同土壤深度对不同形态氮的吸收策略.结果显示,在浅层土壤中,2种植物7月的氮吸收速率均高于
孢粉是重建古植被、古气候的重要基础数据.孢粉数据库对研究样点至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古环境演变规律、古气候变化特征反演和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拟等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收集整理了中国1960-2020年间发表和部分未发表的现代花粉数据记录,包括样品编号、采样位置、采样地经纬度和海拔高度、样品类型、数据来源、数据类型、周边植被信息、参考文献、花粉类群及其含量等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筛选和标准化等处理,由此整合为中国现代花粉数据集.该数据集由4 497个现代花粉采样点的数据信息组成,包括660个来自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库数据
植物主要依赖自身根系从土壤中获取矿质养分;具有不同根形态的植物对于养分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丛枝菌根真菌(AMF)能与陆地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帮助植物吸收矿质养分.但是,AMF对于植物根系养分吸收的促进效应是否会受根形态的影响还鲜有研究.该研究选取4种不同根形态基因型水稻(根毛缺陷突变体rhl1、侧根缺陷突变体iaa11、不定根缺失突变体arl1和野生型Kas)为研究对象,设置2种施氮水平处理(低氮:20 mg·kg-1氨氮;高氮:100 mg·kg-1氨氮),利用稳定同位素15N示踪标记技术,探究AMF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公布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rn规划纲要共12章,提出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9项重点任务,包括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期刊